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陈涉”被删为何引关注?教材虽是“一家之选” 也需要社会共识

2019-02-27 13:43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与朋友聊及高中毕业时的临别赠言,几乎一致认为,当年有两句话入选频率最高:“苟富贵,勿相忘”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都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都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叫陈涉的人讲的。

不过,这篇长期入选人教社语文教材的经典文章,已从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删除。与之前“将文天祥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卫青霍去病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教材删除鲁迅文章”等谣言相比,这次不是传言,而是事实。教材事大,引发舆论关切。

为什么删掉?人教社的回应说明了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因为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说,人教社通盘考虑了各学科关系,系统筹划教材内容,而网上有些议论多是无端揣测借题发挥。人教社调整的目的本来很简单,由于事先未加说明,网友不明就里,所以才有种种猜测,乃至出现谣言。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对教育的使命和规律的深化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必须看到的是,教材调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极其严肃的大事。不是哪个领导“拍拍脑袋”就能说了算,也不是某个专家“个人意见”就能左右,更非“是好菜就能往篮子里捡”。具体到语文,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都得考虑;现代古代、中国外国的作品都得有;诗词歌赋、小说杂文等体裁都要尽量体现,即便古文也要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借用人教社对当时鲁迅先生《风筝》被删的回复中“调整并不是删除,而是将其安排在最适合教学的地方”的逻辑,可以就不选《陈涉世家》一事说,“删除不是其不好,而是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史记》中《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确实也是上上之选。

透过有关教材修改的争论,可见社会关注的非同一般。相关机构及时回应,以事实回击谣言或奇谈怪论,值得称道,但每次都是“跟在舆论后面跑”并非上策。所谓未雨绸缪,不妨每次修改时,把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修改等等先行告诉公众,毕竟教材虽是“一家之选”,也需要达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亮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