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90后与90岁老人成了忘年交,老人生病特警挪车抬担架救援

2019-02-26 12:45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大街上,人们常看到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特警。那么,和特警大队做邻居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对此,地质出版社家属楼里的住户很有发言权。旁人眼里难以接近的特警们,正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好邻居。北京市东城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的驻地位于东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毗邻地质出版社家属楼,居民以退休老人为主。相处久了,特警和老人们就成了忘年交。

特警和李顺昌老人、老人女儿李红

救急:老人生病求助 特警挪车抬担架

在紧挨着特警大队的10号楼里,记者见到了90岁的杨珊珊和其92岁的老伴陈书田。杨奶奶当着记者的面儿,和特警大队的民警刘洋开起了玩笑。杨奶奶“埋怨”刘洋管自己叫阿姨,管自家护工小罗也叫阿姨,却管自己的老伴叫爷爷。杨奶奶说刘洋顽皮:“这不乱了套吗?”

杨奶奶和陈爷爷的精神头儿不错,但腿脚都不太方便。杨奶奶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陈书田都曾经是地质工作者,年轻的时候背着石头翻山越岭,一走就是几十里路。后来,两人都在地质出版社担任编辑,并在这套单位分的房子里一直住到了今天。

这栋修建于80年代的居民楼没有电梯,也没有条件再加装电梯。对包括杨奶奶老两口在内的很多老年住户来说,上下楼成了他们的难题。在记者见到杨奶奶和陈爷爷之前,他们已经有一阵子不曾下楼了。

2017年年中,家住海淀的杨奶奶的女儿来看杨奶奶,发现老太太发烧到39.5度。生病的杨奶奶没法下楼,家里也没有壮劳力可以帮忙抬人,杨奶奶的女儿选择拨打了120。没想到救护车来了,却只配了一名司机和一位大夫,还表示不能提供抬担架的服务。“我当时脑袋都大了,”杨奶奶的女儿说,“又碰上在这儿住,院里没什么年轻力壮的人帮忙,都是老头老太太。”

正当杨奶奶的女儿不知所措之时,急救车的大夫给她指了指旁边的特警队:“你看,那不就是特警,就找他们帮忙。”特警刘洋正巧在值班,遇上杨奶奶的女儿来求助,二话没说,就去帮忙抬了人。杨奶奶发着高烧,晕晕乎乎,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被谁抬下楼的。

等杨奶奶出院回家,家人又开始愁怎么让老人上楼。没想到,杨奶奶到楼下的时候,正好赶上刘洋和同事们外出归队,看到这场面,特警们当然是义不容辞地搭把手。杨奶奶大病初愈,只感觉自己稀里糊涂的,就被人抬回了家中。

也就是这两回“搭把手”,让“90后”特警和90岁的老人成了忘年交。

结缘:给老人留电话 特警成了“自家人”

“我觉得特警好像比别的警种更特殊一点,都是身怀绝技的那种……”往日,杨奶奶也常常从自家窗户瞅见特警们在训练,但杨奶奶没想到,她眼中身怀绝技的特警竟然帮了她的大忙。

身子渐渐恢复后,杨奶奶想起来,自己得向特警们表示感谢。于是,便张罗着要给帮助自己的特警写感谢信。问题来了,那天抬自己的是谁,姓甚名谁,杨奶奶一无所知。杨奶奶只能和护工小罗一块儿四处打听。

终于,打听到了恩人的姓名,写好了感谢信,杨奶奶和护工一块去送信。这回,眼尖的护工小罗认出了刘洋,她连忙告诉杨奶奶:“就是他,抬了您两次。”杨奶奶这才算找到了自己的恩人——90后的年轻特警刘洋。

特警大队政委张科伟告诉记者:“帮助过老人,和他们打过交道之后。我们想是不是之前和邻居联系太不紧密了,他们有什么需要我们都不知道。”于是,张政委直接把大队的电话留给了杨奶奶,告诉老人家:“我给您留一个电话,您有事儿就找我们。”

