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专访人大教授冷成金——首位将金庸小说带入大学课堂的教师

2018-11-13 10:20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晚报

金庸先生离世,引起了全民缅怀,一时间,关于金庸及其小说的话题层出不穷。作为成年人的“童话”,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为读者们构筑出了一个全面而富于色彩的奇妙世界。全民缅怀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原因?金庸小说中那些看似不符合历史的笔触又缘何而起?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又应该怎样解读和理解?本报记者专访了第一位将金庸小说带入大学课堂的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冷成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记者:袁新雨   嘉宾:冷成金


金庸(左)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参加女儿查传讷个人画展。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记者:金庸先生逝世引起了全民缅怀,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冷成金:金庸先生去世,引起了普遍的怀念浪潮。这种怀念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其原因就在于金庸小说在普通读者当中有着深刻、巨大乃至长远的影响。很多读者虽然不能分析出金庸小说好在哪儿,但是金庸小说在他们的童年,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在情感培养、价值观的架构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金庸先生一旦去世,大家就会自发的怀念。

记者:金庸的很多作品中都对北京地区进行过描写,很多情节也在此展开,但是有一些描写是有违历史真实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是否就是其小说“至幻至真”的一种表现?

冷成金:金庸小说对北京地区有很多描写,特别在历史上的辽金对峙时期,今北京地区是对峙的边界,这些描写确实不太符合当时的历史的实际情况,但这种“不符合”其实是出于小说的需要。

金庸小说融传奇于传统,寄历史于传奇。传奇是自古有之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说形式,但以传奇表现传统却是金庸小说的独创。金庸根据小说的需要对现实进行一些改造,这是艺术的需要,在文学创作上是允许的。金庸小说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甚至刻意追求超越细节的真实,直接诉诸人们心灵的最深层次,达到了理念的真实、文化的真实,从而创造了一种具有诗的功能的文化小说样式,以至幻至真为其突出特征。在这种小说样式中,历史被深化为民族心灵的轨迹,历史事件被点化为代表民族性的符号,而与此无关的所谓“历史真实”则被删除;传奇这种传统的小说样式也不再张扬荒诞离奇的情节,而是变为表现文化真实的文学手段。

记者:金庸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侠客,您觉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几位?

冷成金:金庸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民间侠、儒侠和道侠。民间侠的典型代表是萧峰,他具有历史上一般侠客的讲义气、重然诺、扶危济困等优良品格,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古往今来的侠客中最为潇洒不羁、纵横无束而又豪爽纯真的性格。而他的结局尤为特殊,为息两国之争,救生民于涂炭,他不惜以自杀震慑辽国,警醒大宋,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无法逃避的思考:胸前刻着青郁郁狼头的“野蛮人”与满口仁义道德的“文明人”相比,哪一类人更文明?传统的华夷之辩、畛域之分到底是对是错?萧峰这一朴素的民间大侠的形象确实显示出某种永恒性:在任何历史时期,萧峰所代表的正直、朴素、真诚和献身精神都具有不灭的价值和意义。

儒侠的典型代表是郭靖,他的身世经历极其符合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论断,他的性格符合孔子的“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仁矣”的论述,他的作为和结局更使他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事实上,作为儒侠的郭靖已经“名士化”,更趋近于民族英雄和道德楷模,金庸小说始终在文化层面描述郭靖的“英雄”和“道德”。因此,他的具有远大理想而又积极行动的大侠品格有着鼓舞人心的作用,其正大弘毅的人格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应该有着永恒的意义。

道侠的典型代表是张三丰,他清虚自守、圆融无碍、慈善为怀而又不是遗世独立,他即现实而又超现实,在实践老庄思想的生命历程中,他达到了执著现实而又审美超越的人生的天地境界,他的清明澄澈的智慧和静穆高大的人格会赢得人们的恒久景慕。在一定意义上讲,张三丰的人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神家园般的图景,它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无法达到而又永远追求的人格模式。

记者:金庸小说为读者构筑了侠客的世界,实际上,其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对很多人产生了积极而且正面的影响,那么在您开设的课程中是如何向学生介绍侠义精神的?

冷成金:这个时代有许多伸张正义的渠道,不再需要侠客,但是需要侠义精神。什么是侠义精神?简单地讲,两个警察去抓坏人,走在前面的警察、第一个冲上去的人就更具侠义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武”与“侠”的外在形式已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却必然也必须生生不息,因为民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之魂而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应当说,侠义精神是一种具有积极合理因素的民族文化精神,起码是一种对黑暗邪恶势力的反拨力量,正是因为有侠义精神的普遍存在,民间社会的正义力量才得到保证,上层社会也才能从中提升出“为民请命”和“拚命硬干”的精神,塑造出“民族的脊梁”。应当说,萧峰、郭靖、张三丰这样的形象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因融入了现代意识,让现代人感觉到了深刻的文化的真实。这就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的成功范例。产生侠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侠义精神是永恒的,如果没有侠义精神,我们的社会就很难富有活力,很难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

记者:您是第一个将金庸小说带进大学课堂的老师,在开课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面对一些人对课程以及金庸小说的误解,您如何看待一些人对金庸小说的误解?

冷成金:1993年第一次开课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金庸小说是“下里巴人”之作,不应该登上人民大学这样的大雅之堂。但是人们听了几节课之后就逐渐消除了这种误解。因为金庸小说在一定意义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符号。我在课上主要讲的不是金庸小说的情节,而是小说背后隐藏、负载的中国文化传统。

金庸小说借助传统小说要素来充分阐扬了传统文化,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把传统引向了现实。它能在充沛的现代意识的融透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和显扬,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有着内在的契合之处。金庸小说把传统文化塑造成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像,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从中照见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原标题:解读金庸的笔触与侠义)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