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美好在于“距离”,续作中海莲前往伦敦“朝圣”

2019-06-14 09:29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读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者或许都会忍不住想象一件事:假如海莲到了伦敦会怎样?近日,海莲·汉芙的续作中译本《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最新出版,帮助读者完成了想象。

作者 黄楠


“伦敦中西区查令十字街84号”一直是许多爱书人心照不宣的暗号之一,这固然是因为美国作家海莲·汉芙(Helene Hanff)于1970年撰写的一本书籍《查令十字街84号》。说是书籍,实际上它是海莲·汉芙和伦敦的Marks & Co.书店店员们的通信集。

身居纽约的不知名小作家海莲喜欢旧书,尤其喜欢阅读英国文学,却无法在美国的图书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书籍,偶然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了一则Marks & Co.书店“专营绝版书”的广告,便去信联系了这家书店。从1949年海莲发出的第一封信算起,双方保持了长达二十年的通信记录。二十年间,海莲和Marks & Co.书店,尤其是店员弗兰克之间,发展出了一段远隔重洋的友情。除了在信中讨论古书籍,海莲得知英国在二战后食品短缺,并不富裕的她还时常会给店员们寄去火腿、鸡蛋、香肠等补给品,令远在英国的书店店员们大受感动;他们也会在往来的信件里讨论英国的首相选举、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上世纪六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摇滚乐等。

每一年,弗兰克和其他书店店员都在期待着海莲能来到伦敦,但每一次海莲都因故未能成行。一直到弗兰克去世,他们也未曾谋面,维系他们的友谊的只有一封封跨越重洋,需要经历等待才能抵达的信件。通信最终戛然而止于弗兰克的早亡,而海莲在结尾写下的那句话也曾令无数读者感动:“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很大一部分的美好在于“距离”,在于他们终生未见的遗憾。然而,此书的出版令海莲最终获得了前往伦敦“朝圣”的机会,她在1971年的日记中记录了在伦敦一个月有余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一本伦敦游记,即《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记得初读《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时候,我和友人都感到疑惑不解:海莲与弗兰克通信的最初几年,恰好是从福克纳到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段时间。这一时期,美国文坛大师辈出,无论是新书市场还是杂志月刊,活跃着的都是未来的大神们,海莲还费什么劲要从伦敦淘旧书呢?

虽然作为读者,心里抱着种种疑惑——比方说,当时在美国怎么可能会买不到《傲慢与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查令十字街84号》仍是一本温柔、俏皮的小书。美国小姐的活泼幽默与英国人的传统矜持相对照,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而他们之间能够绵延二十年、横跨大西洋的动人情谊才是真正打动读者的原因。

海莲对书的品味是特别的,她厌恶那些“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大量印制的美国书”,而着实喜爱被前人翻读过无数回的旧书。这些旧书的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海莲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译者陈建铭也承认,最初被这本书吸引的,恰是关于“旧书”的部分,但旋即引他动容的,则是关于“书写”——隔着距离的书写如何承建伟大的心灵构筑工程。那个用书和书信便能联系情感的时代,多少会令人怀念吧。

海莲初到伦敦的心态是“失望”的,这座令她魂牵梦萦的城市在夜雨中看起来“和克利夫兰的市中心没有什么两样”,而查令十字街也不过是一条“狭窄的充塞着下等酒吧的街道”,一家家旧书店沿着街道排列,门前敞开的摊位上堆满了旧书和旧杂志,四下里读者漫不经心地在蒙蒙细雨中浏览旧书。海莲的文字在《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里仍不改其幽默,却似乎少了点前作的率真随意,这短短几句对查令十字街的白描倒显得自然真实。此时的英国,早已不是海莲心目中十九世纪的英国了,经过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革命、摇滚乐的洗礼后,英国关心旧书旧文化的人也已越来越少了。

好在余温尚在,海莲在伦敦依然受到了热情款待,无数从未谋面的陌生朋友帮助她完成了一次“文学之旅”,读者的热情也时常令海莲恍惚:自己真的有这么受欢迎?

从这个角度看,《查令十字街84号》可谓是一本伤逝之作,它令人缅怀街上曾经有过的璀璨时光,戳中了部分读者的怀旧心理。书市、剧院、唐人街……查令十字街长期是伦敦人的文娱重镇,朱自清也曾在《伦敦杂忆》里提到查令十字街,称其是“顶容易找”的热闹地方,“玻璃窗里齐整整排着的,门口摊儿上乱哄哄摆着的,都有。加上那徘徊在窗前的,围绕着摊儿的,看书的人,到处显得拥拥挤挤,看过去路便更窄了”。英国伦敦这条老书街,对喜爱阅读和书籍的人来说,一直是一处圣地所在,如今的它虽稍显落寞,也仍是繁华的图书市场。

但若是认真去寻访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者恐怕要失望了,Marks & Co.书店的原址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我曾在这条街上转悠了好一阵,最后赫然发现快餐店的地址就是84号,不禁哑然失笑。在查令十字街上继续闲逛,顺脚又拐进了一家旧书店,店主在门口的书框内摆着价格极低的旧书,并在一旁竖了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着“Books are Weapons”,后面缀着严肃的感叹号。

“从形态上来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往往只有当下这薄薄的一层。”陈建铭写道,“而查令十字街通过书籍所揭示的世界图像,却是无尽的时间层次叠合而成的。”书籍、古书籍曾给海莲带来的延伸世界或许是她觉得对查令十字街“亏欠良多”的原因吧。海莲曾在给Marks & Co.书店的去信中说过,“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还是要感谢《查令十字街84号》的出版,毕竟它把一条书街、一间书店永远封存进了文字,也成为了送给所有爱书人的一份礼物。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