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互动 > 北晚资讯

【我与五色土】何频:学邓拓写作副刊文字

2018-03-16 14:5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我最早知道《北京晚报》的“五色土”,是因为购读了邓拓的《燕山夜话》。1979年我上大学二年级,武昌新街口新华书店到校园里来卖书,其中有当年再版的《燕山夜话》,定价是一元三角钱。

作者:何频


读过这本颇对我胃口的书,知道了这些清雅而博识的杂文与文史小品,全是邓拓当年在五色土发表专栏文字的结集。我学的专业虽然是政治教育,但喜爱文学阅读和写作,后来搞专业的党史研究与地方史研究,由于敬仰邓拓,就留意关于他的学术研究和传记写作,知道他还用左海的笔名,在“五色土”上发表了大量题画诗。我的中小学,主要求学于“文革”时期,知识苍白,知识结构明显有断裂,读邓拓让我补了课,并且使我及早领略了副刊文字的魅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都市报的兴起,也带动了地方报纸的晚报版与副刊的繁荣,给副刊写小品,我乐此不疲。1995年以后,我不满足于在机关阅览室看报,自己开始订阅《北京晚报》,就是为了阅读“五色土”过瘾,过首都文化之瘾。2009年春天,“五色土”新辟“余墨”专版,我应邀写作“花事人心”专栏,持续两年时间还多,颇有使命感和荣誉感。以这些文章为主干,随后结集出版了《见花》一书。也就是这几年,古老的读写和当下为发表的读写,其社会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陡然生变--既然现在是百度为王,触屏为主,那么副刊文字写作,知识和资料运用与表达的关系必须重整,否则不能应对挑战。

多年以来,凡是纪念邓拓的活动,我都关注。我在中国美术馆和重庆三峡博物馆看过邓拓的收藏展览,在北京现代文学馆,隔着玻璃橱窗欣赏了不同版本的《燕山夜话》。去年初夏,又在福州乌山的“邓拓故居”凭吊英烈,楼上楼下,不大的展室里面,陈列有邓拓当年为“五色土”写稿的报样。与邓拓那时不同,副刊和副刊文章,不复有当年文化贫瘠时候的高贵和神圣,繁荣思想和文学的使命感也弱化了许多。为了让时光留住副刊,让后来人记住并关爱副刊,我的同龄人和文友李辉先生,也为邓拓做过传记的他,这位从“五色土”走出来的文化名人,现在集中精力主编着大套的“副刊文丛”,第一辑收录有我的《茶事一年间》。

我喜爱副刊写作,由衷觉得副刊的生机与出路,和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在,因为在茶余饭后读报看晚报、阅读副刊文字,那触手翻动报纸纸叶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市民文化的自豪与优越感借此得以体现。邓拓作文别开生面,既有鲁迅的风骨,又有梁启超与胡适的清通与清浅,故而受人欢迎。学习邓拓,让读者喜闻乐见,是我副刊文字写作永远的追求。同时最热诚祝贺副刊家族的老字号“五色土”--“苟日新,日日新”,活力与魅力无限。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