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这座小城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曾兴建了国家级别的造船厂

2019-09-07 13:58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夏回国休假,为正在构思的运河文化小说收集素材,在家乡淮安清江浦,我以寻宝的思路探访了老街巷陌、古城遗迹。值得庆幸的是,都天庙街还在,老屋还在,儿时的打闹声依然残留在空气中,它们都在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中被保留下来。

作者 文章


清江浦雪景 新华社图

小城不大,多水域,有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淮河穿城而过。作家何建明来小城做客时,说清江浦这三个字都带水,可见这里的水多。水是生存的命脉,古人习惯依水而居,所以很多南方城市的名字里都带着水,但像清江浦这样三个字都带水的确实少见。

小城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这一年,为疏浚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路交通,总理漕运的陈瑄奉永乐帝之命开凿沙河故道成清江浦河,导湖水入淮,清江浦城应运而生。

作为世界上现存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曾在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永乐帝迁都北京后,“百官卫士仰需江南”,一船船稻米、食盐从江南出发,在大运河上扬帆远航,一路向北,源源不断供应到朝廷及北方诸省,这便是兴盛了几百年的漕运。

因漕运而生的清江浦恰好居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扼南北要冲,所以朝廷对这座小城极为倚重,不仅在清江浦设置了常盈仓,兴建了国家级别的造船厂,甚至还开办了铜元局制作钱币。在此之后的六百多年,小城人在运河岸边繁衍生息,历尽世事沧桑。

迤逦流淌的里运河穿城而过,是小城的母亲河,小城人的生活用水全部取自此地。里运河是人工河,河面并不很宽,站在河边甚至能看到对岸的人在干什么。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抵抗捻军的骚扰,住节清江浦的漕运总督吴棠修筑清河县城于里运河南岸。为方便城里的人从运河取水,除了在城墙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之外,还特意在沿河的北门右侧开了一个水门和两座水关,东西水关之间以文渠相连,专门雇用了十二名挑夫从水巷送水给有需求的人家。由于淘米洗菜洗衣服都在这条河里,吃水要用明矾澄清,所以小城人家都备有大水缸和明矾。

到我生活的年代,小城里已经有了自来水,人们对运河水不是那么依赖了。但于儿时的我来说,这条家门口的河很神秘,它和楚秀园的南塘、清宴园的荷花池不一样,跟废黄河和大口子也不一样——它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常常站在运河边,看着它越来越窄、越来越淡,最后消失在天际。对从未走出过小城的我,它就是我与外界的唯一联络。每当有小船驶过,看到船上的人从船舱里出来倒水,我都会痴痴地想:船上人家的孩子不用上学吗?他们是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呀?我羡慕他们可以在天地间恣意行走,不用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风景、同一群人。河水静静流过,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

若干年后,运河践行了它对我的承诺,把我从小城带到它的终点——北京。在北京工作的四年,这座城市以它的博大与包容,成就了我的自信。在这里,我羽翼渐丰,又从这里出发,去向更远的地方。如果说清江浦是我生命的根,北京是我人生的福地,大运河便是载我远行的船。

在北京逗留时我重游故宫,阅读标牌上的介绍,方知故宫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的,与清江浦开埠几乎同时——难道在冥冥之中,小城人的命运注定要与永乐帝及其为之躬亲的大运河同生共荣?

(原标题:带我远行的运河)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