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革命公墓建成烈士纪念园 680份烈士骨灰月底前全部迁入

2019-06-16 10:1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今晨8时,在庄严肃穆的音乐声中,在众多家属陪伴下,吴伟等5份烈士骨灰从革命公墓的烈士骨灰堂迁出,移入新建成的烈士纪念园。截至6月底,烈士骨灰堂中的680份烈士骨灰都将完成迁葬,届时,烈士纪念园将成集烈士安葬、烈士公祭等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晨8时整,一场小型的迁葬仪式在烈士骨灰堂开始。天空下着小雨,近百位家属打着伞齐聚骨灰堂大厅,身穿正装的5名礼宾人员手捧覆盖党旗的5个骨灰盒缓步来到祭台,奏国歌、行鞠躬礼,仪式虽小,但庄严肃穆,有些家属已经红了眼圈,不时用纸巾擦拭眼角。

从今天开始,这些在烈士骨灰堂安葬多年的烈士将搬入“新家”—--位于革命公墓北山的烈士纪念园。仪式结束后,在家属陪同下,每位烈士的骨灰将进入烈士纪念园。记者在家属的队伍中看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耄耋老者,这位老太太已经90岁高龄了,是烈士吴伟的妻子。烈士的骨灰来到纪念园后,先要将骨灰盒放置在专用的安葬盒内,再将盒子安葬在墓穴里。老人特别认真地检查了安葬盒的情况,还担心地询问盒子会不会漏水,当得知这些安葬盒都是专门定制的,她才把心放了下来。和烈士的骨灰盒一同被放入安葬盒的还有一张塑封的革命烈士证书复制品,陪同烈士一起在“新家”安葬。完成专业的密封工作之后,家属们一起步入安葬区。在这里,每位烈士都有自己的特制墓碑,墓碑上雕刻着钢盔、国旗、枪和鲜花,既代表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永垂不朽,又饱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无比怀念。

家属告诉记者,1918年生人的吴伟烈士是一名老红军,是安徽金寨人,解放前参加了很多战斗。在下葬前,一位家属特意进入墓穴,将携带的一袋黄土平铺在了墓穴的下方。“这是我们特意从老家安徽金寨带来的,让老人入土为安。”家属说。因为今天下雨,墓地旁边有不少泥泞的土地,老人虽然拄着拐,腰也无法弯下,但依然坚持踩上泥泞的土地,为丈夫献上了鲜花。这只是革命公墓近期开展的烈士迁葬的其中一批,从今年6月1日开始,烈士迁葬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截至本月底,安葬在烈士骨灰堂的680份烈士骨灰将全部完成迁葬。在烈士迁葬过程中,革命公墓会为每一位烈士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迁葬仪式由革命公墓大师工作室精心策划,由金牌司仪主持,殡仪服务礼宾队庄重护送,并为每一位烈士精心准备了用于祭奠的花船、手捧花和单枝菊花。

为何要将这680份烈士骨灰迁入烈士纪念园?革命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从2014年民政部出台《烈士公祭办法》,并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之后,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一直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2016年开始就着手修建烈士纪念园。烈士纪念园选址革命公墓北山,占地11200平方米,分东区、西区二个安葬区域,预留墓穴1000余个。截至目前,已经具备了骨灰安葬条件,正陆续实现烈士骨灰迁葬。记者上午在烈士纪念园看到,纪念园环境优美,以“林荫草地”为基调,“红色精神”为主题。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台阶,沿中轴线拾级而上,分别能看到绩满丰碑、星火相承、光辉永铸3大景观区。记者看到,台阶的尽头是一个小型广场,广场上一面国旗形态的红色雕塑引人注目,国旗旁边还配有主题雕塑,让人站在其中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庄严和肃穆。革命公墓负责人介绍,这里除了安葬烈士,未来还将作为教育基地,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等,今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前即可投入使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