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独家|专访曾光:形势变了对居民的要求也要变,精神愉快比吃药更重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

为更好理解“新十条”,12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抖音、今日头条直播间独家对话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请他对“新十条”及近期的疫情防控政策作出解读,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曾光

谈“新十条”

病毒变了,我们也要变

要统一思想和行动

谈到刚刚出炉的“新十条”,曾光表示,现在是我国防疫策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防控策略的调整需要一个好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要符合国民健康最大利益和国家经济最大利益。现在国内占主流的变异株是奥密克戎BF.7,这个变异株最典型的特征是传播隐秘、潜伏期短、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并且这些特征相对稳定。

曾光说,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较好的转折点。而欧美防控策略的转折点是在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付出了较高代价。过去,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基本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奥密克戎BA变异株来了之后,我们发现疫情形势变了。目前的特征是发病快,投入成本高。

“敌人变了,我们也要变,在转折的过程中思想要统一,行动要统一,步伐要统一。在这个条件下出台的‘新十条’,会对疫情防控的转折发挥重要作用。”

曾光谈到,“新十条”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封控范围划分非常局限,另外,没有疫情风险的地方可以不做核酸,居家的老人和在家办公的居民没有必要的,不做核酸。核酸检测在降温。

回顾疫情初期,曾光谈到,武汉疫情初期,新型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防控措施。甲类管理就是指可以采取大规模封控措施,中断交通,社区封闭,强制隔离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因为当时疾病的特征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曾光说,现在新冠疫情更像流感,重点是抢救危重病人。对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监测,加强疫苗开发,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病毒耐药性进行监测。

谈个人防护

形势变了,对居民要求也要变

要更多戴起N95口罩

曾光谈到,要认识到当下感染人数有所增加,这不是“疫情防控二十条”导致的,也不是“二十条”出台以后感染人数增加,而是疾病自身规律导致的。

他说,目前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大量出现,可能会产生一些统计不到的情况,导致一些感染者还在社会面上流动,现在要更加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每个人要管好自己的家庭,家里的老人要戴好口罩。社会防控放松,个人防控就要加强。

曾光提倡,要更多戴起N95口罩,在核酸检测减少的同时要增加抗原检测,要让居民能够更加容易得到抗原检测试剂盒,学会使用。检测阳性以后及时报备,让疫情不再扩散。

形势变了,对居民的要求也要变化。居民要提高觉悟,检测出阳性,要接受规范化管理,比如居家隔离,同住人员一样要隔离。在购买药物、物资供应、接种疫苗方面,媒体也要加强宣传引导,特别是调动接种疫苗的积极性。疫情防控措施仍将继续优化,放开的话放不放心,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特别重要。

谈到药物问题时,曾光表示,新冠感染的疾病基本上是自愈性疾病,轻症、无症状可以自愈。

“比药物更重要的是多喝水、多休息,增强营养,精神愉快,不要有压力,这几条比吃药更重要。”他还提醒,一些中成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是预防用药,没有病不要吃。

“年轻人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可以吃点解热镇痛药,低烧的话没有必要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如果感染以后出现症状,或者老年人基础病、慢性病加重,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求无症状、轻症居家的目的就是要把病房腾出来,为重症病人服务。”曾光说,个人必要的防护和隔离,是为了让感染高峰不要太高,压低高峰不要出现医疗挤兑。

曾光说,我国每10万人口医生数量、护士数量、病房数量特别是传染病病房,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平衡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稳步放开。

↑直播间实况

谈疫苗接种:

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少

建议慢性病人择期接种

谈到疫苗,曾光表示,疫苗的研发很难改善病毒变异。国内外的事例都说明,疫苗的研发跟不上病毒变异。在这种情况下,让已研发的疫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做好同源免疫和序贯免疫。有实验数据表明,序贯免疫效果更加明显。他还提到,目前的疫苗对于现在的变异病毒仍有作用,特别是对于减少危重病例,减少死亡病例。

