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北京西城区东经路5号,昔日京城首家西式快餐厅——义利餐厅恢复营业,您去尝了吗?

一晃三十多年。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吃到的人生第一份洋快餐,就来自义利快餐厅。

1984年4月20日,北京第一家西式快餐“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的西绒线胡同西口挂牌开张。

时任副市长的张百发,还为快餐厅剪了彩。可见,“义利快餐厅”开张,对北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

《北京日报》1984年4月19日四版

餐厅开张第一天,150平方米的店面挤满了来宾。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是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品尝汉堡包、火腿三明治、咖啡……

现在仍有人可以回忆起在义利快餐厅用餐的情景:走进餐厅,轻音乐扑面而来,空调机送来清新宜人的空气。

还有一些当时认为很新鲜的玩意儿:顾客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个小小的热风机,不到1分钟就可把手烘干;开票的服务员使用一台电子计算机,又快又准;取货处,顾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个托盘里,端起来很方便;冷饮的杯子、小勺、吸管都是一次性的。

据义利的工作人员回忆:“来得最多的就是知识分子,音乐、西餐、轻曼的灯光,这一切在当时最为时尚的东西,立刻深入人心。义利快餐厅自开业那一天起,几乎每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义利快餐厅的生意非常红火。后来,与日本联合设计加工了5辆流动快餐车,开上了北京街头。大家趋之若鹜,快餐车前,依旧是人头攒动。

义利停在故宫门口的快餐车

据统计,当时的义利快餐厅的日营业额可以达到6000到7000元,年营业额高达200万元。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来看,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很多人好奇,北京义利食品厂不是本土的食品厂吗,怎么就开了西餐厅呢?

这得从义利的历史说起。

1906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James Neil)的苏格兰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摆设了一个小摊位。

詹姆斯·尼尔原本是英国海轮上的司厨,于是就在小摊上卖苏格兰风味的西点、面包。

义利创始人詹姆斯·尼尔肖像

没成想,在他的摊位附近,有一家英商福利公司(Hall&HoltzCorp)。福利公司的老板看中了他的才干,于是特聘他来经营公司的食品部。

从此,詹姆斯的西点面包从小小的街头摊位上了一个台阶。积累了几年资金后,詹姆斯很快自立门户,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义利洋行(James Neil & Company)。

据说“义利”这个名字,是詹姆斯引用中国传统的“先义后利”儒家思想,再结合自己名字的谐音起出来的。

义利洋行的厂址在愚园路1489号,生产糖果、饼干、西点、面包,采取前店后工厂的模式。此外,它在上海的南京路、贝当路(衡山路)、迈尔西爱路(茂名南路)等处也设有门市部、西餐厅。

1939年,随着詹姆斯去世、二战爆发,义利洋行跌入了低谷,被几经易手。

直到1946年,以徐肇和、倪家玺等为首的一群实业家,用250根金条盘下了义利洋行,更名为义利食品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急需发展食品工业。北京新中国食品厂的老板董祖鸿来到上海,建议义利北上。

于是,1950年冬,义利从旧上海的租界区迁徙到了北京,建立公私合营的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会留影

次年10月,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在广内王子坟(今广义街5号)落成,占地4488平方米。

1951年,义利在北京建成的新厂。

义利公司迁京,首次给京城的百姓带来西式饮食文化,面包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

尤其是义利的果子面包,是北京孩子的春秋游必备。“没有哪个北京孩子的童年,没有被义利的果子面包占领过”。

1971年,义利公司引进了第一条国外生产线——巧克力生产线,并建起了一座巧克力大楼。1985年,义利公司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引进了饮料、巧克力、面包、饼干、糖果等9条自动化生产线。

威化巧克力、动物饼干和维生素面包、玉兰巧克力、龙虾酥糖等……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进入京城百姓的餐桌,且至今畅销不衰。

图 | 北京日报图片库、头条@怡乐儿、北京日报记者杨天悦等

资料来源  | 《从档案馆的一张照片说起,原来百年老号义利是英国商人创建的》《一只上海的面包,怎么就成了北京特产》《当代北京一轻工》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记者 张小英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