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西单文化广场“十一”呈现“三大景”:牌楼广场、树群和花境

2019-08-06 13:4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瞻云”牌楼探出“头”、迎客松伸出“手臂”、主路路面铺装初现端倪……距离国庆节亮相仅剩一个多月,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即将亮相的一期工程将会呈现怎样的景观?项目负责人孙慧根告诉记者,届时近7000平方米的区域中将展现三大景点,分别是“牌楼广场”、“树群”和“花境”。游客可以从“瞻云”牌楼进入广场一期,穿越“小森林”,在林间小径之中体会由国槐、银杏、元宝枫、法桐等树木营造的田园风情。

与此同时,将于明年“十一”亮相的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设计师王光璞透露,将在下沉广场的四个角分别设置100到300平方米不等的采光镜,为游客营造身在地下、感觉在地面的效果。此外,建成后的下沉广场内部将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四大区域,全方位满足游客购物、体验、游览的多种需求。

“瞻云”牌楼后藏着

6000余平方米“密林”

从地铁四号线西单站F口出来,记者走进西单文化广场一期项目工地看到,宽约4米的主路还蒙着“地衣”,4米高的“瞻云”牌楼左右两侧,几棵造型各异的迎客松伸着“手臂”,如卫士一样守护着一期工程主入口。负责项目园林绿化的设计师刘秋峰说:“等到一期项目亮相时,游客从这里进入后宛若走进桃花源,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牌楼广场。”

根据设计,“瞻云”牌楼左右将最终分布7棵造型松,而牌楼的后面则会设置一处10多米宽的水幕墙。“水幕墙一年四季长时间开放,通过换热器保持整个水幕墙温度,冬天也不会结冰,始终是流水潺潺的感觉。”刘秋峰说。

游客穿过牌楼和水幕墙,将会踏上4米宽的主路。刘秋峰说,沿着主路向西20米,可观赏银杏、国槐等一系列北京乡土树种。通过中心草坪后,游客就进入“密林区”了。记者看到,百余棵树木已栽植完毕,仍有几十名工人在栽种和补植。现场负责人杨坡一边检查栽植情况一边说:“从今年4月底开始到现在,已经完成了103棵树木栽植,8月底将全部完成。”

树木已经初具规模,可每一棵树的胸径距离20厘米的标准仍有距离。原来,为了增加树木成活率,杨坡和工人们为这百余棵树做了“断根屯植”的手术,也就是将树木的旁枝去掉三分之一,除主根外,尽量去掉树木的毛细根系。“我们搭配营养液和晒阳网,保证每一棵树都能够正常生长,到明年‘十一’全部亮相时,这些树木的长势和胸径可以保证达标。”杨坡说。

据介绍,此次一期项目所栽植树种包括小叶白蜡、法国梧桐、银杏、白皮松、国槐、蓝粉云杉等10余种。其中,元宝枫、七叶树、亚当海棠、银红槭为新增加的树种,都属于叶片可变色的树木。“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游客一年四季看尽绿、黄、红叶,加之树间距为8米,可保证树冠完全遮阴,避免夏季广场的暴晒状态。”刘秋峰说。

“三色”小路打通

800平方米“花境”

在6000多平方米树木环抱的中心地带,还将会呈现一片800多平方米的“花境”,种植各类时令花草。刘秋峰表示,这是为了让游客在广场内实现“快行”、“慢行”、“休止”三种观赏节奏的特别安排。“游客在牌楼外面的时候,我们希望快行。进入广场顺着主路穿行林间时,自然而然就会放慢脚步,感受森林的静谧与阴凉。到了中心的花境,则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完成节奏转变。”刘秋峰表示。

想要让更多游客在西单文化广场内流连忘返,仅仅凭借树木和花草是不够的。设计团队还专门打造了由内到外逐渐变浅的三色路径,分别为黑、灰、白色。刘秋峰介绍,这是设计团队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墨散”的概念设计而成的。所谓“墨散”,就是把一滴浓墨滴在白纸中央,任其扩散出不同的层次。“由内向外依次采用山西黑、福鼎黑、福建灰麻和山西灰麻4种原料,让整个一期工程的主路和小径形成渐变的色彩效果,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突兀感。”刘秋峰说。

为了增强游客们夜晚的体验效果,在三色小路上,24根多功能灯杆已设置完成,将在今年国庆期间同时亮相。别看这些灯杆的外表和普通太阳能灯杆差不多,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刘秋峰告诉记者,只要游客按照提示扫描相应二维码或点击按键,就可以享受WiFi覆盖、紧急呼叫、广播、强光照明、监控录像等6大功能,充分保障游客夜晚在“森林”中的安全。

同时,这些灯杆的作用并不只是提示安全性,它们将配合森林与花境中的各色灯带、草坪灯和小灯笼打造充满诗意的夜景。“草坪灯和小灯笼会像萤火虫一样,给带孩子在广场乘凉的游客增添趣味。抬头向上看,还可以透过灯杆光线的映衬欣赏到森林月亮的美景,体验不一样的西单。”刘秋峰坦言。

四大采光镜

消除“下沉”感

谈及即将亮相的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孙慧根表示,希望这次亮相能够给所有人一个惊喜,从而勾起游客们对于西单文化广场改造二期项目以及改造全貌的期待。“一期更多注重的是广场的外部绿植、花草和道路,二期则将重心放在下沉广场的内部构造、装潢、分区以及给游客的体验舒适度上。”孙慧根说。

负责二期项目设计的设计师王光璞透露,将在中心下沉广场分别设置100到300平方米不等的采光镜,为游客营造身在地下,感觉在地面的效果。“下沉广场西南侧的采光镜最大,有300多平方米,呈弓形。东北侧呈扇形,其他两处呈锥形,可保证自然光直达地下二层,就像在地面上一样。”王光璞说。

为了突出中心下沉广场的焦点作用,设计团队特意采用透光效果好的材料在下沉广场一层打造了云朵形景观。而在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外立面则用相对粗糙的火山岩铺陈。“结合四个采光镜,可以实现由上到下、承天接地、叠山理水的景观效果,让整个广场的商业气氛变淡,文化意境上升。” 王光璞说,在下沉广场的首层、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将分为ABCD四大区域。其中,位于西南侧的A区将主打自然和主题,打破店铺边界,“你可以通过采光镜看到上面楼层的人,下面的人可以看你,还可以仰望星空。这样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商业和逛街体验,而是让游客和下沉广场融为一体。” 王光璞表示。

相比之下,位于西北侧的B区则通过各种反光镜构筑一个主打“革新”与“突破”概念的潮流区。东北侧的C区和D区将主打“文化牌”,通过店铺的曲面、中庭和隔扇设置,促成一种业态交错、链块纵横的分布,吸引游人驻足、拍照。

孙慧根说,希望未来的西单文化广场可以兼顾传统与时尚,成为北京市民喜爱的新地标。

(原标题:西单文化广场“十一”呈现“三大景”:牌楼 树群 花径)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王海欣摄 制图吴薇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