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京城探展:首博精选近三百件文物展示江南文化盛景

2019-03-11 13:33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神秘独特的双面神人头像、虎之王者的伏鸟双尾虎、古朴灵动的木叶纹盏……正在首博进行的 “望郡吉安”展览阵容强大,精品荟萃,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个展览由吉安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文物局、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精选了来自江西省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吉安市博物馆等省内共15家文博单位280件(套)文物,其中一级品数量过半,文物时代跨越从商代到近代。这也是今年首博的重点展览之一。

虎耳虎形扁足铜圆鼎

吉安为何称“望郡”

“望郡” 的释义为地理位置重要的郡邑;有声望的郡邑。自称“望郡”,可见吉安这个地方很不一般。很多人对“吉安”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庐陵”就会立即觉得熟悉很多。而吉安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庐陵,当年就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的说法。

除了庐陵,吉安还曾被称为吉州,著名的吉州窑就出自这里。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这里改称吉安。吉安雄踞富饶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赣文化发源地之一。革命圣地井冈山就在这里。

展览根据历史线索,分为“南国厚土”、“汇通南北”、“窑变千年”、“光耀庐陵”和“红色摇篮”五个部分,着重展示了新干大洋洲商代文化遗存、各色吉州窑瓷品、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庐陵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井冈山。

观展亮点

红色文物见证井冈山岁月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吉安的县级市。

展柜里面有一块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布头,但这块布头可不简单——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建立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相继建立了十个区工农兵政府。1928年12月9日,遂川县第一次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下庄村召开,会议总结了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就加强红色政权的建设,加强地方武装的建设,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等工作作了具体布置;选举了县苏维埃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并就选举结果发布了《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公函第一号》。这个布质代表证来自大会代表蒋正光。

还有一件来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藏品,也是土地革命的重要见证。此件收据的四周有一黑线框,框内最顶端为横格,从右至左印有“土地税免税证收据”;下面内容为竖行,分别写有免税具体内容;左上角有一半圆形红印章,下面是乡主席的红色小方印及一枚三角形红印,但印文均已模糊。

这份收据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对减免工人成分的土地税优惠政策,对研究苏区时的土地政策提供了有力见证。

观展提示

■展览时间:展期至6月23日

■开馆时间:9时至17时(16时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首都博物馆三层D展厅

■展览类型:免费

观展解码

青铜王国

改写江南“蛮夷之地”历史

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可与中原殷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媲美,堪称教科书级的新发现。呈现着南土之美新干商代精品,受到中原商文化的沁润,既传承了殷墟也展现了自身的特色,刷新了学界以往对于“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认识。

一走进展厅,观众就能看见一个巨大的青铜器造型的拱门,穿过拱门,就进入了青铜器的世界。这里的青铜器,都来自吉安市的北大门——新干县大洋洲镇的大洋洲商墓。1989年9月20日,当地农民在程家村劳背沙洲取沙时,发现了10余件青铜器。经发掘,该墓为商代大墓,共出土文物15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件,国家一级文物23件。文物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全国所罕见,被专家称为“江南青铜王国”。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掘,一举改写了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充分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赣江——鄱阳湖流域就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发明。它的发现,是我国江南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被列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二十世纪全国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鸟降卧虎

双尾虎造型前所未见

此次进京展览的文物均是千挑万选的精品。不得不提的是一件“伏鸟双尾铜卧虎”, 它是目前所见青铜虎体量最大者。这件器物形制十分独特,凶猛的老虎身上伏着一只小鸟。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了很多带有虎形装饰的器物,风格基本一致,共同构成了新干青铜文化的猛虎特色。有学者推测,虎可能是墓主人家族的崇拜对象或与其家族历史及传说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虎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关。虎与鸟的结合器虽然南北方均有发现,比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觥也是“前为虎后为鸟”,但此虎的双尾造型确实是前所未见,可能是标志本地吴城文化圈的“国器”。该件文物曾出现在2010年京港地铁的纪念票上。

吉安市博物馆馆长李希朗对这件青铜器有着自己的理解:“除了部落图腾的意义之外,它还象征着自由和平。虎被小鸟降伏,小鸟把虎压下去,代表着人们对于和平和自由的渴望。这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幕田园牧歌——一只鸟和一头牛相伴而行,平静祥和,悠然自得。这也象征了一种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

神秘面具

三星堆面具有个“兄弟”

更令人惊叹的是,“伏鸟双尾铜卧虎”旁边,竟然还有一个“三星堆面具”!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可谓是赫赫有名了,那些鼻子高挺、颧骨突出、大耳大嘴的青铜面具已经成为三星堆的标志了。新干大洋洲出土的这个面具跟三星堆的颇有类似之处,但细看会发现,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此头像中空扁体,前后对称。面具有着独特的长相,高耸的颧骨,上卷的獠牙,两侧还长着犄角,整体形象显得狰狞而神秘。上部圆管可插羽毛等配件,下部方銎(qióng)能固定木柄,面容透露着神秘和威严。专家认为,该造型设计有可能与古人天圆地方理念相合。这一形象可能与商周时期出土的其他青铜面具有相似的功能与性质,是一种用于神灵崇拜的偶像或“神器”,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

