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天安门管委会原副主任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很多事你并不知道

2014-09-26 11:06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9月26日,今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为何确定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是因为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开展烈士纪念活动,以体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突出国家褒扬烈士的主题。那么,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建造中的故事我们知道多少?

奠基

1949年9月30日傍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等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纪念碑通高37.94米

从奠基到竣工历时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于新中国诞生之前,建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为纪念在人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竣工,1958年5月1日揭幕,前后历时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通高37.94米。台座分为两层,四周环有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与天安门广场地面相通。底层台座东西宽为50.44米,南北长61.54米。碑身正面朝着天安门,巨大的碑心石上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南面)是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用楷书题写的114字鎏金碑文。在30日傍晚的奠基典礼上,毛泽东庄严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碑文后,亲手执锹为纪念碑奠基石填土。

彭真出任“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委员

设计方案共征集到240多套

当年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兴建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定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通过竞赛产生,用一年多时间,公开面向全国征集意见。从各地汇聚而来的240多套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雕塑家希望以雕塑为主,在碑前或碑顶作群雕,或碑身就是雕塑;建筑学家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用来承载文字,应该以纪念碑为主。有的方案中在碑体里设计了电梯,从纪念碑内部通过电梯直达顶层,向四周瞭望;有的方案中在纪念碑下设计了检阅台和陈列室等。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以“纪念碑”为主。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1951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纪念碑奠基地点,陈列了三个模型:一个是五分之一缩小的大模型,另两个是有坡顶及有群像的小模型。在此基础上,兴建委员会博采众长,对纪念碑的建筑细部也都做了精细的设计。

巨大整块 “碑心石” 石料采自浮山大金顶

300多吨石料从岩体上剥离花了110天

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心石是最主要的大石料。按照设计方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要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的毛坯厚度必须达到3米,这就意味着这块巨大的毛坯石料将重达300吨以上,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到哪里去开采如此巨大的石块?专家经过对全国各大山脉岩石情况分析考察,认为青岛崂山最西端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石质均匀,而且耐风化,最后确定采用这里的石材。

为保证碑心石料的完整开采,有“石神”之称的老石工李开山被请到采石现场。李开山一听要求,倒吸一口凉气:300吨重的巨石,根本就不是几排钢楔子能搞定的!从1953年4月1日开始,工人们同时采用打槽的办法,从四边往下挖,到7月下旬,一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料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下来。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搬运下山时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0米,两边厚0.8米,重量减为约103吨。

百吨石料从浮山运抵青岛火车站曾组成运石突击队

30公里路程走了34天

为把这块巨石顺利运到火车站,青岛市政府从全市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运石突击队。从浮山到青岛火车站,30公里路程,运石队伍整整走了34天。在青岛车站,按照铁路运输的要求,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石料中间厚度缩减为87厘米,两端厚度减为79厘米,重量减为94吨。

从1953年10月6日下午5时起运,承载着百吨大石料的火车,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开向北京。沿途曾经过3个道路狭窄的小村庄,需拆除民房5间,村民们听说是建纪念碑的石料通过,不等动员就把房屋拆除了。1953年10月13日,当时的北京前门西站鞭炮齐鸣,挂着专列牌子的火车载着这块碑心石缓缓驶进车站。10月16日,碑心石运抵天安门广场。经过雕琢加工,碑心石“瘦身”到了60吨。整块碑心石从开采到运输历时7个半月,先后有7000多名工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纪念碑建在何处曾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子上

设计方案改成坐南朝北被旋转180度

模型

当年探讨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之一。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当年也曾经过广泛的讨论。有人提出建在东单广场,有人提议建在中华门的位置上(也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子上,还有人建议建在西郊八宝山……经过反复斟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天安门广场。

不过,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奠基时的位置,当年奠基石的实际位置要略微偏北一些。那时广场的空间较为局促和狭窄,但选择奠基石位置时并未顾及到整个广场的布局。待到深化设计时,才发现奠基的位置离天安门和国旗杆太近了。梁思成向彭真汇报:要不要向主席请示往南挪?彭真说主席那么忙,你们要怎么挪就怎么挪吧!于是,北京市规划局赵冬日深思熟虑后敲定纪念碑放在绒线胡同东部路口,也就是现在的位置。

按照中国的传统,碑祭性建筑的朝向几乎都是坐北朝南。人民纪念碑最初的设计方案也是坐北朝南。为什么来了个180度大旋转?这是因为当年周恩来在审查纪念碑设计时提出,纪念碑应该面向天安门,面向人民的广场,并做出了一反传统决定,人民英雄纪念碑遂成为中国惟-的坐南朝北的大型纪念碑。

毛泽东题写了两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

纪念碑碑文题字使用黄金132两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且题写了两幅,竖行自右向左排列,每个字大小约8至9厘米左右。后来,兴建委员会设计组把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又拼成一幅,就有了3个方案。但经反复研究讨论后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字、一个条幅的字体是具有其气韵、笔势和连贯性的,因此不能拆开拼用,最后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一幅,并决定选用阴文--阴文阴影自然形成立体感,同时金字也便于安装。

金字是纪念碑的主题,要求在施工时必须高标准,做到万无一失。碑身的文字镌刻完成之后,先进行制胎、鎏金,然后用放大镜检查有无“砂眼”,最后再用玛瑙普遍细致地磨一遍,确定没有瑕疵再做安装,以防日后因雨水的侵蚀而变质。纪念碑碑题、碑文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

浮雕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

最后确定刻画170多个“群像”

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四周镶嵌着八组十幅高2米,宽2~6.4米,合在一起总长40.68米的汉白玉浮雕。浮雕上共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组题材十幅浮雕,在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后来考虑到纪念碑建成后要在碑前摆放花圈不太恰当,于是将创作原则改成了“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贾英廷/文

(作者系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