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视觉 > 在线影展

她曾为毛主席拍了400多幅照片,刚刚却离开了我们

2017-11-28 15:48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摄影家侯波逝世,经典作品缅怀“红墙摄影师”

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人、著名摄影大师侯波于2017年11月26日22时逝世,享年93岁。

侯波1924年8月出生,山西夏县人,原名阎锋。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摄影金像奖终生成就奖获得者。

侯波曾当选中直机关党代表、第四届全国妇代会特邀代表、新华通讯社优秀党员、中直机关巾帼英雄、第三、四、五届文代会代表,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

荣耀一生,载入史册

翻看侯波老师的履历,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从1938年起,她到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就学于陕甘宁边区中学、延安大学高中、延安女子大学。在抗战胜利后,她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新华社摄影记者。

从1949年至1961年,侯波老师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拍照任务,拍摄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国大典、国庆节、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好友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访问城乡人民群众、主持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等活动照片。她的照片见证了年轻的共和国朝气蓬勃建设新生活的历程。

在毛主席生前公开的700多幅照片中,有400多幅是侯波拍摄的。

正因如此,侯波的名字也成为了一代代摄影人心目中值得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开国大典。1949年 侯波摄

回忆起《开国大典》,侯波老师曾这样说:

“党的信任给了我见证开国大典的人生机遇。1949年10月1日下午,30万军民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下午,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在奏国歌后,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我感觉身上的血都沸腾了,顾不得危险,将身体仰到城楼护栏的外边,抢拍了主席宣告的历史瞬间。”侯波一生最珍贵的传世之作《开国大典》由此诞生。侯波的丈夫徐肖冰当时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庆典的电影纪录片。

侯波说:“开国大典让我感受特别深的一点是,人民当家做主那种欢欣鼓舞的喜悦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1999年9月30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结伴徜徉着几位老人。记录过开国大典的老摄影家:徐肖冰、孟昭瑞、侯波、高粱等结伴重回广场,抚今追昔,感慨不已。张风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和亚非拉青年在一起。(1959年 侯波摄)

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届人代会上。(1954年9月 侯波摄)

影坛伉俪 传为佳话

徐肖冰、侯波夫妇

侯波的丈夫是中国著名摄影家、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1916—2009)。

在中国摄影界,侯波和徐肖冰是一对闻名遐迩的影坛伉俪;他们二人在20世纪30年代相继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们怀着对革命的赤诚和理想的追求,长期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真实地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风云历程,也记载了老一辈革命家戎马倥偬、呕心沥血的动人瞬间。

1942年春天,侯波经组织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8岁的徐肖冰,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时,很多人劝告侯波,说徐肖冰是从上海来的知识分子,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劝她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那时,侯波虽然年龄不大,却很有主见,对徐肖冰的人生经历是了解的,知道徐肖冰30年代初就进入上海“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做摄影助理,到延安前参与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著名电影,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技术部长、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师,拍摄过《延安与八路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等纪录片和照片。

1942年,吴印咸在延安为徐肖冰、侯波拍的结婚照。

说起来,最令侯波心动的还是一个关于徐肖冰的故事。在“百团大战”的一次战斗中,徐肖冰手持照相机冒着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冲到阵地最前沿拍摄八路军冲锋杀敌的身影,全然不顾个人生死。突然,一阵密集的炮火从天而降,徐肖冰和冲在第一线的战士倒在炮火下,不见了踪影。敌人被打退后,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看到一个新隆起的土堆在颤动,几个战士马上上前挖掘,想不到一个人从里面突然蹿起来。原来是徐肖冰刚才被巨大的冲击波震昏过去了,醒来后以为战斗还在进行,怀抱相机对着战士们又要进行拍摄……一颗少女的心被他舍生忘死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了。就这样,19岁的侯波嫁给了徐肖冰。组织上给他们找了一间几平米的窑洞,战友们找来一张单人木板床支起来,又在床边支上一块木板,勉强为他们搭了个双人床。两人把各自的铺盖和生活用品搬到一起,老乡们送来的一篮延安小枣,两人的同事战友过来庆祝热闹一番,就算是举办婚礼了。

