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宋哲元的1937 病重期间他仍不忘抗战

2017-07-05 17:2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7月5日讯,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的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与这座造型美观的石桥相关的两件事让人无法忘记,那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以及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

作者: 李惠兰 张海鹏


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众所周知,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而炮轰宛平城,这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当时镇守北平的中国军队是29军,该军曾在1932年的长城抗战中大放光彩,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为长城抗战中的29军而作。29军时任军长是宋哲元,他出身贫寒,参军后转战南北,成为冯玉祥的爱将,打了半辈子的内战。不料随着时事变化,站在了抵抗日军的第一线。而宋哲元率领的29军,是他收拢起来的“中原大战”中冯系的部分残兵败将。这支并不完美的军队涌现了不少抗日英雄,北京还有三条街道分别以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将军为名。

今年是七七事变八十周年,铭记历史,才知和平之不易。本期“品读”讲述的,就是宋哲元将军及29军抗战的历史片断。

1 山西练兵铸就29军

说起29军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失利,冯玉祥下野。西北军溃败下来的一部分军队聚集在山西运城。当时大家都不愿意解甲归田,于是萧振瀛倡议重组新军,宋哲元等八人共议集合力量,重新创办一支新的军队,并推举宋哲元为领袖。新军成立之时,宋哲元总结自己的前半生,认为打内战是错误的,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

对这支重新组建的军队,阎锡山每月只拨给16万晋钞,实在难以维持。于是,萧振瀛代表新军北上谒见张学良。张学良久慕宋哲元的指挥才能,决定收编,新军改称东北边防军第3军。“东北易帜”后,全国军队统一编制,宋哲元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下辖3个师:冯治安的37师、张自忠的38师和刘汝明的暂编第2师,全军共四万人左右,分驻晋察二省。

“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率庞炳勋、吕秀文、刘汝明等七位将领发出抗日通电,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血此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遂成了29军的军魂。

宋哲元曾领导过多次战役,有丰富的练兵和作战经验。他的训练计划分战技训练与思想教育两种。29军的战技训练注重体能及射击,急行军时经常夜间开拔,一昼夜最高行军180里,所以该军有“飞毛腿”之称。全军生活上下一致,虽然经费困难,宁可军官欠饷,也要冬天给士兵穿棉衣,每人配备两双鞋。当时枪支弹药极为缺乏,宋哲元就利用山西的煤和铁给每个士兵打了一把大刀,并且请著名的拳师李尧臣将“六合神拳”改编成“无极刀法”,其中突出的就是近身格斗,用大刀拼刺刀。在思想教育方面,宋哲元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每日早晚点名之时,长官必向部下作包含爱国思想和战略要术的问话,使士兵铭记在心。

同时,宋哲元还重视爱民教育,士兵吃饭时要唱“我们的粮食由人民供给”。所以宋哲元在山西练兵两年,训练出了一支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

2 喜峰口抗战大刀扬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3月又建立了伪满洲国,扶持了清逊帝溥仪的傀儡政权。然后准备进攻华北,打开山海关,吞并热河(承德),再图平津。在日军攻陷山海关和热河之后,华北形势危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华北地区三十余万军队组织起来,编成8个军团进行抵抗。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秦德纯、庞炳勋被任命为副总指挥,以不足两万人的军队担任冷口以西经龙井关、马兰峪、罗文峪、城子岭口、喜峰口、潘家口约300里的防线,其中最重要的是喜峰口和罗文峪。

