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精准扶贫一年后 北京密云60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2019-04-18 13:09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密云区穆家峪村的刘晓红,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具备荷兰农民职业标准的产业工人。而在极星农业科技园。

2018年,北京开启了“一企一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一年下来,精准扶贫的效果如何?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密云区的极星农业科技园,550吨番茄、70万颗生菜去年从这座现代农业科技园诞生,60名密云农民则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

碧波微漾、满眼苍翠的密云水库下,一座由北京城建六公司全资打造、主体为3万平方米玻璃温室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在这里工作的密云本地农民,每天就在家门口工作,每月给上养老和医疗保险,年收入还能达到4至5万元。

201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率四套班子领导来密云区、怀柔区调研,开启了北京市“一企一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紧跟着书记的脚步,记者第二天也来到这里实地探访。说是作物大棚,更像是一座现代化的厂房,整齐的设备,干净的地面,人进入前必须先换上防护衣帽、进行手部消毒并带上专用的隔离手套。

一年后,记者再次走进极星农业科技园。在生菜水培区,一排排铝合金栽培槽上,满载着绿幽幽、品种不同的生菜,几乎见不到空隙,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波浪。“我们采用的是全自动可移动式栽培槽,工人们只需要把菜苗点进栽培槽中,随着生菜的生长,栽培槽会向前移动并自动调整间距,为生菜生长留出适宜的空间。”

“一年下来,我们生产番茄550吨、生菜70万颗。”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洋农民”徐丹介绍,70万棵生菜的产量,是传统大棚方式产量的10倍以上。而550吨番茄则包含有20个品种,黄色、红色、圆形、椭圆形……每一个品种的模样都各有特色。

生产出来的番茄和生菜,再经过运输到达北京的几家高端超市面向消费者售卖,“目前,从下订单到包装、出库、上架,只需要24小时。”

同时,60名本地农民在这里经过培训当上了专业的产业工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来这干了一年,我每天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收入也比去年多了。”刘晓红告诉记者,现在,她不仅当上了剪叶组的组长,还介绍身边的五、六位朋友来这做了产业工人。“生活变好了,累点都高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值班张建华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