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便衣民警乔装旅客席地而睡 深夜北京站广场上猎人在行动

2019-07-24 13:2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短寸、眯缝眼、1米7的身高……北京站派出所执勤队便衣打扒民警苏海林评价自己有一张“大众脸”,“长相很普通”。然而正是这样的外貌特点方便苏海林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火车站茫茫人海,很少有人会留意到他的存在。近日,北京站派出所对夜间偷窃熟睡旅客的嫌疑人部署实施抓捕行动,苏海林乔装旅客在北京站广场上席地而睡,暗中观察嫌疑人的一举一动,如同丛林中蛰伏的猛兽,伺机而出。

苏海林和战友们凌晨抓贼 执法记录仪截图

■抓捕

凌晨北京站广场上演擒贼

7月19日凌晨1点多,北京站前广场上不少旅客席地而卧。他们或者距离上车的时间还早,或者没有找到适合过夜的地方。每年入夏的夜里,北京站前广场大多是这番景象。

此时,西广场上出现了一名男子,他在广场上晃荡了一会儿,在一对父子身前驻足,男孩闭着眼睛已经睡着,手机就放在胸前。

男子瞅准机会,迅速蹲下身子,伸手偷走了男孩胸前的手机。就在男子得手后准备逃离现场时,一名白T恤男子悄悄“贴”了上来:“我是警察。”亮明身份的同时,他三两下就将嫌疑男子控制。很快,广场上另外一名负责“放风”的嫌疑人也被一举拿下。

男子名叫苏海林,43岁,是北京站派出所执勤队的民警。便衣打扒是苏海林的一项主要工作。

2018年2月,北京站派出所成立了一支视频研判组,如同“天眼”,利用监控探头巡视站区,发现可疑人员,追踪行迹,固定证据,并指挥一线民警开展行动。

研判组民警早就在监控器前盯上了这两个毛贼。当天在广场上放风的那位,几天前刚刚偷了一名熟睡旅客的手机,作案的视频已经被研判组民警掌握并固定下来。

经过提前部署,视频研判组民警和负责“地面打击”的便衣民警苏海林配合上演了一出“好戏”。18日晚,苏海林乔装成候车旅客早早在北京站前西广场占据了一处隐蔽的角落。如同那些席地而卧的旅客,苏海林抖开一张薄垫,铺好后躺了上去。

白天的暑气已经消退。苏海林隐藏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暗中观察广场上的人,同时用手机与探头背后的研判组民警时刻保持着联系。

等待研判组民警下达抓捕指令期间,当晚第一个落网的嫌疑男子曾两次进入苏海林的视线,但苏海林按捺着没有动。

19日凌晨1点多,当嫌疑男子走到那对父子身边选择下手时,刚好不在苏海林的视线范围内。但苏海林已在暗中瞄好了他大概的方位。直到研判组民警通过探头看到男子出手,锁定证据后下达抓捕指令,苏海林悄悄“贴”了上去。

二十分钟之内,另一名嫌疑人也落网了,由于警方掌握了充足的证据,两人因涉嫌盗窃被刑事拘留。

■揪心

一些旅客防范心理实在太差

那一夜,由于北京站前广场抓捕行动动静不小,很多睡卧在广场上的旅客从梦中惊醒,目睹了抓贼的过程。

然而,就在民警们紧锣密鼓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凌晨5点,又有一名旅客报警,说自己夜里在售票厅自助取票机附近睡觉时放在身边的手机被偷了。苏海林问报案旅客,“夜里广场上那么大动静,你不知道吗?”旅客说,“我知道,我光顾着看热闹了。”他没想到自己成了下一个被偷的对象。经查,作案的人是一名骑自行车的嫌疑男子,目前警方正在部署擒贼。

这么大动静抓贼都没能引起旅客的警惕,苏海林有些无奈。他甚至觉得有些旅客防范意识实在太差:在站区休息就如躺在自家床上,手机、钱包随手一扔。“尤其是在站前广场,这是一个开放的区域,谁都能进。面对这样的旅客,贼要不偷可能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记者了解到,由于视频研判组的成立,“天罗地网”之下,一年来北京站派出所办理的针对旅客财物的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自今年进入暑运以来,北京站派出所破获相关案件5起,立案数相比同期下降了60%。

发案量少了,苏海林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站区里容易发案的区域,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于是,身着便衣的苏海林经常在夜里12点到站区巡视,挨个儿提醒在广场上和候车室休息的旅客,夜里提高警惕,财物不要乱放。

