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国家游泳中心如何实现水冰转换,让“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2019-06-06 15:1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6月2日是第四届首都国企开放日,本报记者和近百名市民一起走进了国家游泳中心,详细了解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馆的各种细节。未来,国家游泳中心不仅将是世界最大的奥运游泳馆、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和首个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建筑,更将是世界上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和首个冰上和水上项目可同时运行的场馆。

场馆永久设施改造2020年7月完成

活动当天,国家游泳中心的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与场馆冬奥改造工程的总包单位中建一局集团,通过图片、视频、模型展示、现场讲解、智慧展厅演示等多元手段,详细解构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改造方案、技术难点和科技亮点,以及“后奥运时期”场馆的反复利用计划。

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介绍,冬奥周期里,场馆将在比赛大厅通过改造工程新增冰壶场地功能,满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赛事需求,同时在场馆南广场新建冰上运动中心,冬奥会期间供观赛人群体验冰壶运动,并永久服务于推广冰壶运动和群众冰上健身,成为体育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最有代表性的“双奥场馆”之一。

中建一局董事长罗世威说:“在工程建造的全生命周期,我们以‘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的专业能力和‘满足客户梦想之需求’的服务能力,共同把国家游泳中心建成诚信、绿色、安全和廉洁的工程,让投资者受益,让使用者放心,让生态环境友好。”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正处在场馆永久设施改造的攻坚阶段。本报记者在水立方比赛大厅现场看到,大厅内的所有观众坐席已经拆掉,部分工人师傅正在拆掉座椅的位置上进行施工。游泳池已经放空了池水,一部起重机一端架设在池畔,另一端则架设在泳池底部的钢轨上,而在泳池一隅,用于场地功能转换的冰面支撑结构已经开始搭建。据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比赛大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系统的后台改造也正在紧张地施工中,今年7月底,场馆将完成比赛大厅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场馆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并完成大厅比赛区域搭建,确保场馆在年底前具备举办冰上赛事的功能。根据计划,场馆永久设施改造任务将于2020年7月完成。今年11月至12月,北京国资公司及所属企业还将通过在这里举办的国际冰壶赛事,检验“冰立方”的冰上功能。

手机可实时查看场馆温湿度等数据

国家游泳中心的冬奥冰壶场地改造工程总包单位为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侯本才在开放日活动中解答了改造工程的细节。据他介绍,冰壶场地改造工程总面积约5万平米,将在保有原有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在改造的基础上,国家游泳中心比赛大厅将通过可转换结构与制冰系统的拆装实现水到冰的功能转换。

杨奇勇介绍,此次场馆水到冰的转换以科研成果引领改造工程,国家游泳中心提前启动了可转换冰场结构体系、冰壶场地热湿环境、冰壶场地体育照明场馆、综合节能和场馆建筑声学等五项科研课题,并将成果融入改造过程。同时借助中建一局的智慧建造管理体系,全力打造绿色、智慧、科学、节约的精品工程,达标“绿建二星”。

改造完成后的国家游泳中心不仅功能增加,更将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升级,增加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夏季开启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变化,确保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零下8.5摄氏度,冰面1.5米处温度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比赛区域不受空调气流干扰,在任何一种湿负荷条件下(满场、雨雪天)露点温度保持在零下4摄氏度的标准。同时,看台观众区温度控制在16至18摄氏度,满足冬奥会冰壶比赛环境要求的同时,为观众区提供舒适的观赛环境。

此外,根据《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与基础设施可持续性指南》,改造后的国家游泳中心还将实现智慧管理。场馆将设置能源管控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消耗实施分项、分区计量控制,加快推广建设建筑运行和碳排放智能化管理,建立能耗及碳排放总量控制可视化监测平台,有效控制场馆碳排放,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智能建筑。场馆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场馆温度、湿度、PM2.5、二氧化碳等数据,在系统报警时,手机会收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发送的通知,报警区域的照明、送风或排风设备也将自动打开,在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视频监控画面将自动弹出到监控屏幕上,同时向相关人员发出手机报警信息。

冰上运动中心建成后可年接待10万人

除了冰壶场地改造项目外,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面以下的冰上运动中心,是国家游泳中心在2022冬奥周期来临之际新增的场馆设施。作为投资建设的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在延续以往建设和运营奥运场馆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冬奥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道路,对“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工程提出了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打造冬奥运品质冰面的要求。据杨奇勇介绍,南广场地下“冰上运动中心”将在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明年2月建成达到使用条件,每年可接待超过10万名冰上运动爱好者。

据悉,冰上运动中心整体运营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括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和四条45mX5m的标准冰壶赛道。在中建一局“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项目部的智慧展厅中,展示了这一项目的空间格局和未来蓝图。中建一局华北公司副总经理、“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项目总指挥孙洪庄介绍说,中建一局在该项目上融合了领先的MR(混合现实)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技术,探索MR技术在项目建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深入应用,大大节约工程管理沟通成本和工期,提升工程品质,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更高效、更快捷、更精细化管理。一位戴上MR眼镜的市民看到工程结构后表示,“没想到建造工艺这么复杂,咱们的建设者真厉害!”

孙洪庄介绍,“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项目采用被动式建筑方式,就是通过建筑设计, 实现高效利用自然光、空气等,达到室内环境舒适目的的绿色建筑。该建筑地面设置三个“水滴”构筑物,既是建筑出入口,又可实现冰上运动中心的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建筑物屋顶设有直径为13米的大采光井及导光管,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源引入地下,通过自然采光的方式每年可节约用电2.6万度,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10年的用电量。同时项目整个建设过程高度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这无疑是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奥运遗产的最好实践。

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与国家游泳中心主场馆中建设有地下通道,方便游客往返于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充分享受“冰水双驱”双奥场馆的双重乐趣。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远飞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