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4年捐40万,20多年献血4万毫升!“北京警察爷爷”永不退休

2019-04-25 13:27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上周四晚,从云南曲靖发车的Z56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半岁的男孩儿楠楠睁大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得益于北京301医院心外科与云南曲靖市合作的贫困先心病患儿救治项目,楠楠终于能来北京免费接受手术。

林健到北京西站接站

接站的一行人中,有云南曲靖驻北京联络处的主任和工作人员,还有位跑前跑后的志愿者——林健,一位退休的北京警察。自这个救助项目启动以来,老林是最坚定的志愿者,每年跟着医生们去云南筛查复诊,被孩子们称为“北京警察爷爷”。

他是云南患儿的“北京警察爷爷”

把孩子接到301医院心外科病房,老林轻车熟路,利索地帮着患儿家长办理入院手续。一些正在住院的患儿和家长也跟老林打招呼。

老林与这些先心病孩子们结下善缘,还要从3年前的一次捐款说起。2016年夏天,老林接到了腾讯公益工作人员的电话。因为他在腾讯公益和一个慈善基金组织的救治先心病患儿项目中捐了2000元钱,组织方为了让公益项目更加公开透明,征集捐助者赴云南曲靖,实地看看自己捐助的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作人员问老林愿不愿意去,他痛快地答应了。

2016年7月29日,老林作为志愿者,自掏机票钱抵达云南。

这个救治项目从2015年正式启动,曲靖当地卫生和教育部门先期排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北京301医院心外科的医务人员带着设备到当地,为孩子们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哪些孩子需要手术治疗。筛查出来的贫困家庭患儿会根据危重程度和年龄排期,分批到北京301医院接受手术。而治疗的费用,由北京301医院首先减免一部分,患儿的医保报销一部分,剩下的靠慈善捐助支持。患儿家长只需承担来京的交通费。

老林跟着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去了一户姓晏的人家,9岁的小晏患有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就剩父女俩相依为命。专家诊断之后认为小晏病情较重,但孩子肺动脉高压太高,只能服用一种昂贵的进口药,把高压降下来才能手术。

晏家连住的房子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实在拿不出钱来买药,只好在网上筹款。眼看着小晏的捐款数达不到需求,老林不仅自己捐了1000元,还在朋友圈里转发筹款信息。在大伙儿的帮助下,2万元药费很快筹齐,小晏遵医嘱吃了半年药,终于做了手术。小晏的父亲感激地无以言表,从自家地里刨出一大麻袋土豆送给老林。

先心病孩子们术前愈后的变化和贫困家庭受助后的感恩,让老林备受鼓舞,从此,他成了这个救助项目最忠实的志愿者。

为先心病救助项目做随队摄影师

因为喜欢摄影,老林和这项公益活动又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他俨然成了随队的摄影师。

因为孩子们进行公益筹款需要提供家庭情况的照片,而这些贫困家庭几乎都是家徒四壁,昏暗逼仄。为了能拍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他们筹得捐款,老林还自己花了5万余元买了一台专业相机。

医生们每年两次到曲靖筛查、复诊、回访,老林一次没落下,用他的相机记录下北京军医南下义诊的足迹,呈现了贫困家庭等待援手的急切,也定格了孩子们重获新生的笑脸。

每每有患儿到北京手术,都是曲靖市驻京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到火车站接站,实在抽不出人手时,热心的老林就会帮忙去接站,然后把人送到医院办好住院手续。

有一次,老林帮忙去火车站接患儿小娟及其父母。火车抵京时已是傍晚,老林先带着一家三口到附近的快餐店,请他们吃晚饭,又自己打车送他们去医院。小娟和父母感念在心。今年1月,老林跟着医务队去曲靖回访时,做完手术已经痊愈的小娟特意到义诊点找“林爷爷”,就为了送他一包自家做的辣子鸡。看着孩子在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的那句:“世界因有您们这样的人而温暖。”老林觉得,自己的心里热乎乎的。

他一个人献出9个人的血液总量

同事偶然看到了老林拍摄的救治项目的照片,得知老林去当志愿者的事。此后,关于老林热心公益的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大家这才发现,已经退休的老林,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多好事。

1992年,林健所在的海淀公安分局组织民警义务献血,那是林健第一次献血,200毫升。血液中心给了他90元的补贴。后来,他听说还有无偿献血,不乐意了,专门找到有关部门,非要把钱退给人家,就为了换一张无偿献血证。

第二年,林健听说兄弟单位有几个民警去外地执行公务身受重伤,被紧急转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救治。林健径直跑到医院,就想看望一下这几位好汉。

“当时,受伤民警在重症监护室里,不让见,我就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林健说,突然他看见了输血的瓶子,接着转身奔马甸,到红十字血液中心献了200毫升血。

后来有一次,林健陪一个朋友去儿童医院给孩子看病,医院的角落里有一个妇女抱着孩子一个劲儿哭。林健过去一问,得知孩子患白血病,需要输血治疗。可用血价格昂贵,父母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维持治疗。林健的心被刺痛了:“血是那么重要,献血真能救命啊。”

从那以后,林健就像例行公事一样,隔三差五就去献血,无论是血液中心还是医院的献血车,他都是“常客”。老林自己算过,这些年他献血的总量有4万余毫升。一个成年人身体里大约有四五千毫升血液,也就是说,这20多年里,他一个人就献出了相当于9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他已经计划好最后一次捐赠

2015年,老林因为血压高、突发心梗,还不到55岁就提前退休了。因为身体原因和到了献血年龄上限,他无法再献血。不过,他很快又为自己这一腔热血找到了新的“出路”。

因为一直没买房,老林工作这么多年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得以一次性提取,连本带息一共40多万元。

事实上,从2003年老林就开始关注网上的公益慈善项目,并积极捐款。5·12汶川大地震、7·21北京特大暴雨……社会上出了什么大灾或事故,单位捐款的名单上都短不了老林。

等退休后,老林有了点闲钱,捐款就更加豪爽,一出手就是千元起步。“献血到岁数了,那就多捐点钱吧。”老林说,网上救助先心病儿童、蓓蕾工程、母亲水窖、关爱老兵等公益项目,还有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水滴筹、爱心筹,只要是他看到的、接触到的需要捐款的事,他都会捐。

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次、多少钱,老林根本记不清了。他只知道,他把那张存着40万元住房补贴和公积金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方便划账扣款。

“现在这张卡只剩4毛钱了。”老林笑了笑,伸出双手,并齐五指,拿自己打趣说:“你看我,指缝多大,手松,不搂钱。”

其实,老林的爱人没有工作,女儿去年刚高中毕业。一家子就指着他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虽说吃喝不愁,但也没多富有。

虽然这些年捐款捐得没剩什么钱了,但老林在精神上一直是“富有”的。老林的父亲去世前是人大法学研究所的教授,搞经济法学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母亲以前是“二野”的文化教员,后来一直做教育工作。一对桃李满天下的父母早就教会了儿子:人这一生该追求什么,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这条公益之路到底要走到什么时候呢?老林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已经发黄的小卡,似乎是在回应这个问题:这是一张遗体眼球捐献卡,填卡日期是1997年2月。在22年前,他就做好了决定,那将是老林对社会的最后一次捐赠。老林说:“角膜是唯一能够重复捐献的器官,我的DNA、我生命的一部分能用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何乐而不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莹 通讯员:张岩 摄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