宋哲元命冯治安率领37师以三屯营为中心负责城子岭口、喜峰口及潘家口一带的防线,张自忠率领38师负责龙井关到马兰峪的防线,刘汝明的暂编第2师以遵化为中心,负责防守罗文峪。这实际上是一场保卫平津的前哨战,宋哲元做战斗动员,提出“这是我们军人保卫国家的最好时机”。29军以昼夜180里急行军的速度由察哈尔省(张家口)开赴前线。该军原定3月10日接替万福麟的53军防守喜峰口,但是53军因过度疲劳,在3月9日已经溃败下来。宋哲元调动全军最精锐的三个旅(37师赵登禹109旅、王治邦110旅、38师佟泽光113旅)夺回喜峰口。日军武器精良,又有坦克、火炮的配合。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王治邦为副总指挥,佟泽光协助之。战斗开始时,29军组织了500人大刀敢死队,仅有23人生还。赵登禹两次夜袭敌营,敌人在睡梦中就已人头落地,由此取得了喜峰口抗战的胜利。在长城抗战期间,宋哲元再次提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

喜峰口一战中,我军战士从缴获的敌人挎包中发现机要文件,得知日军要在两日后进攻罗文峪,占领北平。宋哲元急调王治邦旅昼夜行军,支援驻守罗文峪的刘汝明,打败日军的进攻,保住了罗文峪,也保住了北平城。喜峰口、罗文峪抗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上海青年麦新还为29军大刀队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歌词通过《申报》主编史量才送到29军的军部,从此代替了原29军的军歌《满江红》在军中传唱。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上海举行大型音乐会,《大刀进行曲》传唱全国。

3 进驻平津保我主权

29军将士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的胜利,使宋哲元与29军声名大振,但由于中国国力不足,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宋哲元率部撤回察哈尔省。根据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与《何梅协定》,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必须撤离华北,平津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汉奸潘毓桂、白坚武等人将大炮运至天安门,妄图组织“自治救国军”。29军总参议萧振瀛见状,请示蒋介石并得其批准后,29军37师在师长冯治安的带领下跑步进入北平,镇压了汉奸宵小的叛乱,稳定了平津局势。为此,蒋介石将河北省主席商震调往河南,任命宋哲元为河北省主席,以维持29军的生存。而日军急于分裂华北,气势咄咄逼人。1935年,蒋介石派何应钦到北平,协调各方利益,主持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哲元为委员长。随后,宋哲元任命秦德纯为北平市长,萧振瀛为天津市长(后张自忠接任),冯治安为河北省主席,刘汝明为察哈尔省主席。冀察政权在危机四伏的华北地区建立起来。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日军对冀察政权虎视眈眈,不断向宋哲元施加压力,妄图胁迫宋哲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自治。1936年7月,潘毓桂、张璧等在日寇的唆使下,拟出了一个所谓的“自治方案”和“自治政府”旗帜图样,送给宋哲元,宋看后立即焚毁,并且撤销了潘毓桂的政务处长职务,换上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杨兆庚。日军还对华北地区进行经济侵略,向冀察政权提出修筑津石铁路、开发龙烟铁矿、修改海关税则、开辟航空线路、收购华北棉花、长芦余盐出口等所谓“经济提携”问题。宋哲元对这些问题,既不断然拒绝,又不贸然同意,而是推诿拖延,甚至回到山东乐陵故乡躲避。而随着日军侵华野心的不断膨胀,宋哲元也更多地表现出抗日决心,他在1937年1月20日发表谈话称:“侵占我土地侮辱我人民,即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打倒他。”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冀察政务期间,宋哲元关心民生疾苦。他在1934年曾给母亲过七十大寿,并准备等母亲75岁时再过一次,但在1937年2月,他把预备给母亲做寿的3万大洋交给北平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建设“平民住宅一处,俾便贫苦平民,藉以栖止”。北平市政府遂在天桥附近盖了150间平民住宅,廉价租给穷人居住。这是北京城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官员出钱为贫苦百姓建造廉租房。建造平民住宅的全部文件和图纸,至今还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内。

