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离地6米,从回龙观直达上地,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下月完工

2019-04-19 21:40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再过一个多月,从回龙观到上地的上班族就可以骑着自行车,在6米多高的自行车专用路畅快骑行啦!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截至4月19日,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约60%,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下穿铁路桥及交通工程等正在紧张实施,项目整体处于施工高峰期,全部工程预计于5月底基本完工,并具备试运营条件。

早晚设置潮汐车道

自行车专用路主要服务于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地区两地的通勤交通,从出行特征分析,两地的交通出行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

“自行车道设置了3条车道,其中两边铺设成绿色车道,中间铺设成红色车道,到了早晚会根据潮汐方向变换行驶方向。”据介绍,潮汐车道既可以满足高峰时间交通的需求,又能够有效节约道路资源,减少工程投资,提高交通效率。

桥下自行车主题公园

为体现循环经济和全寿命周期理念,结合自行车通行桥梁桥身轻盈的特点,该工程高架段采用了大悬臂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桥梁各构件在工厂内进行模块化加工,到现场拼接安装,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自行车道两侧栏杆采用通透设计,沿线还将进行景观设计,未来骑行在专用道上,会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据介绍,为最大限度的拓展桥下空间,打造城市绿道和自行车主题文化公园,使桥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工程采用了轻型桥梁墩柱,将照明设施嵌于栏杆内,隐于桥体管线,桥面设置造型新颖的穿孔板栏杆和防水减震伸缩装置,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桥梁构造的人性化和精细化,结合沿线空间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健身环境。

人性化助力系统

为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便捷性和舒适性,桥梁进出口坡道首次设置了自行车助力装置。该系统引进了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带,减少使用者推行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安全性。

融合海绵城市理念

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践行“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结合规划雨水系统,因地制宜、合理分析,采用雨水渗、蓄技术高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采用超级电容光伏路灯

自行车专用路路基段照明设计充分体现绿色节能理念,采用了超级电容光伏路灯。这种路灯与传统蓄电池太阳能路灯相比,有工作寿命长、微光充电、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有效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回龙观骑行26分钟可达上地

昌平回龙观区域至海淀上地软件园区域直线距离仅3.8公里,通勤距离在6公里左右,通勤人口约1.16万人。区域两端受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两地之间自行车连通性较差,出行方式主要为地铁13号线,早晚高峰排队时间较长,平均出行时间约40分钟,出行效率较低。自行车专用路不受机动车干扰、连续、便捷的特点将有效缓解13号线回龙观与上地区域的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绿色出行环境,对优化区域交通组织结构,促进该地区交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工程设计起点位于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终点位于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与现况自行车系统相衔接,道路长度约6.5公里(其中,新建段长5.46公里,现况路改造段长1.04公里);道路规划等级为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车速为20公里/时。新建段道路净宽6米,沿线设有养护工区1处,驻车区结合出入口及地铁站设置,设置服务区1处。未来只需26分钟,就可以从回龙观骑行至上地地区。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李博

摄影:王海欣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