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少儿业余实践能否少些“鸡肋”? 父母:形式化活动挺折腾

2017-04-10 14:05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4月10日讯,4月清明小长假刚过,小雨妈妈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早上,收到了一个春游种树的通知单,看着这个可自愿选择的项目,小雨的妈妈几乎没有犹豫,就在单子上填了“不参加”。她告诉记者,此前参加过两三次这类太过形式化的出游活动,让她完全提不起兴趣。记者了解到,在一部分幼儿园和小学里,确实有不少实践活动比较形式化,不但成为家长眼里的“鸡肋”,也没有引起孩子多大的兴趣。

父母:形式化的活动挺折腾

“幼儿园每次举办业余实践活动,都安排在工作日,而且要求一名家长必须陪同参加。老人身体不好,我或孩子爸必须有一个人要请假一整天,最重要是,活动的内容实在是没意思,所以我并不想带孩子参加。”小雨妈妈抱怨说:“去年春游组织去种树,一早6点就带着睡眼惺忪的娃去集合,一路开车两个多小时到郊区。下车以后被带到一片荒地,乱哄哄的分配了铁锹、水桶、小树苗等等,坑都已经挖好了,小雨当时刚5岁,小树苗放进坑里,是我拿铁锹铲土给根部埋好的。然后浇水、拍照、走人。有几位工作人员这边看看,那边看看,给孩子们说了说几种树的区别和名称。然后大家开始在旁边的大棚里吃自己带的食物,午饭后坐着大巴打道回府。种树的活动体验时间也就半小时,但是却折腾了快一天。”

“听说种树参与者走了以后,那边的工作人员还把树苗起出来重新种,所谓让孩子种树根本就是扯,这样的活动太形式化了。”小雨的妈妈说:“今年还听同事说,她家女儿幼儿园组织了个活动是去蜡像馆参观,我实在不明白,大好春光,却去屋子里看蜡像馆那些名人蜡像,对5、6岁大活泼好动的小孩子有什么吸引力和知识点?”

孩子:能“放风”就很满足了

“有时候,幼儿园出游仅仅是参与集体活动,感觉就是大家在一起,等上车,等发车,等集合,等合影,等上车,然后就是回来了,活动在很多细节上,并没有为孩子着想。”在一个亲子论坛上,有父母这么总结写到:“但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很‘可怜’,户外活动太少,特别是小学生,大都围着学业转,有一次我这么问孩子:‘春游秋游好玩儿吗?’孩子回答说:‘只要走出门去,就觉得很有趣。’”

霞客行户外俱乐部的创始人邵辉先生,已经做了7、8年的儿童户外培训活动,非常熟悉京沪等大城市小朋友的业余活动组织情况。同时,他自己也是个7岁孩子的爸爸。他告诉记者,一般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喜欢去农业观光园、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虽然大多不会强迫孩子们参加,但家长们还是会有压力。“大家都去,去完了回来总结、演讲、在群里展示合影做PPT,你总不去行吗?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形式化的活动,据我所知确实不少。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去农耕体验,在田间挖个小坑,拔几个红薯和几个萝卜,洒几颗豆子,交100块车费,地头野餐一下。美国的一年级小学夏令营,真的脱离父母,去野外森林生活几天,孩子们要学习扎帐篷、锯木头,还要知道怎么在一个集体里舒服的与他人相处。再比如有些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去野生动物园喂动物、和小动物合影,但国外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去动物园劝导人们不要随便投喂动物,宣传不要和动物合影或者骑动物等等。并不是说哪个更好,只能说理念不同,国内的大风气还是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则以学业为主,大环境让老师和家长顾不上认真考虑其他的,观念就这样——学习成绩最大,听话乖巧就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都围绕着学校教育、学课本知识,这就缺失了很多东西,比如品格素养的形成,适应能力和心理成长,职业观念和集体观念的形成等等。”邵辉觉得:“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业余实践远没有对孩子的学业要求那么大,而且,现状是连形式化的户外活动都很珍贵,出来放放风,总比没有强。”

师长:教育观念待转变

国博的知名讲解员“河森堡”(网名)最近在“知乎”上说了这么个事儿,有一次,北京郊区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课外历史课,这个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迟到的学校师生到了博物馆以后,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这样一来,真正的参观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正常的参观时间应该是2个小时20分钟。当时“河森堡”很惊讶,就问老师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去,老师的回答令人惊讶,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多等是要多收费的。”这样奇葩的说法,也是令很多网友大跌眼镜,引起一片热议。

“儿童教育,特别是3到5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对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某教育咨询公司的总经理汪嘉告诉记者,一般幼儿园、学校组织孩子们春秋游、业余实践,都会交给第三方机构去执行。第三方机构包括旅行社、文化中介公司、教育咨询公司或者农植业观光园等等。每年,教委都会给出一些要求,让学校举办这类活动。目前国内的幼儿实践活动,不少还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孩子们特别是幼儿的社会实践,并没有形成体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走个形式。

“我就听说过,有个教育咨询公司给一所重点小学做了一个课余实践方案,去一家国际性大超市参观,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会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不同的物品会摆放在不同区域,会带孩子们参观大超市的食品安全检测室,介绍物流的小故事,告诉孩子们一包巧克力豆是怎么最终落到你手里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方案啊,可是,最终这个方案被那所重点小学的负责人拒绝了。原因是:重点小学的孩子,将来不可能成为超市售货员。”

邵辉的俱乐部曾经举办过这么个活动,在上海的郊区徒步,一天里孩子们模拟社会化的活动分工,分成几队,选出自己的首领,制定自己的制度,完成自己队伍的背食物、扛睡袋、识别路线赶往目的地等简单任务,一路上和其他队合作、对抗,从而意识到团队的力量。“这些孩子都是10岁以上,家长不参与。有的队伍矛盾很少,孩子们懂得互相合作,行动很快,有的队伍的孩子就是不行,特别自我,状况不断。这类活动,基本都是少数家长自己来报名,或者我们和国际学校合作举办,让公立学校接纳这样的活动,几乎不太可能。我觉得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才是费用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孟环 制图 关印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