4 七七事变后丢失平津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咄咄进逼,不断与29军爆发冲突。当时冯治安的37师主要驻扎在卢沟桥、龙王庙和西苑等地保卫北平,38师下属的阮玄武独立39旅有6000精兵,驻扎在北苑。由于日本长期对29军上层的威逼利诱,在主要将领中已经出现了主战主和之争。甚至有的人已经和敌人签署了秘密协定,成了宋哲元的肘腋之患。当37师在卢沟桥作战时,阮玄武却率军开赴南口,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所以老百姓有“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的歌谣。

7月25日,大批日军乘火车开抵廊坊车站,驻守廊坊的29军226团团长崔振伦提出限制日军出站活动,日军反而在站外面对我军营房修筑了工事,遭到我守军的制止,双方发生冲突。7月26日,廊坊失陷。接着北京又发生了“广安门事件”,日军强行要求由广安门入城,遭到守军刘汝珍团的拒绝,双方又展开厮杀。7月26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把29军37师驻扎在卢沟桥和北京城的各部队撤到保定去,如果不撤,就认为29军想扩大事态,要由29军负全责。

放弃卢沟桥就相当于放弃北平,宋哲元派人退回最后通牒,并下令29军全军抵抗。7月28日上午,驻守平绥路的沙河保安队投敌。随后,日本飞机轰炸并进攻南苑,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先后殉国,骑兵师师长郑大章入城报告佟、赵两将军牺牲的消息。因蒋介石下令宋哲元到保定指挥作战,宋哲元率秦德纯、冯治安、张维藩、陈继淹等人离平赴保定向军事委员会报到。随后,宋哲元到马厂(今河北省青县)收拢军队。

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得到宋哲元离开北平的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北京大学教授、地下党员张友渔,张友渔迅速把消息报告给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委决定北平的一万八千名共产党员和民主青年全部撤离。

7月30日,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抵达马厂收拢部队。此时的宋哲元因患高血压已无法站立,而是坐在凳子上,由冯治安点名。领导天津抗战的李文田、刘家鸾由天津撤出后,已派人向宋哲元报到。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中反正的两位保安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部到马厂报到,北平突围的刘汝珍团也派人报到。到8月1日,29军所属各部队基本到齐,当点名时,有人喊出了:“还有阮玄武没报到。”宋哲元叹口气说:“丢人哪。”阮玄武旅已在7月31日全部投降。

8月份,宋哲元、冯治安带着全体军部人员移驻河间。河间位于保定和沧县之间,南京方面在此储运了一些粮秣、弹药。不久,蒋介石成立第一战区,自兼司令长官,程潜任副司令长官,29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宋哲元为总司令,和第20集团军(商震任司令)共同负责平汉线及陇海线中段的抗日作战。之后,宋哲元与冯治安领导第1集团军先后在津浦线、冀南、大名、豫北等地与日作战。

5 患肝癌不幸病逝

据统计,当时日军进山海关的部队有三个军,均配有机关枪、坦克、大炮和飞机等先进装备,而第1集团军此时装备十分有限。1936年蒋介石曾派何应钦发给29军湖北造步枪2000支、步兵炮8门、步枪子弹400万发,后来宋哲元曾利用大沽造船厂制造轻重机关枪、迫击炮、掷弹筒等,并在天津制造子弹,以补充各部队。七七事变之后,第1集团军才配备上捷克式步枪一万支、高射炮十二门及自来得手枪四百支,仅靠这些武器,在和日军作战时处于劣势。

9月上旬,津浦线方面的日军开始活动,主力是矶谷师团。到了中旬,日军就发动了全面进攻,在攻占静海县之后,继续沿运河和铁路线前进。第1集团军连野山炮都没有,所以封锁不住运河,日军常常冲到我后方登岸包抄第1集团军侧背。第1集团军只能利用子牙河、运河的洪水,任其在阵地前泛滥,以阻碍日军的进攻。此外,第1集团军还在碱河闸口桥设置了坚固的桥头堡,并在青县构筑了第二、第三线阵地,目的是为了阻挡日本继续进攻。在泊头镇车站附近,第1集团军的高射炮击落日军指挥机一架,获其文件,得知敌人进入山海关的兵力是三个军,以两个军向平汉线、一个军向津浦线进攻。日军向平汉线进攻时,配合防守平汉线的第2集团军战败,只得撤到新乡附近。第1集团军因洪水泛滥,阻敌前进,勉强支持了一个月,许多战士因长期在水中浸泡下肢腐烂,甚至生蛆。此时日军又越海由祁口登陆,强袭青县附近的第1集团军阵地,以致第1集团军后方失陷,只好全军向沧石线的沧县附近的阵地撤退,不久即南撤。