说侯波对于徐肖冰既是一种崇拜之情,又可以理解为是一段“师生恋”。对于摄影技巧和冲洗胶卷,侯波也会经常向丈夫请教,这为她日后成为当代著名摄影家也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徐肖冰、侯波合影。 1949年 陈正清摄

1949年6月的一天,上级通知他们到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接受重要任务。他们匆忙赶到那里,开始拍摄毛泽东主席会见客人的场景。拍摄结束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说毛主席要见见他们,让他们做些准备。不一会儿,毛主席让他们进去。这是侯波第一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心里又紧张又激动。主席拖着浓厚的湖南口音问徐肖冰:“这个小姑娘叫什么名字?怎么没有见过?”徐肖冰说:“她是我的爱人,叫侯波,在摄影科工作。”毛主席又问了侯波是什么地方人,在延安的什么学校毕业。侯波逐一作了回答。毛主席又说:“侯波呵,你是吃延安小米长大的,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临走时,毛主席和他们夫妇合影留念。毛主席把侯波拉到中间说:“你代表半边天,今天要站在中间。”这张珍贵照片一直挂在徐肖冰、侯波夫妇客厅的墙上。侯波曾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毛主席,非常紧张,但没想到主席是那么平易近人,幽默随和,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1999年4月8日,以毕生精力记录、追随共和国革命历程的影坛伉俪徐肖冰、侯波来到革命博物馆二楼展厅,为了明天在这里开幕的侯波、徐肖冰摄影回顾展——《从延安到中南海》布展。张宏江

徐肖冰、侯波夫妇在中南海摄影科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徐肖冰参加摄制了《开国大典》、《解放了的中国》、《抗美援朝第一辑》和《人定胜天》等脍炙人口的新闻纪录片。侯波曾经拍摄了《开国大典》、《新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与维族老人》、《毛主席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等重要历史镜头和中央领导人的生活照片,他们以影像资料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瞬间,为一个时代留下大量珍贵史料。1961年夏天中南海人员轮换,徐肖冰调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工作,侯波调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

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7年 侯波摄)

毛泽东和陈毅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外宾。(1957年,侯波摄)

陈云、邓小平畅游颐和园。(1952年 侯波摄)

刘少奇、王光美、彭德怀、浦安修在中南海散步。(1952年 侯波摄)

毛泽东在安徽钢厂。(1957年,侯波摄)

奋斗终生 经典流传

自1986年起,侯波与老伴徐肖冰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等国,以及台湾地区举办《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展览》。1989年出版了大型画册《路》,荣获中国图书一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首届国家图书奖。侯波于2002年荣获文化部造型艺术创作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首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6年“女性世界”华人精英大奖主委会颁发的华人精英大奖特别贡献奖;2009年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生成就奖。

2006年12月22日,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这是侯波(右二)、简庆福(右三)等老摄影家互相礼让着上台领奖。 新华社图

侯波老师的众多作品奉为传世经典,也为中国影像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价值。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真、陈毅、邓小平正在聚精会神看一本古书。(1960年,侯波摄)

朱德、叶剑英在中南海怀仁堂。(1953年 侯波摄)

毛泽东在十三陵。(1954年5月,侯波摄)

毛泽东和邓小平。(1959年,侯波摄)

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西藏自治区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1954年9月,侯波摄)

毛泽东畅游湘江后在农家门口与小孩逗趣。(1958年,侯波摄)

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会见电影节的女演员,右起:王人美、黄宗英、岳慎、夏梦、周恩来、黎莉莉、邓颖超、舒绣文、白杨、吴茵、宣景琳、上官云珠、石联星、于兰、胡朋。(1957年 侯波摄)

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库尔班·土鲁木。(1958年,侯波摄)

周恩来、邓颖超和郭沫若一家在颐和园。(1951年 侯波摄)

侯波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的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摄影人!
侯波老师,一路走好!

 编辑、设计:Marco、Leon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