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惊险!北京半马两名男性跑者差点猝死,又是靠它转危为安

2019-04-15 10:07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两万多名选手参加了北京半程马拉松。圆满的赛事中也有意外发生,两名男性跑者在中途和终点发生猝死,幸亏医疗保障及时,两名男性跑者最终转危为安。

资料图 摄:刘平

惊险

冲过终点后他倒在不起

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副主任刘江,参加过多次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昨天上午,他在终点执行保障任务时,目睹了惊险的一幕。

“医生,有一名选手需要急救!”8点55分,接到消息的刘江立即率队冲向事发地点。在大量冲过终点的选手当中,一名大约35岁的男子倒地不起。他的状况被和睦家医院AED志愿者及时发现,刘江回忆,他们赶到到这名选手身边时,AED志愿者已经在他身上贴好贴片,准备开始除颤。

“他当时的情况就是猝死,比较危险。”刘江说,幸好发现、救助的都非常及时。在实施除颤后,他又为这名选手进行心肺复苏。渐渐地,选手复了意识。在被抬上急救车送往306医院的途中,他已经完全清醒了。刘江说,猝死患者绝大部分是因为心脏骤停,如在5分钟之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可能导致死亡,越早发现生还率越高,对后期脑损伤越小。

无独有偶。昨天,在半马12公里处,还有一名男选手突然倒地,症状与倒在终点的35岁男子一样。令人欣慰的是,赛事保障完善,AED志愿者第一时间发现了意外状况,及时施救,这名男选手在脱离危险后被送往安贞医院。

昨天傍晚,记者赶到安贞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透露,因为跑半马突发不适被送来的选手共有4人,均为男性,目前都在医院接受治疗。

揭秘

赛事医疗保障什么样

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副主任刘江介绍,近年来,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得到市民关注。尤其近五年来,参加赛事的人数明显增加,也确实有些跑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此次半程马拉松为例,每隔100米,便有一名初级医疗志愿者关注各位选手的状况;每隔1公里,就有和睦家医院AED志愿者随时待命;每隔2.5公里,有一辆120急救车待命,其间还穿插着急救摩托,以备在狭窄路段也能快速赶到现场;而在参赛的人员当中,也有医护人员“陪跑”,由此做到了急救工作的无缝衔接。

释惑

为何半马更易出意外

为何在马拉松项目中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记者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北区分中心医生谭华社,谭医生说,诸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前有过电解质紊乱病史的人,最好都不要参加此类运动赛事,平时没有注意身体锻炼的人也要量力而行。在参加剧烈运动赛事前,建议大家做一次体检,遵医嘱来决定是否参加。“有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足,如在剧烈运动过程当中,发生心悸、憋气、胸痛、头晕、黑蒙、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尤其在赛事过程当中,除了向距离最近的医者求助外,还要学会迅速自我调整。”谭医生说,“立即停止剧烈运动的意思,不是说马上坐下来,而是放缓减速,给心肺功能一个缓冲的时间。”

同时,谭医生也提醒大家,很多人认为半程马拉松容易跑,不像全马距离那么长,但是半马要求速度,对跑者的体能要求更高。

经验

人群密集区应配AED

在多个猝死患者被挽救回来的报道中,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逐渐被大家熟知。刘江介绍,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在人群密集区都应该配备相关设备,比如剧院、商场尤其是体育场馆。

“我们的车里也带着除颤仪呢。”刘江说,AED与急救车上配备的除颤仪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急救车上使用的除颤仪是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结果图示,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除颤,而AED属于简易设备,可以自动判断是否需要除颤,判断的误差不大,且根据提示来操作,具备简单急救技能基础的普通市民也可以完成操作。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流程编辑:TF017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