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学霸”儿子生财有道把“互助”变“互利”,同学友情用钱买的来?

2018-09-04 11:04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借一次笔记5元,如果没钱,用笔记本、签字笔、橡皮、薯片等东西来换也行。”当航航妈妈听到同学妈妈介绍的这些情况时,惊得说不出话。

她很难把这些行为和自己乖巧、懂事的“学霸儿子”联系在一起。听同学妈妈说,这种行为还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认可,因此“供需两旺生意兴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认可和家长抱怨,她这才得以知晓。本来她想把儿子“教训”一顿,但一直没想好怎么说。那么,“学霸”儿子拿“知识”和同学换钱,到底对不对?该怎么和儿子交流,处理好这件事呢?航航妈妈为此犯了难。据了解,现在,在学生之间,包括“学霸”讲课收费在内,“有偿帮助”很盛行,并得到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眼看就要开学了,这样的“生意”是否应该制止呢?

“学霸”儿子生财有道

航航是望京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爸爸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家,于是,妈妈便辞了工作,专职在家带他。航航在妈妈的精心培育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其他方面也样样拿得出手,篮球赛上,他是班里的夺冠主力;艺术节上,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另外,他还是班里有名的“小绅士”,对老师彬彬有礼,对同学谦让有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就这样一个人人夸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却做出了一件让人跌破眼镜的事儿。不知从何时开始,给同学讲题、借笔记、帮做作业,开始收费。暑期里也不闲着,在网上视频讲题,还接了几单帮同学做暑假作业的“活儿”。

“他视频给同学讲题,我知道,但背后收费和帮同学做暑假作业的事儿,我之前不知道,临开学了,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儿,我才从同学妈妈那里知道。”

获悉这件事后,航航妈妈虽然心里有些恼怒,但处理起来还是很理性的,“我得先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再想解决办法。”于是,一个晚饭后,她和航航聊起来了这件事儿。

航航告诉她,之前,他帮同学讲题,也没想过向同学收费。后来,向他求助的多了,他有些烦,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他想了想,如果这些同学到外面上课外班,找家教,也会花钱,那自己为什么不能收呢?于是,他公开在班群里发布了“收费标准”。他觉得通过收费,一来,可以变相拒绝一部分同学的求助,让自己轻松些;二来,也可以增加一些零花钱,可谓一举两得。至于为什么没和妈妈说,他是这样想的,自己的收费不高,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儿,比同学在群里随便发个红包都少,所以,他觉得没什么,当然,他也隐隐地猜测到妈妈不会同意,因此也就没有说。

航航还向她解释,让他讲过题的同学,都觉得他讲得好,价格公道,很多还成了“老客户”。这让航航妈妈有些“哭笑不得。”

同学间“互助”变成“互利”

其实,现在像航航这样,为同学提供帮助,向同学收费的学生有不少。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家长程女士介绍说:“有一次,我儿子对我说,他同学向他借100元钱,要通过我的微信转账。我建议儿子先了解清楚这个同学借钱的原因,同学告诉我儿子,他是为了找别人代写作业。结果,我儿子没有借钱给他,而是告诉这位同学,他愿意以更低的价格代写作业。如果暂时没钱,可以延期支付,到年底给也行,但要多支付20%的利息。也就是说,儿子跟同学竞价,抢了别人的“生意”,还收利息。我非常不高兴,批评了儿子,提醒他要注意同学间的感情,但儿子的话把程女士噎住了,“现在同学间都这样,能用钱解决的,就别谈感情。”

西城初三一位女生小杉也说:“在班里,有同学会从超市买一些文具,到学校卖,比如2块钱一支的自动笔,卖给同学3块一支。1块钱的橡皮,卖给同学1块5。有些同学需要圆规、尺子,他手里没有,他还提供代买服务,第二天给同学带来,但价格也要加几元钱。”

