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穿着清凉,公众对地铁等公共场所偷拍、猥亵等行为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警方打击相关违法行为的“猎狼行动”也在持续开展。对一些市民来说,遇到此类事件时仍有顾虑和疑问:证据够不够?该不该先报警?能不能抓得住?
办理多起涉治安处罚案件的北京商润律师事务所律师田亚红,日前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对此建议:完全不用犹豫,勇敢报警才是真正对违法行为说“不”,公安机关会查实情况。
田律师针对市民容易困惑的几个问题予以解答。
1、如果身边没有民警,又不幸遭遇了猥亵,该怎么办?
“不要迟疑,放心报警。”田律师建议,应立即拨打110或使用12110短信报警,并讲清楚事发的时间、地点、经过,如在地铁要特别注明所在车厢号(车厢内部通常会标注)。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事后报警也不晚。
2、公共场所人多复杂,难以锁定嫌疑人,报警有用吗?
田律师表示,猥亵是公安机关的重点打击行为,警方接警后会调取监控,结合出站信息迅速锁定目标,“通常当天报警,第二天就能抓到嫌疑人;有时嫌疑人还没出站就被控制了。”一经查实,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违法者一般会被处以5日至10日行政拘留。
如果遇到偷拍身体隐私部位的行为,同样也不需要犹豫,第一时间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3、事发突然,未能当场取证,报警会不会无济于事?
田律师介绍,即使没有当场取证,警方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嫌疑人手机取证、行为轨迹分析等多种方式调查取证。“警方会排除合理怀疑,如果对方是惯犯,往往逃不过调查。”
4、担心嫌疑人逃跑,事发后能当场拦截嫌疑人或与其对峙吗?
田律师建议不要与对方过多纠缠,避免发生正面冲突:“纠缠容易引发肢体冲突,使事件升级。”
5、万一误会他人,或者自己“被冤枉”了怎么办?
田律师坦言,确实存在个别“乌龙”事件,但公安机关高度重视证据链。“如果确实没做,如实说明、坚决否认即可。”田律师曾处理过一起外地案件,一名乘客因身体不适、捂着肚子,不小心碰到了邻座,被误认为猥亵。对方报警后,警方调查还原真相,及时化解误会。
安全乘车提醒:
上车时留意周围是否有人偷拍、触摸或借机挤蹭自己。尤其是在车厢不拥挤的情况下,仍被频繁靠近,要提高警惕。
乘车途中如遇“色狼”,可用手阻挡,明确表示拒绝,并及时报警。
若在安全情况下,可以悄悄拍下嫌疑人外貌、衣着、身高等特征,为警方后续调查提供线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慧瑶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