隔了半年,陈爷爷也遇上了需要就医的紧急情况。比起杨奶奶,陈爷爷的腿脚更不利索,上下楼更不方便。

“2018年3月13号,他(指老伴陈书田)不舒服了,呼吸困难,说话说不出来,血压高到一百七八,硝酸甘油没效,速效救心丸也没效。”杨奶奶吓得直接打120。

一瞅院子里停满了车,救护车进不来,杨奶奶只好打电话给特警队求助。刘洋在内的几名特警队员立马来帮忙挪车,再将陈爷爷抬下楼。

将陈爷爷送上救护车,特警队员们先回去吃了饭。想到杨奶奶一个人在家,刘洋不放心,又上门看看杨奶奶,还帮助老人吃饭、烧开水。回忆起当时的事儿,杨奶奶和记者感叹,刘洋这样一位看起来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竟然和姑娘一样细心。经历过这些事儿以后,特警们和杨奶奶逐渐熟络起来。

特警和杨珊珊、陈书田老人

信任:车主把钥匙放在特警大队值班室

90年代后期,特警大队一开始搬到单位大院时,大院里的住户对他们既感到新奇,又有一些陌生感。陈爷爷回忆:“一开始他们得熟悉环境,我们也得和他们熟悉。那时候他们练武很勤快,每天都在研究在墙角怎么射击,制高点怎么观察。”

大伙儿总有一种第一印象,以为神情严肃又武装得严严实实的特警们不容易亲近。另一方面,大家伙儿总感觉特警有重要任务在身,生怕打扰到他们。但相处久了,大伙儿自然而然地熟悉了特警大队的存在,没事见面也开始点头寒暄。慢慢地,大院居民感觉到特警大队给大院带来的改变。首先,特警大队让大院里的居民有了安全感。陈爷爷说:“我们居民就很自然地感觉到它们是在保护我们的,就像个保护神一样。”

现在的特警大队驻地,原来是一个招待所,人口流动性比较大,院子里偶尔会发生一些盗窃案。但是特警大队来了以后,小区的秩序逐渐好了起来。中介带人来小区看房的时候,还会隆重地介绍一下:“你看这房子,旁边就是特警大队。”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对特警大队也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感。政委张科伟告诉记者,驻地所在的院子狭小没地方停车,车常常会堵住进出的道路。为了方便他人挪车,不少车主就直接把钥匙放在了特警大队值班室里头。要是有人打电话要挪车,就不用自个儿再跑一趟。

有一回,一位粗心的住户把车钥匙、门钥匙全落在家里。家里的燃气还烧着,开锁公司却一时赶不来,眼看着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位住户只能向特警大队求助。刚巧又碰上刘洋值班,没多犹豫,刘洋就带上攀登下滑的装备去了。征得楼上住户同意后,刘洋的专业技能派上了用场,他从楼上一户的窗户下滑进屋,没费什么力气就帮住户开了门。

诸如此类的小事还有很多,面对邻居们的求助,能帮则帮正是特警们的宗旨。

情谊:记在本子上也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有空的时候,特警刘洋会上杨奶奶家去坐坐,听杨奶奶讲讲解放前的故事。一聊起过去的事,杨奶奶总是有些激动,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就滔滔不绝。杨奶奶还会和刘洋发发短信、微信:天冷了,向特警们嘘寒问暖;家里网坏了,不得不向刘洋求助……但杨奶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会影响刘洋执行重要任务。

一开始,刘洋其实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没必要被报道。记者问刘洋,为什么能和老人相处的这么好。生于1990年的刘洋说:“我自己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和家里长辈的感情也比较好。和院里的老人相处,感觉就像和自己家的老人相处。”刘洋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跟上了岁数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的经历是很宝贵的经验。政委张科伟也和老人约定,等过几天春暖花开了,就把杨奶奶背下楼去,给年轻的民警们上上课。

10号楼的老人很多,杨奶奶家隔壁单元的李顺昌老人出生于1923年,马上就要96岁高寿了。李顺昌是原第四野战军战士,转业后到地质出版社,曾任副总编辑。和杨珊珊老两口一样,去年,李顺昌老人住院回家时,也是由民警背上楼的。在李爷爷家中,他的女儿女婿对特警大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爷爷不像杨奶奶一样健谈,只是紧紧地握住了特警的手,不住地说着“感谢特警”。

李顺昌的女儿李红在一封感谢信中写道:他们不愧是首都的安全卫士,共和国的军人,人民的子弟兵。

春节前,特警大队大队长屈洪利带着慰问品看望了10号楼的几位老人。“富强粉一袋,特仑苏牛奶一箱,水果一箱……”杨奶奶一笔一划地记下了自己收到的慰问品。特警们对自家人的帮助,杨奶奶都事无巨细地记在了本子上,她想用这种方式,把特警们的情谊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来源:北京晚报  徐慧瑶 文并摄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