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烈火英雄》画面催泪 导演陈国辉:帮杜江打开,让黄晓明放下

2019-08-02 11:4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是八一节,反映中国消防员英勇献身精神的电影《烈火英雄》上映首日就拿下1.7亿票房。电影改编自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真实还原的救灾现场震撼了全场观众,“杜江哭戏”、“黄晓明不哭”等迅速成为昨天的热搜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导演陈国辉坦言,自己拍《烈火英雄》不是要拍特效片,而是为了展示真实的人性和情感。

动念始于跟一位消防队长聊天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要去拍一部消防员题材的电影?

陈国辉:最早是和一位消防队长吃饭聊天,听他讲了2010年大连7.16油爆火灾的故事,讲他们当年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开头并没有打动我,因为他讲的很像一部好莱坞灾难片。后来他讲到守化学罐区生死线的时候,断了三次水,他们意识到可能要死在那里了,他就让年轻的消防战士每个人对着手机给爸妈录一句话。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录这个,他说,我们消防员不怕死,最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干了些什么,起码让爸妈知道我们牺牲在哪里,为什么牺牲。那时候我就哭了,知道这部电影不止是灾难片,还有人性的一面,消防员不仅是很伟大的英雄,也是普通人,也有很多牵挂,也会害怕。但就算停水了,他们也没有离开,因为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死守生死线,这代表哪怕是被火烧死,也要守在那里,能多守一分钟也好。这就是中国消防的精神,他们那种奉献自己、赴汤蹈火的使命感很强。这部电影就是把这种精神拍出来给你看。

现实生活中,他们第一天当消防员时,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写好了遗书放在自己的储物柜里。我们普通人工作无非是为了挣钱,为了发达,但他们肯定不是。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当消防员,他们不懂表达,只是告诉我,“我不干谁来干?”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的原因。

记者:您说的这些,可能是在没有和消防员接触之前,很难理解的。

陈国辉:对,真的接触之后,会发现他们都是普通人,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小矛盾,但一旦到了火场,就都是兄弟。我就是想拍出这种真实的人的情感。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杜江和黄晓明抽烟那场戏,那就是真的兄弟。那个画面来自于我看到过的一张911事件的照片,一个消防员站在破碎的玻璃窗前往外看,面前的大楼已经坍塌了。我就想拍在这样混乱的火场中,两兄弟聊天的一场戏。这也是我访问一个消防员时的真实故事,他说当时就想抽烟,因为感觉到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支烟了。结果发现烟都被水打湿了,就讲了一句,“这么大的火,都点不着一支烟!”这句台词被我放到了电影里,这是编剧编不出来的。这可能也是这部电影能打动很多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把真实的情感放在里面,不加多也不减少,访问到的故事是什么样子,就把它真实的拍出来。

记者:您之前的作品大多是爱情片,《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新娘大作战》《怦然星动》……,这次拍《烈火英雄》算不算一种转型呢?

陈国辉:我之前停了三四年没有拍戏,其实每个星期都有剧本给到我,大部分都是爱情喜剧。但我更想拍写真实情感的东西,可能人长大一点,我会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我住在北京,每天早上起来都看新闻,中国有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很感人。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找能让我有冲动去拍电影的一个题材,想拍更有意义的东西,然后就被我碰到这个故事。我就跟于冬老板说,我想去访问那些消防队员,想要去了解他们,给我一年时间弄剧本吧。剧本出来大家觉得很好,就正式启动了。

 

真实的还原不怕被说“太煽情”

记者:2017年,好莱坞拍了一部很成功的消防题材的电影《勇往直前》,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同样的题材,您觉得中美电影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陈国辉:其实我在筹备《烈火英雄》的时候,《勇往直前》还没有拍出来。中国消防和外国还是不一样的,中国消防现在转制了,之前他们是军人,还是有一种军人的情怀和荣耀感,很团结,没有那么多个人英雄主义。外国片不会讲太多他们的家庭、父母,而中国人的传统是注重家庭的,那种情感是很深刻的,我很想把这种中国人的情感放进电影里。比如电影里郑志在牺牲前,把头盔扔给战友,让他们转交给自己的爸妈,这个细节虽然不是发生在大连7.16油爆火灾中的,但也是我采访到的真实故事,所以就放到了电影里,算是一种致敬吧。

记者:除了灭火,您为什么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普通市民包括消防员家属面对灾难时的表现?

