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美媒为何突然重新提起钱学森?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2019-04-03 09:38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未来的钱学森或将在上海而不是硅谷工作。”3月28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语重心长地说道。

发生了什么?美媒突然重新提起钱学森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此时距离钱学森回国的1955年已过去64年,钱学森逝世也已经10年,美国媒体为何突然又想起了他?

事情要从一张签证说起……

“美国的政治偏执妄想令钱学森离开”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千万不能让他离开。”

为了阻止钱学森离开,美国海军部一位负责人曾在1950年这样说道。

但经过5年被美方软禁的生活后,钱学森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

后来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熟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钱学森在课后给同学们解答问题(资料照片,1964年摄)新华社供图

“美国的政治偏执妄想令钱学森离开。”在最近谈及钱学森的文章中,《外交政策》杂志如是反思。

这句话其实另有所指,在文章看来,美国似乎如今又要重犯当年犯过的错了,而这次受影响的群体更庞大——涉及35万在美中国留学生。

文章称,许多中国留学生本是因美国的开放而来,但现在他们的担忧却与日俱增,因为美国政府中有人将中国留学生视为间谍或窃取知识产权的人。白宫高级顾问米勒甚至建议全面“封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

而美国的猜忌也已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缩短理工科留学生的签证有效期并加强审查等举措,限制中国公民赴美学习。

“美国可能会把大量人才拒之门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文章说,“钱学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文章还特别提到,今年1月,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其降落点位于冯·卡门撞击坑内,而冯·卡门正是当年为钱学森开启了“火箭之门”的人。

这或许使事情更加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正如文章所指出的:中国已今非昔比,较上世纪50年代更具吸引力。在此情况下,美国更要认真考虑把人才留住,而不应盲目地给中国留学生贴标签。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国媒体第一次拿“钱学森”说事儿。

2017年1月,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移民限制令,禁止一些国家的公民入境美国时,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便刊文指出,美国这是在利用安全恐惧引导其移民政策,上一次政府对钱学森用这招的后果,就是让美国失去了一位顶尖科学家。

“当恐惧战胜科学和安全时,每个人都输了。”文章若有所思地说。

两年之后,钱学森又因为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签证的有争议做法被重新提起。

还记得去年11月,小锐曾说过的话吗?

“美国终于对普通中国人下手了!”

当时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美国驻华使馆取消向部分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发放10年多次入境签证,进一步加紧了对入境的控制。

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美媒报道,美国使领馆收到指示,从2018年6月开始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新的签证政策,领事官员可以限制签证的有效期限,而不是通常的尽可能发放长期签证。

如果是学习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业等专业知识的中国研究生,将被限制只能领取一年期签证。

如今5个月时间过去,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从美媒目前的报道来看,形势并不乐观。

3月初,一份《维护中国留学生美签权益联名倡议书》开始在网上流传,该倡议由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州伯克利分校、康奈尔等大学的中国学生及学者联合发起,公开信指出,由于长期和不透明的“额外审查”,不少中国留学生无法返回美国,学业因此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这不仅损害了我们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利益,而且对美国而言也没有好的收益。”公开信说。

对于这一点,美国网友们也表示赞同,他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对中国留学生的支持,认为美国政府的做法不利于国家发展。

发生了什么?美媒突然重新提起钱学森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也有美国网友不约而同地想到钱学森,指出美国应以历史为镜鉴。

发生了什么?美媒突然重新提起钱学森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有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考虑回国

“如果说今天能从钱学森事件中得出什么结论的话,或许就是美国最大的安全损失都是自己造成的。”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早在2000年就已如此反省过。

“这是美国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美国前海军部长丹·金博尔后来说的这句话,小锐在《纽约客》、《大众科学》、《外交政策》等网站上多次看到。

看起来,钱学森的离开对美国的影响甚为深远。只是这种年复一年的反省,在当前形势下能起多大作用尚未可知。

香港《南华早报》2月曾有一篇报道指出,有中国留学生感到美国社会对他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善,他们对这种氛围感到焦虑不安。

“如果大多数中国人才被驱逐,那美国注定玩完,毫无疑问。”一名在佛罗里达大学攻读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生说道。

报道透露,这位留学生是中国一所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并且考虑把回国作为一个选择。

小锐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与上述这名留学生一样,有很多人都表达了回国发展的意愿。

发生了什么?美媒突然重新提起钱学森 美国网友:中国留学生无可替代

据媒体统计,华裔留学生占在美外国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约为30%——迄今为止是外国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去年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20亿美元。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2017-2018学年,赴美国学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尤其是本科生)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周报》在3月28日的报道中反省称:如果学生在美国校园感到不受欢迎,或是他们被招进学校只是用来交钱,那么这将促使他们去其他地方学习。

“特朗普在‘美国第一’的舞台上胜选,或许是留学生教育黄金时代终结的信号。”文章感慨道。

而早在去年11月30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就曾针对美国对留学生增加背景审查一事作出回应。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人为地切断各国人民之间往来,为各国人民正常交往合作制造障碍的企图,都注定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他说。

美国装的还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酒

如此这般,看似是对美国政府提出的“开放”建议,其实装的还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酒,在本质上与特朗普的“闭关锁国”政策恐怕区别不大。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全球享受人才红利最多的国家,特别是二战期间,诸如爱因斯坦、费米、弗里德曼等顶尖学者悉数来到大洋彼岸,百花齐放的人才盛景为美国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年,随着新兴国家迎头赶上,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美国的心态变得愈发敏感,尤其对于来自中国的学者更是疑神疑鬼。

前有著名华裔科学家郗小星莫名被FBI逮捕,后有北大教授饶毅赴美参加学术研讨屡屡被拒签。而除了对科学大咖步步防范,特朗普还给千千万万中国留学生贴上“知识产权窃贼”的标签,限制中国公民赴美高校就读,缩短理工留学生签证有效期……“防外”“排外”举措如此疯狂,着实有负大国之名。

不论是特朗普的现实政策,还是美国智库的谋划建议,背后都有狭隘的影子。但凡资源,唯我独有,谁都不能分一杯羹;只要他人稍有进步,就大喊吃亏。这般心态投射到现实中,就有了为振兴制造业,美国强迫企业不问成本在本土投资设厂;为固守技术优势,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挡外国公司进入本土市场等案例。

但迈入全球化时代,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在世界范围内贯通,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的虹吸效应不断消弭,立足全球谋篇布局已然成为市场主体的现实选择。这样的浩荡潮流,显然无法为个别国家阻隔,更无法在汪洋大海中圈出一块“私人湖泊”,将所有资源尽收囊中。如果当此之时,“带头大哥”一统江湖的迷梦依然不醒,还幻想着“统统不放”“全部留住”,只怕会贻笑大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去年底,我国探月任务第四颗探测器“嫦娥四号”踏上奔赴月球的征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美国人希望中国能延长中继星工作寿命,以便登陆月背,我们说没问题。” 一叶知秋,风度差距,恐不必多言。

来源:综合参考消息网、长安观察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