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北京房山汉白玉矿关停后地下泉水喷涌 今秋御塘稻贡米又飘稻花香

2018-11-02 11:44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上午,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随着嗡嗡的机器声响起,50亩御塘稻开始收割归仓。暖阳下,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高庄村气温宜人,昼夜温差小,土质松软肥沃,富含硒,非常适宜水稻生长。2015年,农业部将房山御塘稻列为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房山御塘稻(亦作“玉塘稻”)与海淀京西稻、顺义清水稻并称北京地区三大优质稻米。高庄村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种植御塘稻历史悠久。该村位于房山西南部,地下水量丰沛,水温全年保持在14至17摄氏度,且无污染。水稻使用御塘泉水灌溉,加之山前暖风气候,延长了稻谷生长期,生出的稻米米粒透明,如石英,口味清香,几百年来,久负盛名。在民间流传着大米蒸煮七次还犹如新米下锅,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一大早村民就守候在田边,等待收割。虽然水稻已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村民心里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高庄村还以盛产汉白玉闻名,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云龙阶石”、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卢沟桥的狮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毛主席纪念堂内的毛主席坐像等,都是用这里出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继金说,史料上有记载,高庄村的石料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往复。随着御塘稻品牌的推出,相信会有更多村民加入御塘稻种植。

收割机过后,村民们用镰刀收割残余的水稻,并捡拾散落在地的稻穗,不浪费一粒粮食。

汉白玉的开采加工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一度御塘稻因此遭殃。有村民介绍,“过去种御塘稻根本无需浇地,地下自然返水,地永远都是湿的水田。2008年采矿量大增,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五口泉眼全都干了,再想种水稻别提多难了。”

与“长寿泉”仅一路之隔,就是金黄色的稻田。稻田常年不用人工灌溉,全靠泉水滋润。

人们逐渐意识到,从事了千年的采矿业不仅破坏环境,还属于落后产能,与新版的北京市总体规划不符。2017年1月,在房山区、大石窝镇及高庄村村委会决定,提前4年全部关停村里的汉白玉矿。村党支部书记高继金说:“汉白玉矿关停后,地下泉水喷涌而出,逐渐灌满了采挖汉白玉后留下的矿坑。也就一年的工夫,就形成了一个长1公里、最深处70米的大湖,水质非常好”。

村镇幼儿园的娃娃也参与到收割中,据说插秧的时候,娃娃们就来了,为的是让娃娃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

按照北京市的总体规划,高庄村所在的位置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昔日的矿区将打造成“田园综合体”,主推水文化、雕刻文化、农耕文化,让游客与千年的汉白玉文化和四百年历史的御塘稻米亲密接触。高继金说,如今村里成立了“御塘贡米”的合作社,开始流转一部分土地,安置昔日从事采矿业的村民改种御塘稻,发展农家乐。“到时候,会邀请更多北京市民到村里品尝御塘贡米!”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