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贴福字发红包听曲看戏,皇帝过年吃喝不忘玩乐,但这些事都不能干

2019-01-09 14:21 编辑:TF017 来源:京范儿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去紫禁城里体验一把皇帝过年的感觉是不是超赞?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最大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从1月6日起亮相午门—雁翅楼展厅。开展第二天,京范儿已经急不可待,跑到故宫先睹为快,如果还没来得及去的朋友可以先听京范儿讲讲重点,权当做个攻略。

史无前例文物展

百年一见点天灯

用单院长的话说,这次展览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共展出文物885件(套)。按照惯例,一般展览使用文物数量在100件左右,年度大展才有可能达到300件以上。而本次展览不但在正式展出文物的数量上远超常规,加上复制涉及的文物数量更为可观。这个展览规模,可以说世界罕见,您说值不值得一看?

这次展览不仅仅在午门展厅,实景体验部分囊括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在宫殿门口会悬挂着寓意吉祥的春联、门神,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廊庑下装饰着华美的宫灯,在乾清宫的丹陛上下竖立着高大的天灯、万寿灯,总共使用仿制品超过1000件,整个故宫博物院都将成为文化展示的场所。

这次实景体验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天灯和万寿灯。只能在史料中见到的立天灯、万寿灯,是明代起过年时最盛大的活动之一。届时,乾清宫前将各立起一对足有三四层楼高的灯饰。它们高度均在十米以上,灯杆雕刻云龙纹,顶部有亭,下端插在汉白玉石座中。

腊月二十四在民间是所谓“扫房日”,但在宫中却是安灯的日子。这一天乾清宫丹陛上左右各安设一座“万寿灯”,丹陛下左右各放一座“天灯”。四座木杆上又各悬金字万寿宝联八幅。除夕夜,随着营造司首领一声“上灯”,台阶上《火树星桥乐章》响起,紫禁城三大殿五百余灯同时亮起。一时间悠扬清乐、灯火辉煌、宫殿巍峨、气象万千。

通过故宫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复原出来,它们将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下。这样的盛世景象,故宫已经百年未见。

贴福字休大假发红包

过年的花样真不少

午门展厅里的“贺岁迎祥”展就更有意思了,全方位展示了皇家在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各种细节。有些过年的乐子,还真跟老百姓差不多。

贴福字

五位皇帝的御笔福字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福字,在清宫,腊月初一开始,皇帝用“赐福苍生”笔,在龙笺上书写第一个福字贴在乾清宫,在写十余福字贴于其他宫中,之后,皇帝还会陆续歇一歇福字,赏赐大臣与外藩。这次还可见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话说他们的书法都是一个师父教的吗?简直看不出差别。

贴春联

春联我们都很熟悉了,不过在常见的红底春联里,竟闪现了一抹白。这源于满族“尚白贱红”的习俗。先民冬季雪后捕猎,常着白色衣服与雪同色,易于伪装,方便接近猎物。所以白色对满族来说,代表吉祥幸运。入关后,他们逐渐接受汉文化影响,清代宫廷也就更多地选择红色春联了。

贴门神

贴于紫禁城各殿的门神,可划分为四大类,每类都有不少说头。

武门神,传说中的白脸秦琼,黑脸敬德。画匠们常用沥粉贴金的工具描绘其盔甲,凸显炫彩夺目。文门神,寓意天官赐福。

仙姑门神,常悬挂于皇宫内廷。娃娃形象的童子门神,有祈求多子多福的含义。门神虽多,宫里也十分节俭。春节过后,会取下存放在门神库,待到来年继续使用。宫里有规定,就算门神坏了,也要仔细修复,透露出“俭以养德”的优良品质,看来,皇上家也没啥余粮。

写春条

雍正皇帝御笔春条

春条是在长条纸上书写吉语,字数不定。功能与春联相似,但可以不成对,随处可贴,如 “迎祥”“宜春”“开门见喜”“一年康泰”,还有多字的“宜入新年千秋万喜大吉”等。

发红包

让人惊喜的是,皇帝过年也会发“压岁钱”!这叫做“馈岁”,皇帝送的礼物有如意、荷包、鼻烟壶、金元宝等,精美的刺绣荷包里面还真装着金银元宝、金银钱、玉坠子等,堪比过年大红包了。

