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王思任是谁?这个少年英发又书香门第出身者为何受到这般评价?

2019-03-02 07:29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王思任这样的个性,一方面赢得友朋的敬重和喜爱,一方面也招致了不少猜忌怨恨。张岱说他“少年狂放,以谑浪忤人”

作者 李鸣


王思任,字季重,号遂东,晚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享年七十二岁。

王思任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颖悟过人,颇有文名。二十岁中举,二十一岁即进士及第,可谓少年英发,春风得意,但其仕途却很不顺利。万历三十一年(1603),迁南京刑部主事,降为山西按察知事,复补青浦县令。在任与漕使相忤,遂拂袖而归,纵游名山大川。补山东照磨,不赴,改任松江教授,升国子助教。以南京工部主事主管芜湖一带专卖之事。转为江州备兵使者,为人所攻讦,罢职。遂隐居林下,以游历著作自娱。

王思任居官正直,颇有作为。初任兴平县令,即以善于处理疑案和冤狱而有名。在青浦县令任上,王思任曾认真清理田数,平均赋役,极力为百姓争取利益,以致与漕使相忤而落职。在任江州备兵使者时,大力整顿防务,不仅保住江州不受兵祸,还发兵解除了邻邑黄梅县之危。解职时,“江州为之罢市,哭声裂匡山之谷”(查继佐《罪惟录·王思任传》)。话虽不免夸张,但可以看出百姓对他的政绩是感戴的。

在明代社稷沦陷、山河破碎之际,王思任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所作《让马瑶草》一书,痛斥权奸马士英,正气凛然。绍兴城一度降清时,有人曾劝其出降,他“闭其门,大书曰‘不降’”(张岱《嫏嬛文集·王谑庵先生传》)。顺治三年(1646)六月,绍兴陷落,王思任避入凤林山中,因慕伯夷、叔齐高节,自号采薇子,构孤竹庵以居,自誓不薙发、不入城、不见清官吏。在清当局的一再逼降下,遂于九月绝食而死。当时名流降清者极多,像钱谦益、吴伟业等还是文坛的领袖人物,王思任守节不屈,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王思任为人谐谑滑稽,放达不羁。张岱《王谑庵先生传》中引王思任的门人陆德先的话说:“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者。”王思任亦自谓“舌如风,笑一肚”(《谑庵自赞》)。他与人谑笑,肆口而出,毫无顾忌,在达官贵人面前也是如此。这样的个性,一方面赢得友朋的敬重和喜爱,一方面也招致了不少猜忌怨恨。张岱说他“少年狂放,以谑浪忤人”(《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赞》),并在其传中说:“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谑》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晚明是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要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是当时的时代思潮。在这种思潮中,许多文人景慕魏晋名士的自由放达,以颓放自诩,王思任的为人行事中即颇有一些晋人的流风余韵,其谐谑放达的个性既是本性使然,也与时代风气不无关系。

王思任屡仕屡黜,“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游历读书之余,致力于诗文创作,成就斐然。其小品文在晚明名家辈出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就尤为突出。

王思任的游记代表着他小品文创作的最高水平。张岱记载王思任“自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在作《游唤》之前和之后,王思任足迹不断,平生历游各地名山大川,所至之处大都撰有游记,在描摹景物、抒写性情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描摹刻画工致细丽是王思任游记的一大特色,读来景色宛在目前,仿佛身临其境。设想奇特,出人意表是王思任游记的另一突出特点。如《雁荡记》中对雁荡山这样比喻:“雁荡山是造化小儿时所作者,事事俱糖担中物,不然则盘古前失存姓氏大人家劫灰未尽之花园耳。”设喻奇绝。在《华盖》中写连绵不断时强时弱的海雨:“海雨在四五月间,如妇人之怒,易构而难解;又如少年无行子,盟在耳门,须臾翻覆。”这样尖新妥贴、生动传神的比喻在其游记中所在多有,充分显现了作者不同凡俗的艺术功力。

王思任的游记在当时就为人所极口称赏。陈继儒云:“王季重笔悍而神清,胆怒而眼俊。”(《晚香堂小品·王季重游唤序》)陆云龙云:“其灵山川者,又非山川开其心灵,先生直以片字镂其神,辟其奥,抉其幽,凿其险,秀色瑰奇,据其巅矣。”(《皇明十六家小品·王季重先生小品序》)都对王思任的游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游记之外,王思任的尺牍、杂记和杂序等也有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他的尺牍潇洒倜傥,笔墨寥寥而神情毕见。

通观王思任的作品,谐谑狂放是其总体的特色,也是其独具的风格。如《天姥》:“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再如《游慧锡两山记》:“有妇折阅,意闲态远,予乐过之。……至其酒,出净磁,许先尝论值。予丐洌者清者,渠言燥点择奉,吃甜酒尚可做人乎?冤家,直得一死。”在谑浪疏狂中不乏真性情的流露。又如《徐伯鹰天目游诗纪序》:“伯鹰曰:‘然,吾第欲还我双眼,所愿一眼如天,一眼如海。’问曰:‘何须恁底睁大?’曰:‘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纯粹是为了谐谑而故作大言。这种谐谑的风格使文章显得轻松幽默,恣意通脱。但他的文章也有一些缺点,有时过于追求峭刻而流于险怪,奇字拗句过多以及僻典的大量堆砌,使文章反而失去了活泼之趣,这些在其杂序一类作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王思任散文的风格在晚明文坛是独树一帜的。他与三袁兄弟明白畅达的文风大异其趣,着力于奇僻拗折,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同时王思任的风格又与钟惺、谭元春等竟陵派作家不同。他读书甚博,驱使典故熟极而流,这又是被讥为“浅学”的竟陵派作家难以企及的。正是这种寓学养于奇僻拗折之中的文风,使其迥别于公安、竟陵两派,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引自《王思任小品全集详注》前言,有删节,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标题:谐谑为文王思任)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