小杉还提到一个同学开展的“新业务”——午餐代购。因为她们学校没有食堂,是营养配餐,有同学吃腻了,会隔三差五地定外卖。于是,就有人做起了快餐团购业务,早上,想买外卖的同学把中午要吃的饭微信给她,她统一在一家餐厅定,中午配送到了,她到学校门口取,然后一一给大家送去。对于定餐的同学来讲,虽然要交3元代买费,但还是比自己单独订餐的配送费便宜,另外,配送员只能送到学校门口,参加团购,让同学代买的话,有人给送到班里。“这么说吧,只要你出钱,在同学群里提出需求,一般都有人接单。即使像买蚯蚓,买明星接机时刻表这样的另类需求,也有人接。”小杉介绍说。

对待“有偿帮助”观点两极分化

对于同学间的这种“有偿帮助”,以前,多数同学不认可,这样做的孩子会受到同学的鄙视和孤立,但现在却在孩子们之间的接受度很高。小杉说:“对于这样的事儿,我自己可能不会去做,但别人做,也觉得没什么。”

顺义一所中学的学生家长杨女士介绍说,前一段时间,她的儿子踢足球时,不小心把腿给踢骨折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要去上学了,她想着,儿子读的是寄宿制学校。因为腿伤还没完全好,重返学校上学,可能需要同学的帮助。于是,她就给儿子带了很多的食物,让他到宿舍把食物分给同学们吃。过了一周,儿子从学校回来和她说,食物都自己吃了,“那为什么不分同学呢?”她就问。儿子说:“同学帮助我,我给他钱啊。”她听了,非常震惊,说:“怎么能这么做?”孩子就说:“我不给他钱,他也会帮我,他帮了我,我给他钱更好,他也会接受。”

相对于孩子对这种事的“风轻云淡”,家长的心绪要复杂一些,甚至有一些茫然和不知所措,但也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了,在观点上也出现两极分化。接受这种事儿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时代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样的孩子有商业头脑,值得鼓励,别暴利就好。但同时也需要引导,比如把赚来的钱给班里买书,丰富图书角;给爷爷奶奶买水果,孝敬老人;或者捐给失学的孩子等。不接受的家长则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坏了,连小孩子都“唯利是图”。“我们小时候,都有一颗天真无邪、质朴无华的童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果能因为帮助同学而受到老师表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现在,生活好了,人心却变了,连最纯真无暇的童心也变了。”有家长这样说。

专家提示:

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专家张旭玲

人与人需要建立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

对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有些孩子觉得用钱可以解决的,最好不涉及情感,互相不亏欠的关系更简单。有些孩子的做法让家长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互联网带给人更多精神满足的时候,在做事不需要都靠关系的社会,在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也是必然的。

但不论社会怎么变化,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因此张旭玲老师建议,不要把所有的互助都用金钱来计酬,无偿的帮助别人是认同对方的价值而自愿的付出,双方都会有价值感,如果付钱了,价值感就没有了,变成一种获取报酬的劳动。

那么,同学间的帮助哪些收费合理呢?主要还是看孩子金钱观,只要他们双方觉得公平就好,但还是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

张旭玲老师说,金钱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难点,因为它们只有底线,就是说不能做什么是有标准的,比如,遵纪守法。而可以怎么做,有主流的标准,但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主流的金钱观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与家庭教育有关,也与时代背景有关,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能与父母的金钱观就不太一样,在处理金钱与同学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可能受同学的影响更大。

家庭金钱观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家长金钱观的直接传递,不需要刻意去教育。当发现孩子处理问题跟家长的观念差异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把握几点:一、不能触犯法律和道德,比如偷别人的东西、捡来的钱不还给同学、借钱不还、敲诈别人等等。二、相对公平的原则 ,不能趁人之危占便宜。三、对于弱势同学的帮助不要收钱,比如帮生病的同学做一些事。

孩子的金钱观还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水平不足,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遵纪守法、有善良之心。

对于有些家长认为,会赚钱的孩子财商高,也不一定。财商是指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金钱观、财富知识、赚钱能力等。而“爱钱”是一种把钱放在重要位置的价值观,因此“爱钱”不等于“财商”高。

 

 

 

来源:北京晚报 李海霞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