提醒时他会出示证件告诉对方自己是警察,但有时也会换来旅客的“白眼”——也许旅客误以为他是骗子,或者认为他多此一举。这也是苏海林常常感到揪心的地方。

■画像

藏身旅客中一天行走三万步

由于反扒工作的特殊性,苏海林经常一身深色便装外加一个黑色挎包出现在北京站的旅客区。白天在室外,他喜欢戴上一副墨镜。苏海林总说自己不喜欢阳光,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才承认,将眼神隐藏在墨镜后的感觉就好像丛林中蛰伏的猛兽,暗中洞察着一切。

苏海林经常在北京站广场、站台、候车室、售票厅等重点部位“晃荡”,哪里人多、哪里拥挤就往哪里去,特别是在旅客检票、上车、下车、出站等环节,混在旅客中,抓现行、搞防范。一个24小时班下来,苏海林的计步器经常显示在三万步以上。

苏海林的随身挎包里装着三样东西:一副手铐、一个工作证、一个平时练功用的双节棍——苏海林自小习武,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双节棍还可秒变“警棍”。除此之外,在这样炎热的夏季里,他顶多再给自己备上一盒清凉油,预防中暑。

记者发现,苏海林的书包里从来不装水。哪怕这几天北京的最高温度已经接近40摄氏度,苏海林的背心经常湿腻腻地黏在身上,他在北京站广场上转悠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带水的习惯。苏海林曾经在部队呆了15年,他总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军人,“没有那么娇气。”

■特长

超强的“人脸”识别和记忆能力

苏海林告诉记者,偌大的旅客区除了正常赶车的旅客之外,有两种人显得比较“例外”:一种是他这样的人,另外一种就是他要特别盯防的对象,比如小偷。“正常旅客都是急匆匆地赶路或者候车休息、玩手机,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会没事在站区里闲逛,恰恰他们(小偷)跟我们一样,会在站区里乱窜。”

“眼毒”是苏海林的本事。苏海林拥有很强的人脸辨识能力和记忆能力,他留意过的人十年之后都不会忘记。只要有过一次接触,下次再见面时,苏海林就能迅速回忆起这个人的名字、职业以及之前遇见时的场景。甚至在跟记者闲聊时,苏海林常常能准确地说出提到的每一个贼的姓名。

所以,在北京站区便衣巡视时,只要有一个人在他的视线范围内经过,当此人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出现时,铁定会引起苏海林的警惕。“事有蹊跷,必有鬼祟。”这是苏海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普通旅客一般就是进站、候车、乘车,不会到处闲逛。如果我反复看到一个人,这个人八成有问题。”当这样的人出现时,苏海林会暗中跟上去,直到抓住“现行”。

多年来抓贼的经验,苏海林总结出一些规律——不论怎么伪装,贼始终挂着“贼相”。比如他们的眼神是游离的,总爱向旅客的手中或者腰间瞟,经常背着包但包却显得很轻,拎着袋子里面却没有值钱的东西,脚上穿的是旅游鞋。

■成绩

五年帮旅客找回200余部手机

日常工作中除了打扒,对于旅客错拿、遗失财物类求助,苏海林也是格外上心。他对旅客常抱有同理心,知道丢了东西会有多着急。他常说:能为旅客排忧解难,能看到他们失而复得的笑脸,就是他付出辛苦换来的最幸福时刻。

曾经为帮助一名旅客找回遗失在售票厅里被人捡走的钱包,苏海林在北京站附近的苏州胡同里连续寻找了4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捡钱包的人。还有一次,已经下班的苏海林为给一名来自黑龙江的旅客找回遗失的拉杆箱,连续加班5个多小时,最终将拉杆箱寻回,里面的一万余现金一分没少。

5年来,苏海林参与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至少有二三百人,帮助旅客找回手机200余部,现金30余万元,电脑40余台,其他贵重物品上百件。2018年8月以来,苏海林还创造了当班期间辖区零发案的执勤队最长纪录。

由于成绩突出,5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嘉奖三次,连续五年被北京铁路公安局(处)评为先进共产党员,连续四年被北京站派出所推荐为优秀公务员。

(原标题:便衣民警乔装旅客席地而睡 火眼金睛盯住小毛贼

深夜站前广场上猎人在行动)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蕾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