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从电子街到新技术示范区,中关村历经数不清的“第一”

2019-08-29 07:17 编辑:TF018 来源:北京晚报

时光倒退70年,北京西北郊的中关村还是一个叫“中官屯”的村落。1951年11月,中科院在这片田野里开锹动土,建起被称为“原子能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大楼。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在此后共和国建设和改革的近70年历史进程中,“共和国科学第一楼”、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数不清的“第一”让中关村勇立潮头,引领着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而作为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也在这里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一把未做成的椅子造就第一代“中关村人”

1954年出生的王小兰是地道的北京人,15岁上山下乡,24岁参加高考,29岁成为一名杂志编辑。这样的人生轨迹让很多同龄人羡慕,但王小兰的骨子里却“不安分”。周而复始的生活反而激发了她的创新欲望。

在当年的办公室里,很多同事有午睡习惯,将椅子拼在一起凑合,这让王小兰陷入了思考。是否能设计一款既能坐着工作、又能躺下睡觉的椅子?说干就干,画图纸、找厂家……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民间发明成果找不到“出口”,光有好点子却找不到生产厂家。

1984年10月,王小兰和现任时代集团董事长彭伟民等人放弃了“铁饭碗”,在海淀区阜成路一家招待所里,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专门帮助有市场前景的发明转化为产品。经历了与市场的“硬碰硬”后,王小兰和彭伟民发现,企业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工厂,自主研发和创新,把高技术转化成产品生产,再销售出去。

1988年,彭伟民和王小兰成立了北京时代机电新技术公司。同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海淀中关村从此扛起了全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旗,而时代公司也成为最早一批诞生于中关村的企业。虽然最后那把能坐能卧的椅子并没有生产出来,但这一创新想法却让王小兰成为了第一代“中关村人”。

    从“电子一条街” 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中关村是创业者的中关村。在这里,还出现了“中关村民营科技第一人”陈春先。1980年,陈春先告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的身份,成立了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他的这一举动,让科学的春风吹进了中关村,中关村大街西侧的小门脸逐渐成了电脑销售的“主战场”,中关村大街很快成了电子一条街,辐射中国北方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中关村涌现了大批创新企业家,包括柳传志、杨元庆、王文京、李彦宏、张朝阳等。而王小兰,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她的时代集团已经成为机器人、试验机、焊接设备等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经济实体。中关村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截至目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已超两万家,上市公司达300多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国近一半,是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最密集地区。

此时的中关村,有几万家科技企业,他们的“大事小情”谁来管?王小兰认为,民营科技企业应当依靠社会组织,只有联合起来,打出“组合拳”,才能推动全面发展。自2004年开始,王小兰接任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以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为众多民营科技企业排忧解难。她开玩笑地说:“逢会就讲中关村,我是中关村的民间代言人。”

    对话总书记为民营企业代言

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问题不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拥堵。1999年,中关村加快建设,其功能也由“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升格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的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一条街”不见了,海龙大厦、鼎好、e世界等电子商厦陆续拔地而起,带动了新一轮民营企业的聚集、电子产品的兴盛。

进入2010年,随着中关村科学城的启动建设,中关村又开始变样了。电子卖场陆续腾退或是实现业态升级,引入数万家科技型企业,中关村全新的时代大幕拉开,而对于中关村的民营企业来说,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与全国60位民营企业家座谈。在中关村深耕30多年的王小兰成为10名发言企业家之一。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倾听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第一次向习总书记做汇报。10位企业家代表每人有5分钟的发言时间,王小兰准备了1100字的发言稿,表达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问题、困境以及期盼,“习总书记平易近人,非常亲切,我不紧张,时间倒是有点儿紧张,如果发言时间再长点儿,我还能展开说更多。”

的确,面对中关村、面对中关村民营企业的发展,从中关村起家的王小兰感觉到强烈的使命感。“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应该做什么?”身处新时代,王小兰认为,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既要托起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任,还要心无旁骛地托起新经济、新技术、硬科技创新如何落地的重任。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机遇,民营企业要开放创新,要多做对全世界、全人类有贡献的事。

大事记

1988年5月

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

1999年6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提出中关村要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功能由“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升格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2009年3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同年4月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发展。

2014年2月

北京被中央赋予新的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海淀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被赋予新的战略职责。

2017年9月

北京出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其中明确,要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叶晓彦

流程编辑:TF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