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北京这些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有妙招:科技助力 便于操作又像做游戏

2019-06-12 14:25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人脸识别扔垃圾,便于操作更像做游戏,昨天,本栏目报道了西城区新风街一号院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的经验。其实,在北京的一些小区里,也有各种奇思妙招值得推广。近日,记者在东城、朝阳、丰台、昌平等地调查发现,对于垃圾分类,各个街道虽然目前的具体做法均不同,但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紧抓宣传放在了首位,让源头治理达成了共识。

除了引入手机APP,幸福二村社区在垃圾分类上,还采取了多种办法,比如向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

■东城三眼井胡同

每天三趟 厨余垃圾定时回收

靠三色垃圾桶区分厨余、其他垃圾以及可回收物,这是小区里最常见的垃圾分类办法,但在东城区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这里的垃圾分类是以时间换空间,垃圾定时分类回收,这个新办法不仅改变了过去单纯靠垃圾桶颜色分类的方式,还有效分离了最难处理的厨余垃圾。

早在今年春节,记者曾来到三眼井胡同采访,当时居民们反映胡同垃圾桶臭气熏天。近日,记者再访这里时发现,如今的胡同干净整洁,胡同里的大垃圾桶不见了踪影。臭味的源头虽说“消失”了,但居民扔垃圾的需求仍在,这个难点怎么破?据景山街道办事处介绍,三眼井胡同共524户居民,常住人口1374人,垃圾桶没了并不代表垃圾清运需求没了,每天早中晚,会有厨余垃圾回收车开进胡同,专门回收厨余垃圾。为了让居民们明确回收的具体时间,物业专门在胡同墙面的醒目位置,张贴了温馨提示。里面标明了回收的具体时间,更写明了厨余垃圾包括哪些,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负责管理三眼井胡同的北宇天诺物业工作人员任杰说,每天一早便会有回收车来收厨余垃圾,早上的回收量稳定在300至370升左右,这些厨余垃圾与其他社区产生的厨余垃圾一并汇总到临时堆放点,环卫部门每天派车清运,厨余垃圾由此有效分离。其他垃圾则由另外的车辆进行回收,送到密闭式垃圾站处理,“每种垃圾运送车的外观都有区别,居民看得明白,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

景山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工作人员息伟介绍,景山街道辖区共有8个社区,和三眼井胡同所在的黄化门社区一样,其他社区垃圾分类也采用这样的模式。目前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流程上的转变,所有人的思路也在转变。每个社区都设有垃圾分类宣传点,向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积分卡,居民们垃圾分类所得积分可以换取日常用品。“胡同里很多都是老人,他们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方式。对于平时工作忙的年轻人,我们会让党员、小巷管家、楼院长帮忙宣传,人人都是宣传员。”

■朝阳幸福二村社区

科技助力 垃圾分类引入手机APP

垃圾分类全覆盖后,很多社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垃圾怎样分类才算到位?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很多街道、社区各出妙招儿。朝阳幸福二村社区,这里垃圾分类工作引入了APP,居民们可在APP上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个APP也可在线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如果分类正确,居民可以在APP上领到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换取生活用品。搭上科技“顺风车”后,垃圾分类也变得时尚起来。

三里屯街道城管科张雪超介绍,目前幸福二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继续推进,为了吸引更多居民参与,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街道引入了一款名为“分一分”的垃圾分类APP,这是由第三方一家北京科技公司开发的。

据这家公司负责人介绍,居民在家中可以先将生活垃圾与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在APP上进行相关操作,随后,在预约的时间内,携带着二维码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会准时出现在楼下,对居民手中的垃圾进行确认。如果居民手中的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正确,那么,居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相应积分。

考虑到幸福二村内的居民年龄偏大,对于智能手机APP应用并不熟练。公司还为这部分居民量身定制了身份识别卡,并通过和社区、自管会合作,帮助居民实现软件下载、注册、积分兑换的需求。

幸福二村社区的肖书记告诉记者,前期社区对于垃圾分类进行过很多次的宣传,虽然居民接受了,但是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还是不理解。“现在有了APP,随时都能学,而且通过积分换物品,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特别高。”

■昌平兴寿镇辛庄村

二次分类 垃圾能细分为42类

早上7点半,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内,传出村歌《辛庄人》的音乐声。听到熟悉的音乐声,村民李大芳走出家门,把分类好的垃圾分别投进保洁车上的4个垃圾桶里。这4个垃圾桶上分别标着“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字样。

“瓜皮、果壳放进厨余垃圾桶;纸张、塑料放进可回收物垃圾桶;废旧电池、过期药品要进有害垃圾桶。现在,不用对照垃圾分类表也知道垃圾该怎么分类了,村里实行垃圾分类3年了,早就养成习惯了。”李大芳说。

辛庄村自2016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实行之初,村里为村民们开展培训,教他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各家各户实行“两箱两桶”的初步分类。“最初,我们村实行垃圾分类就是为了改善村庄环境。”村支书李志水说,村里原先有17个敞开式垃圾站,遗撒的、外溢的垃圾到处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自从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后,取消了17个垃圾站,村内不再设倒垃圾的地方,改为定时集中收集。每天7点半、17点半,保洁员挨家挨户收垃圾。

村民自己在家将垃圾分成4大类,保洁员回收之后再进行二次分类,细分成塑料袋、瓶盖、一次性餐具、玻璃瓶等42个小类,连塑料瓶都分为透明与不透明两种。据了解,辛庄村共有2400多名常住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约1.8吨。如今,75%的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无法利用运出村的仅有25%。

分好类的垃圾中,厨余垃圾经过粉碎处理后再进行发酵,一部分制成酵素,一部分制成有机肥。其余的垃圾如何处理?辛庄村对接了爱分类、利民惠众两家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由公司定期上门回收,快递包装、塑料布等可回收垃圾都能换成钱。自从有了回收企业加入后,许多村民自己在家也会进行垃圾细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了。而25%的不可回收垃圾,由兴寿镇环卫队运往阿苏卫垃圾场,实现垃圾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来源:北京晚报 景一鸣 褚英硕 张群琛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