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天宫二号回家 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19-07-19 09:30 编辑:TF003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记者获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昨天透露,根据计划安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西经160度~90度、南纬30度~45度)。

网页截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设计在轨寿命2年,截至目前,已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平台及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受控再入大气层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按预定计划扎实稳步推进。

天宫二号上有着不少“上海元素”。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巧手搭建的迷你培养箱,完成了国内首次“从种子到种子”的空间长周期培养,为未来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命生态系统、控制植物开花、提高植物生产效率等提供了依据。

在天宫二号上面,还有一个特殊的计时工具,它是目前整个太空中走时最精准的钟,名字叫做冷原子钟。此前,太空中的热原子钟已达到300万年误差一秒的精度,而搭载在天宫二号上面的冷原子钟更进一步,达到了3000万年误差少于一秒的超高精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承担了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载荷分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天宫二号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有一台由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自主研制的高性能航天“数码相机”。这台新型地球观测仪器的学名叫“多角度宽波段成像仪”,主要任务是观测大气、海洋和陆地,它由8台分4层结构精心设计的小相机组成,这些相机拼接组合在一起,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光谱图像和多角度偏振信息,在环境与灾害预测、资源调查、农林普查和气象预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悉,天宫二号再入大气层后,我国将及时对外发布信息、通报有关情况,坚定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天宫二号将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的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规模与天宫一号基本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天宫二号将携带国际首个专用的高灵敏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测量仪器。这项中国-瑞士合作开展的“伽马暴偏振探测项目”(POLAR)是中国空间天文“黑洞探针”计划的组成部分。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其上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无论配套设备数量还是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新民晚报 @央视新闻 网友评论 百度百科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