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健康

《中国老年人血压管理指南2019》发布 半数以上老年人血压高

2019-04-26 08:5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联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今天共同发布了《中国老年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南结合老年人多病共存、异常血压波动等特点,强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全面、整理地评估心血管危险,同时还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问题,推荐制订降压治疗方案前进行衰弱的评估。

资料图 量血压 鄂晓颖摄

指南肯定降压治疗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包括高龄患者获益,但应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适度、个体化这五个原则。

年龄≥65岁,如果血压≥140/90毫米汞柱,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毫米汞柱;

年龄≥80岁,血压≥150/90 毫米汞柱,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应将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

对于衰弱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则≥160/90 毫米汞柱才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即高压)控制目标为<150 毫米汞柱,但尽量不低于130毫米汞柱。

目前,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统计,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 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2012年至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面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率为53.2%,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该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7.1%、51.4%和18.2%,虽较2002年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健康老龄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老年高血压防控依旧任重而道远。

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和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这些生理特点,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单纯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异常血压波动、多种疾病共存等特点,因此,老年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不同。包括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内的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对老年高血压进行了阐述,但篇幅有限。基于对老年高血压相关指南的临床需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提高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在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慢病司的支持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发起,联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成立了《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筹备委员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组织众多国内高血压领域专家,参照国际和国内指南制订的流程,完成了文献检索、框架设定、内容撰写、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评估,召开九次指南讨论会和两次定稿会。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波动、功能保存、多重用药、血压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中国老年人血压管理指南2019》并对外发布。该指南细化了不同临床情况下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水平和降压目标值,比如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此外,该指南对降压药物方面亦做出了相关推荐,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可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还可根据血压水平,采用两种或多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降压效果,但指南并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80岁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指南从流行病学现状到诊断、治疗,以及社区支持和远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阐述。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编辑 丁肇文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