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北京秘密:一座全域文化之城?

2019-04-17 09:1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过去两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头扎进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大街小巷、学校医院、街道乡村……寻访一块块青砖、一栋栋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探问其中蕴藏的奥秘。这是怎样的一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用一个怎样的理念,概括这座千年之城?

作者 李斌


《北京秘密——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
李斌 主编 新华社记者集体创作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到凸显“凸”字形城郭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城市格局,再到恢复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其规制之大气、格局之开阔、历史之辉煌,在全世界大城市乃至首都中都屈指可数……

如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数,在全世界城市中都位居翘楚,正奋力建设长城、西山、大运河三大蕴藏无数宝藏的文化带。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在北京,已有昆曲、京剧、古琴艺术等10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2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82位……

所有这些,究竟意味着这是一座怎样的文化之城?

一直在苦思冥想,忽然眼前一亮:我们所走过的大街小巷,无不蕴藏着历史故事,而今天却呈现别样的风采;此外,大家总是说什么“全域旅游”,其实旅游“深处”就是文化了,能不能说“全域文化”呢?提出建设一座“全域文化”之城的理念?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西城区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向区人大汇报之前举行了专家意见座谈会,我有幸和一些老前辈一起出席,当时大着胆子提出了这条建议:北京历史文化如此悠久,尤其是老城数十平方里,从朦胧蓟城到辽金遗存,从会馆烟云到名人祠堂,从百年老店到胡同小巷,人文荟萃,源远流长,既然有全域旅游,那能不能提出“全域文化”的理念,实现文化的全景化、全覆盖和全民参与?培育“全域文化”,既要加强对现存文物、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也要对已经在物理上不存在的许多文物、文化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方式予以呈现,如通过互联网手段告诉人们一个个地方、一座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没想到,这个理念一经提出,就被西城区委区政府接受了,他们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全域文化”的理念、呈现方式等。

“至少西城区181个区级以上文物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二维码系统。”西城区文化委主要领导说,区里15个街道都要建立自己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加专业博物馆,再加区级、街道的博物馆,构建起一个博物馆体系,还在研究构建“虚拟全域文化博物馆”,“至少可以把一些博物馆、名人故居通过内在逻辑联系起来,比如鲁迅先生,在北京除了故居,还有其他活动地点,如鲁迅中学、大栅栏的青云阁,这些原本孤立的文物、故居等可以通过现代手段穿起来,你在一个地方看了,还能指引你到其他地方去,这就增加了文化的‘含量’。”

处处是历史,到处是故事,面积逾1.6万平方公里的北京确实应该打造“全域文化”之城。构建“全域文化”之城,还因为北京已经确定了“全面保护”的方针。从过去的整体保护,到现在的全面保护,其内涵和外延大不一样。

“全面保护就是分层次、分类型、分时间、分地域地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所有历史文化要素,弘扬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大国首都。”北京市规土委负责人曾经这样表示。

《北京秘密——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就是我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走进北京城的角角落落,挖掘历史,古今交融进行采访、思考的产物。

就像2017年我们“独家”发现、深入采访写出的万字长文《北京,一条街巷储存的民族复兴“密码”》中披露的——从西城区新文化街北侧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一路向东,穿越曾经是清朝“铁帽子王”克勤郡王府的实验二小,就是李大钊和鲁迅等都曾任教、发生过“三一八惨案”的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现在的鲁迅中学,再往东,是原四川饭店所在的西绒线胡同51号,而再往东就是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千年之约”晚会举办之地的国家大剧院,这次主场外交标志着过去5年中华民族稳步走向“强起来”的新的历史阶段,而就在这个大剧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曾上演过一场名为《寻找李大钊》的话剧……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约3公里,一路走来,就犹如一部近现代史的浓缩画卷。建设“全域文化”之城,北京,应该有这个自信和底气。

全域文化,意味着处处蕴藏着历史和文化的北京城,尚有许多“秘密”期待我们去发现、挖掘,这本书就旨在帮助有缘的人们换个角度看古都北京,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品读出不一样的“古都密码”。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