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教师节故事,这位叫“建国”的老师说:建国,赋予我不服输的劲头儿

2019-09-10 14:15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把“建国”这个名字安在一个小女生身上,听上去似乎有些违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吴建国却不这么想,在她看来,从小被当成男孩子养大,“建国”赋予了自己要强的性格和不服输的劲头儿。

一路在朝阳成长、接受教育,又耕耘在朝阳教育的她深深觉得,“做什么都必须得优秀,要不然感觉对不起这名字”。

从农村来再回到农村去

“一听名字就知道生日,别人都不用特意去记。”吴建国的父母曾这样打趣给她起名带来的好处。的确,吴建国出生于1979年10月1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除了青春期短暂地羡慕过“婷”“娇”等女性化的字眼之外,她从来没有觉得“建国”这个阳刚气的名字给自己带来过什么困扰,反而庆幸名字给了自己要强的品质。

吴建国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时,她以高出分数线30分的成绩考入中等师范学校。“那时候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家里只要有一个人考上了师范,全家人都很提气。”懂事的她想做老师其实还有个小“私心”,“读其他高中都要花钱,师范生是免费的,不想给家里再添负担。”

由于中专学习优异、表现出色,1998年,吴建国被保送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继续专科的学习。在那个年代,如此宝贵的机会为她和同学们赢得了一张张名校的入场券。

面对毕业后多样的选择,吴建国却早早拿定了主意,她选择了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我坚信农村也有好教师、好干部,也能教出好学生。”

一遇伯乐走上成长快车道

“学校成就了我,给我这个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决定,吴建国毫不后悔。

对于当时的农村学校来说,培训、听课、赛课资源确实匮乏。即使这样,吴建国也努力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优秀教案,带给她讲课思路的启发;师傅的课,为她传递出鲜活的经验和感受;楼道走过的一瞬间,从每位教师的板书、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中,她也能吸收到新的灵感和领悟。

作为“高材生”,吴建国自然受到了学校的重点培养。工作第四年,她就担任了学校的教学主任。那时,学校里老教师多,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于是,课堂成了吴建国改革的主战场,她相信,学生的成长就是由一节节课拼接而来。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自己教育事业的第一个伯乐:2003年,校长陈春红来到十八里店小学,“频繁聘请教研员听课,主动参加评优评先工作,开着夏利车带着我们去教育发达地区听课……”这下子,吴建国好学的劲头儿有了释放空间。

时代的发展也给她这个农村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随着朝阳教育农村教师助力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特级教师进校园工程的启动,她的成长也走上了快车道:教学设计、论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接踵而至,一名青涩的农村教师快速成长为学科骨干,并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二遇伯乐加入基础教育新课题

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不断精进的同时,吴建国也从未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2016年,朝阳教育提供给她研究生学历提升机会,圆了一个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

2017年,在经历了多个岗位轮转之后,吴建国来到了优质品牌学校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始了自己教育事业的新征程。

在传媒附小,她遇到了第二个伯乐:在张丽荣校长的支持下,她加入了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的新基础教育课题,希望在课题的引领下能进一步加深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带出一支年轻能干的教师团队。

虽然身居管理岗位,已不再从事一线教学,但是多年来,吴建国从未中断示范课、教研课,数学学科的备课、学科质量分析、出卷、阅卷也一直坚持参与。“无论什么时候专业都不能丢”,既是学校的期待,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