宋哲元率军南撤后,华北战局又有了变化。当时的情况是:日军自10月上旬即以大部兵力由晋北南下,企图进犯太原,由于蒋介石派了几个军的兵力前往增援,中日双方在太原以北展开了争夺忻口的战役。日军为了策应对太原的进攻,把原来石家庄一带的日军调进娘子关,冀中广大平原尤为空虚,几乎成了真空地带。这时蒋介石命令宋哲元部侧击安阳东北,以解商震之围。宋哲元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避实击虚、围魏救赵的办法,向邢台出击,在支援商震部的同时,策应山西方面的作战。当日方侦知第1集团军的行动后,就由邯郸派出了约有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配备了坦克多辆,直取大名。驻守成安的骑兵无力抵御,县城被攻陷,日军继续向大名进迫。何基沣的179师奉命防守大名,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最终攻陷大名,何基沣愤而自戕,幸有副师长曾国佐在旁拉住他的右臂,未中头部,弹从左胸穿过,未致殒命。

1937年12月,蒋介石命令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由濮阳移驻河南新乡,1938年春,宋哲元率领77军和万福麟的53军向冀豫之间的敌人进攻,战斗失败后,新乡弃守。宋哲元率77军撤到获嘉车站(获嘉西关外)时,他在站台上不走,这是河北省最后一个火车站,秦德纯劝他上车,他仍然不动,最后被部下架上车离去。

自平津沦陷后,宋哲元就患高血压肾病,在此情况下,他向蒋介石提出辞去第1集团军司令职务,转调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后肾病转成肝癌,只好辞职去大后方休养。宋哲元虽身在后方,却心系抗日前线,纵不能到前线与敌厮杀,唯撰写抗日文字抒发未酬壮志。他曾在衡山麻姑桥边的石壁上刻“不教胡马度衡山”一行大字,表达自己对日寇疯狂入侵的无比愤慨。并在旁边刻“卧虎”二字,其寓意为卧虎藏林,他以“卧虎”自比,养精蓄锐,期待重返战场,逞威有日。

宋哲元侍母至孝,1939年春,他搬至灌县养病,十分想念远在天津沦陷区的老母亲。游青城山时,他在山下买了一根拐棍,刻上一首诗:“前岁辞亲日,中原板荡秋。敢轻离老母,无奈赋同仇。但愿常服侍,羞看此杖头。待儿归去后,常伴我娘游。”并刻上自己的乳名“湿”,托人带给母亲。1940年灯节后,宋哲元带领家人、部下到绵阳。绵阳是他与夫人常淑清25年前结婚的地方。常淑清是北京旗人,两人的婚姻由宋哲元的父亲与常淑清的祖父包办。宋哲元夫妇育有六女一子,后来收养了在喜峰口牺牲的29军烈士侯万山的两个遗孤,并分别取名纪峰、纪峪。到了绵阳后,宋哲元受了风寒,引发旧病吐血,高血压肾病转肝癌。在病重期间,他仍不忘抗战,发烧时的呓语也是抗战。1940年4月5日,病逝绵阳,终年55岁。

宋哲元死后,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亲笔题写了挽联:

砥柱峙中流终仗威稜慑骄虏;

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恸元良。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亦亲笔题写挽联:

失地收未回虎威昭垂卢沟月;

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封面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原标题:宋哲元的1937)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