《淮南子·天文训》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可见“清明”一词由来已久。作为三月的一个重要节气,清代朱尊鲁校释《逸周书》时曾援引孔颖达之语来定义“清明”:“清明,谓物生清净明洁。”换作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当然,“清明”这两个字还有其他含义。如《礼记·乐记》的“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荀子进一步加以阐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莫善于乐。”他认为雅乐之声清朗如天空、广阔似大地,俯仰旋转的韵律与四季的变化相仿。此处的“清明”,就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武亦彬 摄 资料图

荀子还说过:“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他认为依靠虚心、专心和静心可以认知大道,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是最大的清彻澄明。他又说:“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把人心比作盘子里的水,端正放置不去搅动,污浊和渣滓便会沉淀,清澈透明的水都在上面,能够照见胡须和眉毛,看清皮肤的纹理。如果微风吹过,沉淀物会泛起,清澈透明的水被搅乱,就不能借助它得到正确的映像了。人心也是这样。在这里,“清明”是清澈明朗的意思,先秦诸子中,荀子对“清明”可谓情有独钟。

《礼记·玉藻》说:“色容厉肃,视容清明。”《诗经·大雅》说:“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无论是说人还是言政,“清明”都有清晰、明审的寓意,与节气无关。若说以“清明”为题的节气诗,我最早读到的是初唐李峤的五言律诗《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全诗“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王夫之语),他还有一首《清明日龙门游泛》,也是四平八稳,着实有点辜负了好时节。

(原标题:换个视角看“清明”)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公绥

流程编辑:u00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