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编撰,要有中国视野和中国特色。中国视野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中国特色,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中国史学编纂的传统和方法,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史进行研究和阐释。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编纂文明史,也各具特色。中国学者背靠深厚的中国文化研究文明史,凭借的是中国的观察角度、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中国的人文关怀传统。

资料图 潘之望 摄

从中国立场出发,可以对西方文明史上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在西方国家出版的文明史著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整合和张力这两个概念。中国学者对它们比较陌生,在写中华文明史时,似乎用不到这两个概念。往浅处想,这与西方文明的替代性演进方式有关。西方文明的发展常常是替代性的,发展过头了,需要矫枉过正,所以需要整合。例如,希腊是一种样子,罗马是另外一种样子,日耳曼人的王国又与前两者相当不同,后来,又出现了中世纪的神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的时代和工业革命后的物的时代。西方文明的这种发展方式,与中国文明循序渐进的演进方式是相当不同的。

中国文明的发展,连续性成分居多。每分每秒都在调整,但是,基本的结构、框架变动并没有欧洲那样剧烈。欧洲文明与此不同,文明的演进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是文明的稳定阶段,不久进入争论阶段,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接着,出现了实验阶段,大家发表观点,互相争论,落到实处就是做实验,积累经验,酝酿改革;然后,就进入改革或革命的阶段,暴风骤雨般把旧制度摧毁,建立新制度;革命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即整合阶段,就是把改革之前的合理因素和改革之后的合理因素整合到一起,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制度层面上把改革或革命的成果巩固下来。这个时期过去,新的文明出现,就进入稳定时期。这种演进方式,使西方人感到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宗教改革史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有一些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入。中国学者对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探讨运动的革命性上。与之不同的是,欧美学者研究德意志农民战争史,仅把这场战争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闵采尔、盖斯迈尔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东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闵采尔等革命者,重点放在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英勇表现。中国学者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建设方面,即1525年的革命者如何创建新制度,如何构建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纲领。

闵采尔和盖斯迈尔是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到的两个人物,恩格斯还提到反映在闵采尔思想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萌芽。中国学者研究这两个著名人物,发现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政治上,实行选举制度、任期制度,保障人民的利益;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现分配上的平等。盖斯迈尔写的《蒂罗尔宪章》,对政府如何管理商业、矿业、农业,以及如何改革货币,都写得明明白白;在分配制度上要求集体富有;在社会方面,要实施社会救济,帮助病人和穷人。这些研究表明,德意志农民战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为反抗封建制度的坚决,更表现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目标。可见,从中国立场出发,可以对西方文明史上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运用中国研究史学的方法,能够对文明史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重视史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运用中国研究史学的方法,能够对文明史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程应镠先生曾经这样论述史料:“史籍是我们现在研究国史的重要史料,除此之外,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历代碑刻、墓志、器物图录,都是史料。”可见,史料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中国的历史研究,强调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要进行原因和后果的分析,都要对事物产生的背景进行深入考察。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澄清欧洲文明史上的一些问题。例如,古代希腊的艺术作品大多是雕刻而成的神像,而且被制作得精美绝伦、美轮美奂,有脱离现实的成分。如果问一位艺术史家,他会告诉你,这是古典希腊的艺术风格,是古代希腊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寄托。但如果问一位中国历史学家,答案就会不同。在中国史学家眼里,古希腊的艺术品产生于一个烽火连天的乱世。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文明遭到北方蛮族入侵的严重破坏。其后,希腊人在这块曾经有过丰硕文明的废墟上重建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真正始祖。进入奴隶社会后,希腊半岛上出现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的国家,各自为政。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

在这种背景下,塑造神像用来维护希腊的国家统一,成为希腊艺术家的使命。古代希腊诸多城邦林立,要使处在战争状态的各个城邦的人都感到自己是希腊人,就不能塑造某个城邦的伟人,而要塑造各个城邦都公认的奥林匹斯诸神。如果艺术家只雕刻雅典名人,那么斯巴达人就不认可。如果歌颂斯巴达的英雄,那么雅典人也不高兴。那么,干脆雕刻神像好了,因为宙斯、赫拉等住在希腊北部高耸入云的奥林匹斯神山里,他们是整个希腊的文化象征。正是出于这个政治原因,希腊雕刻不仅以描绘宙斯、波塞冬、阿波罗等神灵的英俊为主,也雕刻以美丽著称的阿芙洛狄忒、雅典娜、赫拉。希腊艺术以神像为描述对象且又必须把神像雕刻得精美绝伦的谜团,在这里得到了一种解释,即实际上是用文化促成希腊统一的一种手段。

强调文明的发展,强调社会的和谐,强调历史演进今古相承,这些中国史学的传统可以运用到对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中去

中国史学家研究文明,注重研究人,研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研究文明交往中的人类和谐。这些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中去。

因古代中世纪长期政治分裂、近现代社会又高度竞争的缘故,西方人具有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古代中世纪,有灵与肉、暂时与永恒、人间与天国的对立;在近现代,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中国的历史发展与此不同,自秦汉以来,虽有分裂,但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因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够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没有要把各种事物硬性地找一个相反面,再把它们对立起来的习惯。

中国文化是求真和强调现实的。认识论上求的真就是返璞归真,还自己的初心。这是中国人的心性,也是中国人要求实施的实践理性。

这样的文化背景,使中国的史学家视国家统一、人类和谐为文明的进步。文明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其中有世界各个国家的贡献。这种追求世界大同的理念,与视文明为冲突、为战争来源的史观非常不同。强调文明的发展,强调社会的和谐,强调历史演进今古相承,古为今用,今胜于古,这都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这种观察历史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对欧洲文明史的研究中去。

从全球文明的角度来探讨文明,能够看到文明是治乱兴衰、强国富民的强大推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强盛的国家都是文化强国。人类文明史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出“文化兴,则国家强”的规律性。远古的人们通过“文字、城市、国家”告别了原始社会,今天的人们通过“文化、科学、创新”建造现代世界。没有文化,哪有思想;没有思想,哪有创见;没有创见,又哪有强国富民的大政方针?一部文明史,讲的都是文化兴国的道理。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把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中看,能够知道为中国找到一个世界发展中的有利位置是何等重要。在世界大文化格局下,国家是按照规则逐步发展起来的,正如一个齿轮咬住另一个齿轮,却又在运动之中有规则地行进。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代表了一种高层次的和谐、相容和包容。当今世界,谁具有文化上的引领性,谁就拥有建设现代国家的制高点。研究文明关乎国富民强并且触及国之根本,对此又有谁能够不参与、不投入呢?

(原标题:中国视野既可以对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有所推进,又在方法上有所突破——世界文明史研究应有中国视野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TF02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