剪纸贴花

剪纸与瓷器完美结合

剪纸贴花摩尼宝珠纹碗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地区与景德镇窑并驾齐驱的大窑,以黑釉瓷独步一时,烧造瓷品道法自然,博采众长,融会释儒二道,效法南北百工,产品行销大江南北,借赣水之便,满誉海外。

李希朗说,吉州窑的瓷器有一个其他窑没有的独创性工艺,那就是剪纸贴花。以剪(刻)成的纸花在坯体上(或施底釉)贴伏平整,施釉后把纸花剥去,然后烧制而成。烧成的瓷器上便有了剪纸的花纹。现场展示了多件剪纸贴花的瓷器,比如木叶贴花、玳瑁纹、虎皮纹、花鸟纹等等,但李希朗却对一个破碎的大碗瓷片情有独钟。“别看碗碎了,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纹饰,这是瓷器上很少见的摩尼宝珠火焰纹。摩尼宝珠是佛教里面的一件法器,是非常圣洁的东西。这个图案出现在瓷器上,有着有求必兴、普度众生、救命治贫、希望人民幸福平安的寓意。难得一见。”

还有一件瓷器上出现了一头萌萌的小鹿。宋代的跃鹿纹是吉州窑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以釉下彩绘的方式出现,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窑口。小鹿双目圆睁,双耳竖起,口衔瑞草,四肢瘦小,身躯紧缩,弓身翘尾。工匠抓住了小鹿腾空跃起瞬间的动态,生动地刻画出小鹿在奔跑状态中保持的机警特性,显得简洁传神,活泼可爱。

镇馆佛钟

展现宣德盛世铸铜工艺

宣宗“谕敕”铜钟

在展馆之内,有一座巨大的佛钟,这也是吉安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李希朗介绍,这是宣德六年宣德皇帝赐给庐陵一座寺庙的。当年,有一位庐陵的大臣,请求皇帝为自己家乡的寺庙题字。于是,在宣德六年,宣德皇帝亲自监造了这座佛钟,并将寺庙命名为广福寺。佛钟重达800多斤,上面刻有宣宗“谕敕”,教导百姓要尊重佛教,尊重僧人。说起宣德皇帝,也许他监造的佛钟没有那么出名,但提起宣德炉,却是尽人皆知。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创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现在存世的宣德炉,都是价值连城的。而这座钟就具有宣德盛世铸铜工艺的特征。本报记者 代丽丽 程功 摄

观展甄选

美即惊骇之始

玛吉·汉布林的绘画艺术

时间:展期至5月1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亮点:作为一位重要的英国艺术家,玛吉·汉布林在1980年代就获得了全球性声望。近年来,随着她的展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等全球重要美术馆先后举办,汉布林声望日隆。她不仅是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首位驻留艺术家,还是世上仅有的几位在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及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均曾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展现了汉布林自1960年代至今整个艺术生涯的全貌——既包括油画,也包括素描和版画。

解读:“美即惊骇之始”取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是汉布林贯穿其艺术始终的对美、爱与宇宙的感受与思考。玛吉·汉布林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包括在国际广泛展出的“水之墙”系列,以及她传奇性的肖像画系列,均将呈现在展览中。在“水之墙”系列中,她以抽象的笔触和强烈的情感,一遍遍描绘大海冲击防波堤的情景,惊涛裂岸的声响仿佛穿透画面而来;这些画作是艺术家面对美丽而令人惊骇的大自然的感受。

“当代生活启示录”

摄影展

时间:展期至5月19日

地点:798艺术区尤伦斯艺术中心

亮点:展览集中呈现由来自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120多位摄影艺术家创作的250余幅作品,聚焦于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类生活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今将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联结起来的行为模式——协作与冲突、生产与消费,以图片记录了我们的过往和当下,并呈现出对于未来的预见。

解读:展览分为8个章节,带领观众纵览21世纪大规模、秩序井然的人类生活的关键方面。“蜂巢”探索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城市网络,包括墨西哥城鸟瞰图、迪拜天际线等作品;“一起孤独”着眼于社会关系的维系;“流动”以人员、货物和思想的流动为主题,展现了拼车者、航运集装箱等场面;“说服力”检视我们说服他人和自己的策略,纳坦·德维尔、佐藤信太郎的作品展示了说服性语言如何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控制”展示了琳内·科恩镜头下的学校教室和米奇·爱泼斯坦拍摄的大型工业建筑等形象,对人类创造秩序、解决争端的能力加以审视;“断裂”侧重于这一秩序的崩塌及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冲突,例如,在麦克尔·沃尔夫的“东京压缩”系列照片中,乘客在幽闭的地铁车厢内被压扁到车窗上。“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将摄影史本身视为一项集体努力。在世界各地,摄影师们为这个时代创作了适时的复杂肖像,他们观察、记录、诠释人类是如何工作、玩耍、交换商品、交流思想、合作与竞争、结成联盟或发生冲突的,并将这些记录留传给后人。本报记者 成长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