陈国辉:我觉得中国人在灾难面前还是很团结、很有勇气的,当然也有些人会害怕,但是大部分人是乐意去帮人的。当年那场事故发生时,很多人往外走,机场、码头都爆了,出城的高速公路都堵死了,但医生、护士没有走,就是要坚守阵地,也有交通警察去帮助孕妇,也有市民在路边给消防队员鼓掌,这些故事都是我采访到的。

记者:谭卓和杨紫这两位女演员也演得很好,不是以往灾难片里那种花瓶式的人物。

陈国辉:谭卓的角色是代表了消防员家属那群人,其实她们很伟大,不是人人都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她们往往要身兼爸爸妈妈两个角色,因为孩子很少有机会见到爸爸。所以我给她设计了一句台词,“你是第一次来学校吧?”其实他们的儿子都七岁了。

杨紫代表的是一群默默在背后奉献的女消防员,她们可能不在一线,负责消防安全、资料收集的工作。杨紫的爸爸以前当过消防员,但我找她的时候并不知道。她说小时候爸爸经常晚上都不在家,现在才明白爸爸很伟大,所以她很想参与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有很多演员愿意来,是因为他们明白电影的意义已经大于电影本身了。

记者:很多观众说看这部电影哭得很惨,有没有担心被评价太煽情了?

陈国辉:我会加多,但也不会去淡化,因为他们当年就是那么厉害啊,真的是死守,真的是喊着“中队有我,有我必胜”的口号,那个关阀门的消防员在手套磨烂了的情况下,真的是用手直接抓住滚烫的阀门。干嘛不拍呢?我一定要还原真实的东西。

 

帮杜江打开,让黄晓明放下

记者:在选择演员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最先定下来的是黄晓明么?

陈国辉:最先定下来的是杜江。我知道他的爸爸去世了,而且他一直都不认可杜江当演员。电影里这个消防员的爸爸也是从来不夸奖儿子,直到儿子灭火回家,他爸爸才穿上军装,给他敬了个礼。我觉得杜江可以演得出来,他的眼睛里有很多内容,可能以前大家只看到他可爱的一面,其实他也有凌厉的一面,我希望可以帮他打开。

记者:在战友牺牲之后,杜江吃鸡腿边吃边哭的那场戏,特别感人,当时拍摄现场是什么情况?

陈国辉:这部电影很多戏是顺拍的,当时杜江拍这场戏时已经完完全全进入角色了,完全相信自己就是马卫国,和战友们一起经历过生死。吃鸡腿那场戏我没给他太多要求,也没要求他哭,但我看到他的情绪已经忍不住了,我就知道这个镜头一定会拍得很好。我让四部摄影机全都对准他,果然第一条是最好的。我觉得通过这部电影,他已经到了演员的另一个阶段。他第一天拍的就是父亲给他敬礼那场戏,结果拍了几个小时都不好,表情像是演的。后来我让杜志国老师临时加一句台词,“儿子,我为你骄傲”,但杜江不知道。结果一说这句台词,杜江的反应就很真实,我觉得,他好像是听到他去世的爸爸跟他讲这句话,这就是真情流露。后来他去看回放的时候,还在哭。也许就是在那一天,他完全打开了。

记者:那么,黄晓明是怎么打开的?他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也和以往不太一样。

陈国辉:黄晓明不是打开,我是让他放下,放下黄晓明眼中的光芒和包袱,做一个普通人。他说好,但是你要帮我。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给他看回放,“这是黄晓明,不要;这个好,这是普通人。”他自己就慢慢知道怎么去调整。当然,前期的训练也很重要。

记者:训练了多长时间?

陈国辉:总共100天。开始遇到很多困难,从三层楼上降下来,很恐惧,还有人被高压水枪打到自己,每天都有人去医院打点滴、中暑啊,后来才慢慢适应,锻炼出来了。他们跟消防员一起吃饭、打篮球,除了进入他们的生活,还要学习消防员的基本能力。其实有很多演员没能来演,就是因为拿不出那么多时间去训练。

记者:那么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危险?

陈国辉:天天都危险,还好没出现状况。因为火很大,我们要用最安全的方法拍最危险的镜头。光研究火就用了半年时间,怎么制造流淌火、火龙卷,海上怎么放火,怎么不污染海水,怎么拍出火的威力。我们放火的范围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因为是夜戏,就安排很多工作人员拿手电筒照着,确保无关的人全部离开。每个工作人员、演员穿的消防衣都是真实的,很贵,一套五六千,火场的500人全部都穿着真装备。每个放火点都有专人盯着,可以控制火的高度,也可以随时关掉。有很多镜头是很危险,因为火的风向是难以控制的,一旦观察到哪个演员可能有危险,就马上关火。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俐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