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市属公园有一群辛勤的“德鲁伊” 照看百岁古树古植

2018-05-09 14:22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5月9日讯,在北京的市属公园中有这样一群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特殊技艺守护着那些悠悠百岁以上的古树与古桂,精心修补树洞、改善土质酸碱、自制营养肥料……正是在他们妙手匠心、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养护下,才有了园中古树生机盎然、古桂满枝头的美好画面。

刘涛 摄

像医生补牙一样修补百年树洞

“按照生长年头来划分,古树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古树都是300年以上的,二级是100年以上的,我们香山公园里的古树一共有5860株,占到了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年龄最大的一棵古树可以追溯到金代”,香山公园红叶古树队的刘倩提起和自己朝夕相处了20年的这些古树如数家珍,“像那种不存水的开放式树洞,一般不用特意修补,保持树干通透就可以,不过对于那些洞腔比较大、生长位置会存水的树洞就必须进行修补。”

刘涛 摄

在香山公园蒙养园附近有一株一级古树,从外观看,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但在距离地面1米多的位置,如果不是刘倩特意指给记者,几乎很难发现这块树皮另有玄机:“这是一小块人工树皮,因为这个树洞的位置会存水,所以必须对树洞进行‘治疗’,然后用人工树皮进行封闭”,刘倩告诉记者,当时这个树洞的直径有25公分,深度有一米二左右,“我们在修补树洞的时候就像医生补牙一样,要先把树洞里的腐败物和积水清理干净,类似刮骨疗伤一样,清理透彻才不会继续滋生新的腐败物。”到现在刘倩都记得当时清理时的艰难:“我们工作人员是站在脚手架上,先用长把的勺子把里边的积水一点点舀出来,然后用粗铁丝做了一个钩子,一点点把树洞里的腐败物质剔除干净,最后再经过3天晾晒,彻底干透后才用假树皮对树洞进行了封闭。”

记者了解到,1997年,香山公园专门成立了古树班,树洞修补只是古树养护中的一环,为了保护这些被喻为“活文物”的古树,园林工作者还采用了很多科技手段来进行树洞测试,提前发现隐患,为古树复壮提供科学依据。刘倩兜里就装着一个很小巧的橡皮锤,“用这个敲击树干,通过听声音可以判断树干内是否有树洞,我们古树队的同事基本人手一个”,刘倩告诉记者,除了每天的古树巡视,他们还专门聘请了园科院专家利用超声成像木材检测仪参与古树保护工作,进行树洞测试。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不同材质的传递速度差异而形成不同图像,从而监测出古树名木生长势,指导我们及时开展复壮支撑等保护措施”,刘倩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这种科技手段,从2014年至今陆续发现了3株从外形根本看不出有任何问题的古树,但其实树洞已经出现在了古树根部,“这些树洞其实最危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引起古树倒伏,现在能够提前发现隐患,我们就会对古树的根系进行营养修复,让它慢慢缓过来。”

为了养护古树,专家还对香山公园的地质进行了相关检测,并根据稀缺元素为土壤添加所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对于根部有树洞的古树,我们会将营养物质和补充的微量元素都添加在土壤中,让根系直接吸收”,刘倩指着一株株古树上的二维码标识牌说,“公园两年前还自行开发了一套古树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古树树高、胸径、照片等基础信息,能够实现辅助定位巡检、养护信息即时传送、养护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而且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也能了解更多古树的信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心这些‘活化石’古树。”

花期调控让百年古桂“定时”飘香

刘涛 摄

颐和园盆栽桂花已有百年历史,每年中秋节前后它们都会为市民和游客送来阵阵怡人花香。其中的72盆百年古桂还曾多次惊艳亮相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为中外宾客带来难忘的芬芳记忆。见到刘伟是在颐和园位于延庆的桂花养护基地,作为颐和园花卉研究所所长,和古桂打了15年交道的刘伟带记者参观了这处室内外加起来万余平方米的养护基地,“延庆是雹区,我们专门给放在室外的桂花搭建了防雹网,还为桂花专门建了温室,这里现在一共有千余盆桂花,其中72盆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桂。”记者看到,目前摆放在室外的这些古桂几乎每株高度都有两三米,树径有60至90厘米。

据了解,经过先后五代园艺技师的精心养护,目前这些古桂已经可以成功进行花期调控,盛夏或初冬时节照样怒放。“一般桂花都是在9月上旬到中旬开放,现在我们能够做到把花期提前到8月初或者延迟到11月中旬,让它们适时按规定时间开放”。

在桂花养护基地里还有一处特别有“味道”的地方,10个直径1米、高1米的大缸远远就能让人闻到“特殊”气味,原来这是刘伟和同事专门为古桂制作的“养生”肥料,“这里面用的可都是好东西,有羊蹄角、麻酱渣、豆饼、马掌等等,别看它臭不可闻,但特别有营养,是提高古桂免疫力的‘法宝’”,刘伟从缸里蒯出一小勺类似黄酱质地的肥料对记者说,“我们一般每年6月份开始制肥,把这些原料和水按比例放进去后进行密封发酵,到来年的1月份就可以使用了,这个肥料虽然制作的过程中味道不好闻,但里边各种营养物质都有,给古桂上了后叶子会更加浓绿,长势也会很好。”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养护古桂的一个小“秘密”,作为南方花卉,桂花能够在北方地区生存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水土不服”。为此,刘伟和同事不仅需要定期定时测量浇灌桂花的水的PH值,而且在古桂的配土方面也进行了改良,除了经常上一些有机液肥外,还会配比一些稀释后的食醋浇灌在古桂的盆土中,以达到偏酸性的土壤环境。

古桂养护方案“最折磨人”

养护和照顾好这些古桂,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充沛的体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桂花花期控制实操方案,因为对温度有着严苛的控制条件,也被称为是“最折磨养花人”的实操方案。

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为了让古桂能够提前在8月份进入花期,刘伟会和同事提前将需要“执行任务”的古桂送进低温室,通过低温来加速花芽的分化速度,从而达到提前开放的目的。“低温室平均温度10℃左右,有时候甚至在10℃以下,如果将花期提前到8月份,6月底7月初就需要将古桂搬入低温室,那时候正是三伏天,室外浇完花刚出一身大汗,进到低温室里观察花芽,每次都需要十几分钟,一天室内室外进出得十多次,别看我们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但在这么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也基本都感冒、中暑过。”刘伟告诉记者,“而为了延迟花期,就需要用高温控制,高温室的平均温度都在30多摄氏度左右,为了能让古桂在11月份绽放,8月份开始就会对古桂维持高温,工作人员进高温室查看花芽的时候同样也会面对室内外的巨大温差问题,趴窝生病是常有的事儿。”

另外,每年给古桂换盆的过程,工作量非常大,这些古桂一般都重达三五百斤,全程只能靠手工操作。刘伟和同事必须根据每棵古桂的长势,精准地给它们做“根部瘦身”,去除土球中的部分老根。换盆的工作一般是在每年六七月份,又是室外作业,在北京的酷暑时节,给古桂换盆的工作需要持续一个月,非常辛苦。作为颐和园第四代桂花传承人,在刘伟眼中这些养护古桂的困难和艰辛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桂花的寿命很长,我就希望这72盆古桂能在我们手里一代代地传下去,这应该也是我和同事作为养花人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左颖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