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在线画展

田迎人静物油画《此花最真》

2017-11-14 15:59 编辑:admin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此花最真(静物油画)

 

所有艺术,都是错觉的艺术。

换句话说,大凡艺术作品,只要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对了。

电影里讲的故事,大多是虚构,却能把你感动得痛哭流涕(如影片《爱情故事》),或让你笑得前仰后合(如影片《虎口脱险》)。显然,电影人编造的人和事,似乎比你在现实生活中亲眼所见更显得真实,这不是错觉是什么?!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其一言一行,往往更是离谱,神乎其神无人计较,不食人间烟火也能叫人接受。虚拟人物越是奇伟瑰怪、设计情节越是波谲云诡,读者似乎越加兴味盎然,乃至心有戚戚焉!——在此,错觉,竟然是对的艺术感受和体验。

再说本文的主题——“田氏”油画。

生活中,谁没有见过大自然的万千花卉呢,不谈周游世界、游山玩水之人,就连街道大妈也会在窗台上摆放吊兰与仙人掌之类的盆景。不是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见朱熹《春日》)”吗,不是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吗,还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见苏轼《海棠》)”的迷恋,更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以放翁(见陆游《梅花绝句》)”的痴情……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颠倒非常,古怪离奇,毕加索画的向日葵,比农家栽种的向日葵更是向日葵,正像李白吟咏的黄河(见《将进酒》中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黄河,他诗中的月亮(见《静夜思》中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是月亮……同样道理,画家田迎人所描绘的瓶中花,也比瓶更是瓶,比花更是花。

爱花人,你说句实话吧!

你是更爱你在家居阳台、街心花坛、植物园囿、山谷草原所见的真实花草呢,还是更爱你面前田画家的这幅静物画——《此花最真》中的花束?

首先,我们是多么喜欢这幅画的名字呀!

画家的自信,那种主宰鲜花世界的自信与自负跃然纸上。否则,纸面上的花、画布上的花,又为什么要存在呢?!存在,就一定要有存在的道理。画中之物,非实物而成为人间赏心悦目的尤物,非鲜花却能在市场上长久保鲜,艺术的永恒价值在现实的世界里还能不断增值,收藏家在其藏品中得到四季不谢、千年不朽的美感的升华与沉醉……“分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见屈原《离骚》)”。画家所画的每一朵花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在那色彩与光泽中具有人类灵魂的香味。

再看花瓶——从它那浑圆、敦实的腰身来看,好似一位穿着蓝色蜡染衣衫的杂技演员,正在使足了全身的力气,高高托举起几十位风姿绰约的艳妆美女(在中国古文化中美女和鲜花是同一个意思)。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静物画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婀娜绽放的瓶花,学会李太白那种——“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浪漫联想与跳跃思维是必须的,而白乐天所擅长——“雪肤花貌参差是”的梦游仙界之遐思,也值得我们效法。瓶中花是意中人,让你久久凝眸而不倦,招摇着一片心旌,亮丽着所有晨昏,正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见杜牧《阿房宫赋》)”。它们朵朵妩媚、娇羞,真可谓白似凝脂,红如醉酒,翠可滴水,黄敷奶油……“抱明月而长终(见苏轼《前赤壁赋》)”,不如抱瓶花而宵夜……

看着田画家这幅静物画——《此花最真》,只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再不用寻觅什么桃花源或武陵溪,似乎春天的美丽景色全部在这里收拢,而祝福的花语也烂漫缤纷……

相关推荐:【田迎人油画作品评析】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彭俐/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