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旅游

北京房山水峪村保存百余套原生态古民居 最气派宅子有四进三十六间房

2018-04-20 09:19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子依山而建,就像扣在群山中的一口锅,锅边上“贴”满了青瓦灰墙的民居。如今,村中依旧保存着100多套、600余间原生态古民居,走在村间的青色石板路上,古朴的民居静静的屹立在两边,时光也仿佛凝固住一般。

水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据说最早来这里的是刘氏和臧氏人,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后来,大槐树的杨姓和王姓人也跟着来到了水峪,现在已成为村里最大的两个姓氏。村中的一棵大槐树,便是水峪人刚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槐”与“怀”谐音,寄托着千里之外游子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如今这棵槐树已350岁高龄。树干百孔千疮,皱纹满身,苍老异常。

漫长的历史沿革,为村里留下的不仅有古老的民居,还有128盘石碾,最老的石碾是道光年间的。如今这里的石碾部分仍为人所用,成为水峪村的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进三十六间房的杨家大院,是水峪村里最气派的宅子。宽大的院门有石鼓把守,门上是三根分别刻有“福”、“禄”、“寿”的椽子。杨家大院又名学坊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建造这所宅院的一个富商, 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至今,院内还分别住着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逢游客到此寻访,他们都会热情地讲上几段有关老宅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除了古宅、古碾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物承载着水峪村的历史与文化外,“水峪中幡”作为本地民众自娱自乐的传统文化形式,从明朝初年创始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每到庙会、重大民间节日,村民就有耍幡祈雨纳福的风俗,后演化成集体表演,代代相传至今,成为水峪村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传的活态传承。

GO提示

自驾线路:从北京市区走京石高速公路,在良乡镇出口或阎村出口出高速,沿108国道至红煤厂三岔路口,看见南窑牌楼,向左进入红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看见水峪民俗村铁门牌直行即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博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