谈到老年人接种疫苗,曾光说,老年人接种疫苗意愿较低,不仅体现在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很低。我国老年人接种疫苗意愿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国新冠疫苗上市和接种主要是2021年1月~6月这个时期,当时老年人没有受到太大威胁,而中青年是存在对外接触病毒风险的主要群体,他们接种意识要强一些。在国外,疫苗上市和接种时期,已经出现老年人大量感染甚至死亡的现象,所以老年人容易接种。此次“新十条”提到老年人接种,这是一个亮点所在。把加强老年人接种作为原则提给各地,各地通过宣传动员,局面很快会有改观。

曾光还提到,因为老年人免疫反应没有年轻人快,没有年轻人高,所以老年人接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青壮年。他还提出,不能接种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希望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只要不是晚期或者特殊时期,都尽量择期接种。他表示,“新十条”中,疫苗接种升温,核酸检测降温,这一升一降非常适应我国现状。

谈后遗症

后遗症主要集中在去年6月以前

对当时来说不是问题

有网友在直播互动中提到,感染新冠康复以后是否会出现二次感染?曾光表示,可能出现二次感染,但概率很低,症状更轻

对于网友提出的感染新冠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曾光表示,2021年6月以前的感染者可能存在新冠后遗症,当时流行的是原始毒株、α、β,病症重、病死率高。但中国疫情控制得很好,后遗症对我国来说不是问题。

比较流感和新冠,曾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他说,流感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已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的病,是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中国有数千个实验室在收集流感信息,“我们可以说对于流感的情况已经摸透了,知道它如何变异,疫苗怎么应对。”

曾光认为,在这个角度,新冠与流感无法比较。新冠流行的历史太短。但是有些现象可以比较,就是传播系数、轻症和无症状病人等。流感已经不造成恐惧了,因为它已经离开高病死率阶段。对于新冠,我们既要看到乐观的一方面,也要看到人类经验还不多的一方面。仍要警惕风险。

有网友提到,今年春节是否可以回家?曾光表示,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今年春节恐怕还是得该回家的回家,不该回家的要停留。回家途中,不管查不查核酸,个人防护要做好。乘坐交通工具要戴好N95口罩,尽量减少与别人交流,保持一定距离。

有网友问及如何防范婴幼儿感染?对此曾光表示,幼儿感染率低,感染症状较轻,幼儿接种已经到达3岁。防范婴幼儿感染要全家接种疫苗,不把病毒带回家。回家以后洗手、消毒,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备一个空气消毒机。孩子要注意健康营养。

那么,如果自己感染了怎么办?曾光表示,要判断自己是否是慢性病患者、高龄人群,还是无症状、轻症的情况,如果是无症状、轻症,要放松心态,靠免疫力战胜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体温高于38.5摄氏度,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另外注意与家人生活,最好在单独房间进行隔离。

谈医疗挤兑风险:

每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

把大部分床位留给重症患者

曾光多次提醒,尽管感染症状不重也不希望太多人感染,要做好个人防护,要压低感染高峰,避免造成医疗挤兑。

谈到网友担忧的医疗挤兑,曾光表示,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就是要把大部分床位留给重症患者。ICU和隔离病房数量能增加增加,不能增加就多配备呼吸机。在传染病房和一般隔离病房都配备。保证医务人员优先接种。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和职业保护,非感染科的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必要时都加入战斗。动员整个医疗系统,把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方舱医院管理好,加上做好家庭管理和口服抗病毒药物,能减少一大半危重症病例。

“这样算账就乐观多了。”

曾光说,如果看到感染高峰快到达天花板,社会管控可以相应严一些,严的目的是为了宽了,防控手段要保持弹性。

谈自己: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站在国家角度思考问题

此前,曾光多次对新冠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作出预测,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谈到这些,他说,不仅在公共卫生专家中,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大家都认为持续优化放开疫情管控是形势需要。

曾光说,19年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的经验,让他可以参与其中,即便SARS来临,他也在向最高决策者提出建议对策。疫情来临,作为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站在国家角度、世界格局思考我国应该怎么做,成为了一种思维模式。

“中国的防控政策调整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躺下,中国的疫情防控要算总账。”

(原标题:曾光:要更多戴起N95口罩,精神愉快比吃药更重要)

来源:红星新闻 | 作者 吴阳

流程编辑:TF063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