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1927.5.4-2022.6.8) 李春光 摄

正忙着整理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的文稿,忽然从朋友圈里看到蓝天野先生去世的消息,很吃了一惊。虽然听说他今年以来身体一直欠佳,但在我的意识里,总觉得他是可以与大家共祝北京人艺的七十大寿的。记得去年的一次会上,他还蛮有信心地表示,要为这次庆祝活动贡献一台新戏。眼看这个日子就要到来了,他却突然提前离开了我们。我想,他一定也会感到有一些惋惜吧。

蓝天野先生是北京人艺第一代创业者。很长时间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茶馆》中的秦二爷——一脸正气,胸有成竹,挺拔英俊,在我的想象中,第一代实业救国的官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还有他饰演的《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里的呼韩邪,也都是很经典的舞台形象,因而,总是感觉他的身上古典文人的精神气质更多一些,在整个舞台的氛围中显得非常融洽和自然。人艺老一代演员处理台词的那种特有的韵味,和他们的舞台形象融为一体,有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后来看到他在电视剧《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我始终未能把这个人物和蓝天野联系起来,很显然,他的丰富的舞台经验在电视剧中有点找不到用武之地。

改革开放最初的那几年,蓝天野先生转行做了导演,他导演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在观众中反响热烈,获得了北京市的创作演出奖。不久蓝先生即告别舞台,居家赋闲。直到三十年后,蓝先生复出不久,该剧得以复排公演。又过了两年,2015年秋天,《吴王金戈越王剑》有机会赴沪演出,也实现了导演编剧的再次相聚。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而我与蓝天野先生走得近了一些,大约就是从这个会面开始的。此后便经常与他在剧场或座谈会上见面。有时是他做演员,创造了新的舞台形象,如《甲子园》《冬之旅》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时是他做导演或艺术指导,对青年演员进行传帮带。九十岁的高龄,依然精神抖擞,从他身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年轻有为、开拓进取的秦仲义秦二爷的形象。我开玩笑说,这是他的“第二春”啊!

老先生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离开了我们,他一直耕耘的北京人艺的这座舞台,风风雨雨中也已矗立七十年了。我就想,我们怀念这些老艺术家,如果只是在媒体上热闹一下,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官话、套话、吉祥话,恐怕是不够的。有人就曾不客气地指出,我们不能只在这些老人去世的时候才想起他们!重要的也不在于给他们冠以什么漂亮的名头,而是如何继承他们留下的艺术遗产和精神遗产,如何让他们的遗产在今天这个时代发扬光大,如何把他们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说蓝天野先生吧,他把全部热情和才智都献给了一生珍爱的表演艺术,他所创造的许多舞台形象,至今令人难忘。看到他,我便想起那句老话: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白首之心是什么?就是他对艺术的痴迷热爱、严肃认真、锲而不舍、不懈追求的精神,是在人生道路上的无私无畏、至性至情、大气大度。

其实,现在说这种话总是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好像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中写到的那个“白头宫女”,说的都是人们不感兴趣的老话儿。但也许只有在纪念这些老艺术家的时候,我们才能把这些老话儿拿出来说一说。至于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听懂这些话,记住这些话,并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经常用这些话敲打自己,恐怕只能是个未知数。这是一个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个毛孔的时代,演员所在的演艺界,更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名利场,在他们眼前,每时每刻都跳跃着目迷五色的诱惑。那么,当金钱、名誉,以及各种利益笑容可掬地向你招手时,你是屈尊于孔方兄的膝下,做一个卑微的、失去自由和尊严的“社会生物”,还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做人准则,捍卫一个演员的职业尊严,这对年轻演员来说,的确意味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不能总是借着某位老艺术家的去世而发一番感慨,然后便烟消云散,无迹可求。不错,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与老艺术家生活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如果我们真的认为老一代艺术家留下来的遗产非常宝贵而且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首先就要趁他们活着的时候,早一点下手,加以整理和总结;其次,还要有人拿出一点对抗现实的精神来,身体力行,把老一代艺术家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有尊严的演艺职业代代传承下去。

(原标题:白首雄心志弥坚 ——悼蓝天野先生)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解玺璋

流程编辑:L01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