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国人养老缺乏多元化:近七成人财务准备不足 社保成一枝独秀

2018-12-17 14:08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对退休生活和退休后的财务你准备好了吗?日前,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共同发布了 《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该报告显示,人们对未来养老生活较乐观,但养老准备却并不充分,69%的人没有做养老财务准备。与此同时,该报告指出,随着“抱团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多种新观念不断涌现,国人养老准备也应多元化,对具有医疗、健康保障功能的金融产品多加关注。

资料图 摄:程功

预期美好但财务准备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社会焦点。根据国务院老龄办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2.5亿。个人养老作为第三支柱亟待建设。

据《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人们对预期寿命、退休生活憧憬普遍积极乐观。在养老愿景方面,调查方在问卷中列出了一系列表征生活状态的积极型和消极型字汇,供受访者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是:“悠闲”、“自由”、“享乐”。而在养老重要性排序方面,有高达74%的受访者选择了“完善的医疗服务”,其次是“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受访者最大担心是“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占比达63%,其次是“急性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占39%。

然而,财务准备是养老准备的核心。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在退休后的收入替代率不到50%。尽管受访者整体上对养老生活保持乐观预期,但在回答“您是否已经开始为养老进行财务准备?”的问题时,在受调查对象中,已开始着手为退休进行财务准备的受访者比例为31%,尚未开始进行财务准备的受访者比例则高达69%。在45至55岁人群中,已经开始为养老进行财务准备的比例达到了40%,而在25至35岁人群当中,这一比例仅为24%。有趣的是,对养老财务准备的态度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积极。有34%女性受访者已经开始为养老做财务准备,而男性为28%。

在金融素养方面,报告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人们对通货膨胀较了解,但对风险分散却认知不足。报告认为,这可能与中国消费者对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依赖度较高有关。总体上,人们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养老理财方式缺乏认知。而对复利认识也不足,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

“我们即将步入或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庞大群体,对金融市场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金融交易的依赖性日益提高,但因为我们的金融素养、监管资源有限,导致被金融经营者欺诈而遭受损失的现象越来越多。” 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姚飞对记者表示,改善和强化金融监管,切实保护好金融产品投资者尤其是重视老龄人金融权益的保护,显得更为迫切。

社保一枝独秀,养老产品渗透率低

为深入了解在已经开始养老准备的人群中,各类养老金融产品的相对普及程度,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对未退休者选择的养老财务准备方式也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在养老金融产品方面,排在前面三个的选项分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房产、银行储蓄,其中70%的未退休受访者表示自己已经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人们选择比例最高的,在所有养老准备方式中“一枝独秀”。此外,房产、储蓄、商业健康保险和个人理财这四种产品被选择到的比例相似,均在25%至30%之间。

对于已退休者来说,储蓄则成为该人群最主要的主动财务准备方式,位列第二位的是个人理财产品,第三位的是房产。储蓄考虑到储蓄必须通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获客渠道也绝大部分是通过商业银行,因此,该报告认为触达已退休人群的最有效渠道是商业银行,但这部分人群购买商业保险、基金等产品的意愿不强。对此,富达投资高级顾问郑任远对记者表示,中国养老目前面临的问题,投资者教育是核心挑战,“美国花了十多年才慢慢把这个概念转过来,中国一定要走这条路,但因为有了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电子媒介技术的飞速进步,时间有望大大缩短。”

“养老是人生大事,近年来,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当前的生活品质,而忽视了未来养老面临的严峻形势。” 针对报告显示的目前国人养老财务准备不足,养老金融产品渗漏率低的现状,陈秉正建议称,我国居民应当不断增强养老准备意识,尤其是培养责任意识、时间意识以及行动意识,“所谓责任意识,指居民应重视对自身养老责任的承担。只有提早规划,才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善,并有更长的时间去积累资金。行动意识则是要求居民将退休规划付诸行动,而不是停留在脑海中。”

此外,业内专家表示,提升个人金融素养对作好养老准备也至关重要,“个人应及时充分了解国家在社会保险和退休政策方面的变化,认真科学评估家庭未来的收支水平和主要 结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

养老发展进入关键期

据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数据显示,2017年,在养老金总资产中,第一支柱为4.64万亿元,占比65.82%;第二支柱为1.3万亿元,占比18.44%;第三支柱为1.1万亿元,占比15.74%。

据了解,2017 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高达 17.3%,远超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人口比例 10%。“从资金规模上看,我国第一支柱占全部养老金的比重高达80%,二三支柱现在只占20%左右。可持续性的问题将影响公众对养老保险体系的信赖度。” 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局长唐霁松对记者表示,养老第三支柱方面,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而且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当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建设,构建一个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当成为国家的战略。

事实上,在第三支柱建设上,今年明显加快。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我国启动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第三支柱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8月,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售,成为第三支柱产品类型的有益补充。酝酿多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正在积极建设,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在中国基金业20周年论坛上表示,在税收递延政策支持下,基金行业要做好养老基金产品储备,养老金账户衔接及平台建设工作,为明年公募基金纳入养老金配置盘子做好准备。

“养老规划要趁早,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腾讯理财平台负责人闫敏则表示,今天的 80后、90 后甚至00后,都应该早做相关的准备,无论是从具体的资金操作,还是从相关财务知识的学习了解。“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养老主要由3部分组成:健全的养老体系、税收与福利配套政策,以及个人养老投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个人养老“第三支柱”的养老目标基金发展空间巨大,并有望通过市场化行为,为养老战略的落地带来长期资金来源。”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袁璐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