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论坛 > 报网互动

首都文明办携手北京晚报众筹街巷新貌 邀您聚焦背街小巷

2017-10-13 10:18 编辑:TF001 来源:北京晚报

随着北京“开墙打洞”整治行动的持续发力,越来越多家门口曾经“习以为常”的街景换了模样——路宽了,人少了,干净了,舒坦了……而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那些早已经认不出模样的胡同街巷,逐渐恢复本来面貌,又渐成大城里的新小景儿。

2017年10月13日,北京晚报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曾经的历史地名“前门三里河”如今不但重现天日,还成了一处网红景点儿。这处新治理出来的上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带吸引不少老邻居相约一道瞧新鲜。
整治前,前门三里河地区生活环境堪忧,治理后,除了干净漂亮外,很多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都保留了下来,成了老胡同、新生活的样板儿之一。
治理背街小巷,整治开墙打洞看似小事,但却给了普通百姓以真切的获得感。一个清洁、清新、清静的公共空间,一个没有私搭乱建、开墙打洞、违规停车、乱堆杂物、凌空架线的家门口想必会获得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真心赞赏;而当这些古老街巷,楼群底商一个个重回本来面貌,变成文明街巷,那么接下来的文明社区、文明城市也就水到渠成。
投稿市民:乔健 摄

胡同是老北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北京城市的名片。我们记忆中的胡同生活是图中这样的,但有的地方却是“那样的”……于是就有了治理背街小巷、封堵开墙打洞等等,这些行动正是为了将老北京胡同保护好,将老北京文化传承好,让子孙后代有根可寻。 投稿市民:李凌骁 摄

近日,由首都文明办与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官网·北晚新视觉网共同发起的“美丽街巷我的家”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动,邀请您聚焦家门口的新变化,分享您真实的获得感;并通过对参与活动的摄影作品进行展示,倡导市民共同维护治理整治后的新成果。

如果说高楼大道是北京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是北京的“里子”。对于以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好“四个服务”为目标的北京来说,让城市“有里有面”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邀请市民用镜头捕捉自家所在街巷经过治理整治后的新面貌,重新认识记载北京人文历史的街巷载体,寻找散落其间的历史遗存;同时,聚焦重回身边的宜居环境,重温邻里相闻、院落友居的人情味儿。

“美丽街巷我的家”摄影征集活动征稿启事

曾经被车辆填得满满的钟楼北广场如今变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让老地方回归老印象”,老百姓简单的愿望被实实在在地实现了。投稿市民:卢和生 摄

原本见怪不怪的底商大门原来是窗户,原先的水泥台阶变成了迷你绿化带。一位市民用一组图片记录下和平里街道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前后。投稿市民:张默斐 摄

一、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25日

二、征集内容(共分为两个征集单元):

1、变化中的背街小巷

作品应能体现疏解整治促提升前后的变化对比,体现环境整洁、街道干净卫生的新貌;以及生活更加宜居、出行更加方便、市民获得感更强的画面。

2、背街小巷的时光留存

作品应能反映北京背街小巷内珍藏的记忆瞬间或精彩时刻,追忆过去背街小巷生活或能体现儿时记忆的作品均可。

三、 征集要求:

1、作品力求创新,用新视野、新角度、新思维拍出符合主题的优秀作品。

2、 拍摄器材不限,相机、手机均可;单幅、组照均可投稿,其中组照每组不超过20张;作品长边应不小于4000像素,单幅图片不小于2兆。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作者拥有完整版权。

四、参与方式:

1、邮箱投稿:paiwenming@takefoto.cn

2、微信投稿:关注“文明北京”官方微信,通过“文明随手拍”栏目投稿。

3、投稿要求:无论单幅或组照作品,投稿时皆以压缩包格式上传,压缩包命名为“投稿人姓名+联系方式+作品标题”(例:张三+13XXXXXXXXX+某胡同美景)。同时,每张作品均需添加图片说明。

五、 获奖回报:

1、 获奖者将获评“文明北京拍客”称号,优先受邀参与拍摄日后举办的相关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重大活动。

2、 活动将评出优秀作品200幅,参加相关展览(获奖作品版权归摄影师本人所有,获奖作品可供主办单位无限期、无限次数免费用于公益广告、新闻发布、制作公益画册及展览等宣传用途)。

征稿启事详情请点击:“美丽街巷我的家”专题页面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曹小彧 文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