放大假

更有趣的是,皇帝过年也要放假的。展览当中就展示了“开印封印”。封印就是把玺印封存起来暂停使用,在腊月二十左右,帝择吉日在交泰殿举行封宝礼,由内阁学士将象征皇权的玉玺洗毕,皇帝拈香行礼,以求来年吉祥,然后二十五宝入匣收藏,名曰“封宝”。京内外各衙门亦照例封印,接着是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这也就是说:官方的春节年假正式开始了。正月再择吉日开印,恢复正常办公。清代皇帝御宝有”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等25方宝玺,平时秘藏于皇宫里交泰殿的宝盒中。

摆设挂屏和盆景

挂屏以百宝嵌工艺制作,彰显宫廷富丽华贵的气息,图案均寓意吉祥。过年时,宫中各处摆设仿梅花、水仙、兰花等应季花卉的盆景。这一盆镶嵌翡翠、珍珠、碧玺、红宝石、蓝宝石等,共用珍珠宝石300余颗。

凌晨三点吃饺子

元旦家宴竟然是早饭

皇帝过年也是吃饺子的,满族把所有的面食都叫做“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据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一寅时(凌晨3——5点),皇帝在乾清宫东侧的弘德殿吃饺子。但吃饺子的过程不可随意。皇帝的饺子是装在精美的雕漆飞龙宴盒里送来的。吃饺子的时候,在皇帝面前的高宴桌上再放上小案子,盛放着饺子的盘子须正好放在此案的吉字上。跟老百姓往饺子里包铜钱一样,皇帝也会吃带钱的饺子图个好彩头,但这饺子里的钱可不是实际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打造的“花钱”称为“通宝”,吃到有通宝的饺子就表示一年吉利,皇帝吃了三个,剩下一个没有通宝,送到佛堂上供。

皇家餐具

清代皇帝平日独自用膳,只在年节时才与后妃一起吃饭,称为“家宴”。元旦家宴一般是早膳,在辰时(上午7点)举行,地点在乾清宫,皇帝席位居中,皇后在皇帝席东稍后,妃嫔列席在东西,对面而设。

古达男女授受不亲,皇家尤重男女大防,宫中规定,后妃在50岁以后才可以与非亲生皇子见面,所以,皇帝与后妃,与包括皇子在内的宗室需分别聚会,大大小小的宴会,雨露均沾的赐赠,彰显着皇帝与母亲、妻子、儿女、宗室间严格等级制度下的骨肉亲情。

复原宗亲宴桌

普通百姓家过年都要大吃一顿,皇帝的年夜饭都吃啥呢?展览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呈现了宗亲宴上的金龙大宴桌与宗亲宴桌。宴桌摆放参照了乾隆四十八年膳档的记载,动用文物超过100件,十分壮观。尽管展览的金龙大宴桌上只摆放了碗盘、果盒、筷子等,并没有真正地盛上食物,但光看这些精致细腻、摆放有序的餐具,就已经令人惊叹于宴席之豪华了。

过年是最喜庆的节日,自当盛装,看来皇上也喜欢穿貂。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帝在太和殿的朝贺大典,需穿朝服;在乾清宫星家人礼,则穿吉服,家宴、宗亲宴时也穿吉服,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俗称“龙袍”,穿着必须与相应的冠、带、朝珠搭配。

祭祖规矩真不少

这些事儿都不能干

在欢愉的春节期间,祭祖是最重要的传统礼仪活动,在岁末年初,人们通过祭祀活动,追思祖德,求福报功,弘扬孝道。均由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既是对逝去尊长的怀念,也是孝治天下的体现。

“祭祖行孝”单元中,亦能观赏难得一见的康雍乾三代皇帝的神主,以及众多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的斋戒牌。

斋戒铜人和斋戒牌

凡祭祀必须提前斋戒,以示虔敬庄重,在太庙大祀前,皇帝须斋戒三日,斋戒期间,不理刑名,不办公、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祭祀前一日还需沐浴,祭祀前有主管祭祀的机构太常寺进斋戒桐人和斋戒牌,提醒斋戒之人保持恭敬之心,不可懈怠。斋戒牌原位木制,后雍正皇帝下令改成随身佩戴的形式,以便随时警示。

