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首部北京长城文化带丛书出版背后 讲述鲜为人知的长城故事

2018-03-14 11:5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以山为骨,以河为脉,东起沧海,西至瀚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总长约为573千米的北京长城,又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段。

“北京结”长城。

北京境内明长城起点在哪儿?“昌平”、“怀柔”有何寓意?不久前,我国首部关于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丛书--《长城踞北》正式面世。以上百万字的体例,横跨东西,纵穿古今,全方位对北京段长城进行了研究阐释。

麒麟影壁、三界碑、北京结

讲讲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熟悉的长城

“修筑八达岭高山之上的长城时,人们把建筑材料装筐,将其拴在善于攀爬的毛驴或山羊身上,然后把它们轰赶上山。”

司马台长城麒麟影壁。

“在司马台长城西13号敌台二层南垛墙的中间有一座麒麟影壁。图由15块方砖组成,横5竖3,一尊硕大的麒麟占据了其中大部分面积。在蜿蜒于华夏大地的万里长城上,只此一处。”

“一脚踏三省”的三界碑。

“国务院1996年所立的三界碑(天津界、河北界、北京界)就位于平谷区红石门段长城的第一座敌台上,此敌台也是平谷区明长城107座敌台中的第一号。红石门长城段作为北京境内明代长城起点和‘京津冀’三省市交会之处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一脚踏三省’的特色形象预示着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形势,成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制高点。”

……

翻开《长城踞北》意境隽永的封面,一幅幅高清美图伴着文字,将北京段长城的过往与未来娓娓讲述。除了自然历史等文化方面的介绍,书中这种与长城相关的小知识也俯拾皆是。

这套采用"1+6"体例编写的丛书,由一册整体梳理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综合卷,和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各一册,总计6册的区域卷组成。各册题材方向有别,但共同特点是图文并茂,读来也并不晦涩。“想做得偏科普一些,讲讲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熟悉的长城。”长城文化带课题研究小组组长王苏阳表示,丛书不是纯学术的资料研究,希望通过富于趣味性的小故事吸引更多读者,走近并全面了解长城。

“比如长城文化带很多地名、村名的得来,就能够追溯到与长城的历史渊源。”王苏阳举例,丛书“昌平卷”中提及,昌平很多村、镇、卫等名称,至今仍保留着重要的长城文化元素和军事信息。历史上昌平州、永安城、军都县的名称,本身就透露了昌平最初的军事地位和城市定位,折射出历代昌平人民对“平安昌盛”的追求和守望。

而“怀柔”地名本身,也与长城文化密切相关。“怀柔卷”中提及,唐开元四年,唐政府在原渔阳郡的区域内始设“怀柔县”,寓意正取自《中庸》的“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王苏阳解释,一想起长城,人们通常会将其与“防御”划上等号。“但除了防御功能外,长城周边还有很多商贸往来和交流,怀柔的命名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内外关系的态度。”

在怀柔的箭扣长城上,有三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长城如仙女飞过飘落的三条丝带,结成一个巨大的花结。王苏阳表示,这里便是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的“北京结”,但知道的人并不太多。“在那里长城三边汇聚,雄伟壮丽。举目远望,美景尽收眼底。习总书记因为APEC会议去怀柔,还专门说到怀柔长城的美。”

龙脊沧桑、妙笔今传、雄关漫道

"1+6"体例丛书 用全新价值衡量长城

从调研到出版,《长城踞北》问世前后历时两年,凝聚着上百位专家、工作人员的心血,更填补了我国关于北京段长城研究的空白。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颍慧回忆,早在2016年北京“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关于三个文化带的建设。“运河文化带已经做了相应规划,西山文化带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但长城研究以往都是全国层面、整体性的,还没有对北京段长城的专门研究。”基于此,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政协,开展了“推进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专题调研。

为进一步深化调研并形成一套成果,2017年初,“北京长城文化带丛书”编写工作启动。在原有单位基础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也参与进来,负责具体统筹。朱颍慧表示,考虑到专业性,还由研究院邀请了中国长城学会,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一起来做这项工作。"

如何使采用"1+6"体例的丛书更具系统性,而非“各说各的”?编写者们着实花了不少心思。“首先是写多少,前期我们征询了每个区的意见,定为每册15万字。”朱颖慧坦言,从一套书的角度来说,每册需要有差不多的内容篇幅。但各区长城资源和以往研究是不平衡的,这为编写者们提出了巨大挑战。

“比如昌平有居庸关,延庆有八达岭,这两个区的长城段开放利用得早,研究和成果也相对比较多。昌平原稿有20多万字,后来删掉了五六万字。但像门头沟,本身长城没有很长,研究工作以前也做得不多,这次就需要在区级层面上做出突破。”据朱颍慧观察,本以为会“叫苦叫难”的区,积极性却颇高。“可能从政府角度来说,希望有这样一个契机,能够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挖掘出一些成果。”

长城研究的整合梳理主要依托于各区研究长城文化的专家,以及政协本身做文史研究工作的人员。最终各区分册均按照“龙脊沧桑”、“怀古揽胜”、“妙笔今传”、“边塞烟云”、“雄关漫道”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侧重于对地形历史、古风遗存、诗歌画文、战争传说、保护发展等方向的介绍。

此外,与以往主要从历史角度研究长城的书籍不同,《长城踞北》有相当多篇幅立足当下。“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长城;用全新的价值衡量长城;用全新的模式保护长城”,朱颖慧一口气列举了三个“新”。接下来,他们还希望能围绕长城做进一步研究。“长城沿线有很多村落,既蕴含着长城文化的基因,也需要通过长城文化资源来带动发展,我们想着眼于这些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

【长城故事】

沿河城东、西城门的

兴废沉浮

20世纪60年代修丰沙铁路时,因铁道部门的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工具车过不去城门洞,于是将东门擅自拆毁。东门外坟地多,故而东门附近没有什么居民,所以城门被拆时,老百姓没来得及反应,就给拆了。车由东向西穿城而过,车到西门,还是过不去,于是又要拆西门。西门附近都是民居,老百姓可不干了,于是将车围了起来。

这事惊动了一位老者。老者让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回去拿铁锨,把城门洞里地面上那些年深日久积下的淤泥铲掉。果然,不大一会儿工夫,城门洞里地面铲下去近一尺,工具车可以顺利通过了,沿河城西门也就这样保住了。

东门被拆,近半个世纪里沿河城只剩南、西、北3门,2013年,国家出资将东门修复。

——《长城踞北》门头沟卷

修城质量决定酒宴座次

其实戚继光当年推行筑边新规制,并非一帆风顺。在修筑亓连口至大水峪一带的长城敌楼和烽火台过程中,戚继光建议筑城将领各筑一段,并亲自前往崇山峻岭巡视、检查工程质量。当他看到有的地段因山势陡峭,所筑城垣质量参差不齐、相差悬殊时,便摆设酒宴,以优劣分座次。修城质量最优者坐于大厅两厢,其次者坐于走廊里面,三等者坐于衙门大门之内,最劣者坐在衙门大门之外。

这种褒贬分明的座次排列,让那些工程质量低劣的筑城将吏脸上无光,有的甚至羞愧难当。结果再次施工时,将吏们再也不敢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偷工减料了。今天人们在九谷口景区看到的夹扁楼,就是在戚继光实施奖优罚劣举措下完成的。

——《长城踞北》怀柔卷

图为丛书中的照片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