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讯, “虽然这里不够热闹,生活也有着诸多不便,但对于画画的人来说,这就是天堂,还能静心面对这里的千年历史……”
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一处石窟内,安徽青年李佛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一点点地临摹记录眼前那些历经千年沧桑的壁画。克孜尔千佛洞远离城市喧嚣,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还有静静流淌的木扎特河,在这里能够扎根下来的人确实不多,李佛就是其中之一。
据新疆龟兹研究院副院长台来提介绍,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管辖的石窟分布在库车、拜城、新和三县境内的戈壁荒漠之中,分布范围达960平方公里,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李佛自厦门大学岩彩画专业毕业后,来到克孜尔工作已有7年,当年一同来的7位同事,如今只有两位选择留下。
在这里,孤独寂寞自不必说,单调的工作也让很多人难以忍受。每天拿着画板临摹洞窟中千年前的古老壁画,让很多人毅然决然离开,但这样的生活却是李佛梦寐以求的。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龟兹古国所在,石窟群始建于东汉,不但是我国地理位置最西的石窟群,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大批的龟兹风格壁画,让我在此能够找寻中国佛教绘画的根”。
临摹是李佛的日常工作,带着继承的创作更是李佛的目标。在他看来,只有创作才能打通现代人与古代壁画的连接,让人们在了解克孜尔的同时也接受古老壁画对现代人审美的熏陶,同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一人类的艺术宝藏被更多人认知。
(原标题:石窟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