再现皇上“明窗开笔”

桌上三件皇家宝贝

养心殿东暖阁实景

展厅中搭建的东暖阁

展厅里搭建了一个“养心殿东暖阁”。隔着玻璃,人们可以看到皇帝“明窗开笔”的场景。“明窗开笔”是皇帝新年举行的第一次书写仪式。

雍正帝开创了一个清宫习俗,即每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在养心殿御笔书写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风调雨顺之类的吉祥语,称之为元旦开笔。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进行了改造,在东暖阁西头南面临窗的地方,用木槅扇另辟一间小屋,室内悬挂乾隆御笔“明窗”匾额,从此新年元旦的开笔仪式便在这里举行。

三御宝

清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为了增强次年开笔仪式庄严、隆重的气氛,30岁的乾隆皇帝特意下旨内务府造办处定制三大御用法物:“金瓯永固”杯、“玉烛长调”蜡扦、管端刻有“万年青”字样的“万年杆”毛笔。

“金瓯永固”杯

乾隆皇帝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下旨令人从内务府中挑选上好的黄金、珍珠、宝石精细打造。内务府造办处制作活计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乾隆皇帝明确要求先要画样呈览,经批准以后再制作木质或蜡质的模型,然后呈上御览。如此几经反复,从设计图样到制作各个过程,乾隆皇帝都要亲自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自己满意。这只酒杯虽然只有12.5厘米高,却用了500多克黄金,通体镶嵌了大小11颗珍珠、9块红宝石、12块蓝宝石、4块碧玺,可谓昂贵奢华至极。富丽璀璨的“金瓯永固”杯完全是反映乾隆皇帝个人审美的艺术作品。这难道就是后人所说的“农家乐”审美吗?

大年初一子刻(零时整),在一片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皇帝身穿朝袍礼服来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几案上早已准备好三件御用法物,还有纸张、砚台、朱砂墨和上好的御墨等以供开笔之物。

皇帝先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亲自点燃“玉烛长调”蜡,再拿起“万年杆”毛笔先蘸朱砂墨书写几句诸如“海宇同禧”“平安如意”之类的吉祥语,然后蘸黑墨书写“永享升平”“所愿必遂”之类的吉祥语,最后皇帝翻阅呈进的时宪书(即新年农历),寓意以时耕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皇帝开笔吉语

开笔仪式过后,皇帝须亲手把法物一一整理好,再命内府专人负责收藏,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以待明年元旦再用。这些御用法物每年只有一次机会显露真容。

吃喝不忘玩乐

看戏听曲一个都不能少

展览中,游客还可以看到古代最高规格的皇家“交响乐团”——中和韶乐。过年时,当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向皇帝行礼、乾清宫家人向皇帝行礼,均需演奏。中和韶乐共有18类乐器,此次展览甄选了最有特色的6类作复原陈列,包括编钟、编磬、建鼓、柷、敔、麾等,气势恢宏。

中和韶乐的乐章辞藻由翰林院撰拟,内容多为四海升平、万国咸宁的祝福之辞。仪式开始后,皇帝咏唱《元平之章》:“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阊。云雾奏嘉祥,乘鸾路,建太常。时和化日常,重九泽,尽梯航。”有点无从想象皇上唱这个是什么腔调,而且万一皇上唱歌跑调怎么办?

在“游艺行乐”单元则展示了过年期间的娱乐活动。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趁此佳节放松娱乐。《冰嬉图》描绘了腊月初八太液池冰嬉的场景。射球、滑冰、倒立、舞刀、叠罗汉、舞中幡、托鹰鹞,好不热闹!

看戏也是过年时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展品中有8件精美的戏衣,是难得一见的珍贵戏曲服装资料。配合戏台、乐器、剧本、戏画等,不难想见当年看戏时热闹喜庆的场面。

对于清代的宫廷而言,与辞旧迎新有关的种种庆典活动往往要延续50余天,即从当年的阴历腊月初一至第二年的正月二十。相比于我们今天的7日春节小长假,清朝这个年真可以说过的太爽了!

来源:京范儿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