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这些古诗里的字音真要改?“别字”转正不能轻易“从众”

2019-02-20 13:59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一个转爆朋友圈的帖子《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让许多读书人瞬间风中凌乱。

按这帖子的表述,词典和新版教科书们正悄悄为“白字先生”正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不再读(cuī),而读(shuāi)了;“远上寒山石径斜(改读xié)”,“一骑(改读qí)红尘妃子笑”……还有确凿的“凿”,原读(zuò),后改为(záo);“粳米”的“粳”原读“jīng”,现在要读“gěng”……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专家们陈述如此“修正”的理由,“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这让大家愈发不淡定了。

莫非语言文字的改革,对字音的究诘,竟要倚多为胜?这一切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

《咬文嚼字》主编称这是一则“假新闻”,提及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专家说,“也许网友担心的‘读音改动’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正式发布的《审音表》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听了权威的“也许”,却依然让人“担心”。这些看似荒唐的“别字”上位,“也许”不会有,但眼下的“哗然”,正是提醒国家语委的“正式发布”文本,一定要慎重。

语言文字当然不能抱残守缺,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约定俗成”确实可以成为语言规范新创的重要因素,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且请广开视听,慎之又慎。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泓冰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