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探访北京首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 墙上那排黑手印不见了

2019-09-11 13:4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门口铺着防滑垫,过道装上感应灯,卫生间里还有折叠洗澡椅……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是个有着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然而在小区里转一圈,再推开任何一位老人的家门,您却会感到好似来到了一家优质的养老公寓。作为北京首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今年4月,海淀区政府出资,对南二社区的“面子”“里子”一起改,让社区458位老人的整体生活环境由内而外大变样儿。老人们感慨,有了这些适老化设施,心里不慌了,脚下也有准儿了。

家住海淀区南二社区的马连枝老人展示安装在床头的应急呼叫系统。本报记者饶强摄
在小区主干道和花园广场,分布着12个室外报警桩,一旦有人跌倒或发生意外,按动报警按钮,便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来救助。本报记者 饶强摄
通往卫生间的墙面

不再有黑手印

记者在小区探访时发现,这里不仅好看更“好住”,得到了社区老人的一致点赞。家住南二社区的马连枝今年90岁,老人家身体还硬朗,但长期一个人居住,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救助成为隐忧。今年小区的适老化改造给老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推开马连枝老人的家门,乍一眼看去好像与普通人家没什么不同,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处处都是感人的小细节。客厅、卫生间、卧室门口都铺有30厘米大小的防滑垫,过道、卫生间的墙壁上安装有不同大小的扶手,老人床侧和过道分别装有两个感应夜灯。晚上起夜,老人不用再到处摸黑找开关,夜灯能自动照亮通道。如果要洗澡,打开卫生间里的折叠洗澡椅,坐着就能畅快淋浴。“扶手安装位置、折叠洗澡椅高矮、感应灯安装位置等,我们都是根据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量身定制的,安装配备时也充分征求了老人的意见。”设计方负责人孔悦告诉记者,不光是安装了设备,这些适老化硬件的颜色、材质也与老人家的木质装修风格保持了统一,一点都不突兀。

安装扶手、感应灯,看似微小的改变却给马连枝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带来了方便。就拿卧室到卫生间的过道来说,这段三米长的过道曾让老人大为头疼,“别看只有三米,是我每天上厕所、出门、到厨房的必经之路,少说一天也得走十几趟,可墙上没个把手、地砖也滑,每次我都走得战战兢兢。”马老回忆。老人所言不虚,几个月前,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家进行适老化改造时,就在这面墙上发现了一排黑手印。“老人每天从这儿走来走去,就是没个抓手,心里慌,就摸着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样的手印。”如今,这排黑手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木质的连续扶手。这根扶手有1.1米高、近3米长,根据马老的身高和行走习惯定制而成,一直从卧室通往卫生间。“晚上起夜,我脚底下有灯亮儿,手里有扶手抓,我心里不慌、脚下有准儿,很坦然。”马老笑呵呵地赞道。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南二社区2980名常住人口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458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5%,老龄化特征明显。对于老年人来讲,家居改善一小步,生活就改善一大步。像马连枝一样,如今,南二社区已有99位80岁以上和重度失能老人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老人在家基本可以做到一切自理,心里也能更加有底,下楼四处遛弯儿也不必担心发生意外。因为,出了家门,小区里还加装了电梯,配备了两部爬楼机,走路不方便的老人也能随时下楼走走。如果留心小区其他地方,还会发现一些贴心设置,比如散布在社区里的八处花园绿地让青草绿茵随处可见,小区的户外扶手、园林步道、指示向导牌等小提示也让老年人的楼下生活更加方便了。

门里门外都有紧急救助按钮

记者发现,南二社区适老化改造不光体现在硬件上,一些针对老年人的软件服务,更是让居家养老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对于74岁的李荣存来说,智慧养老给她带来了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掀开老人的床垫,底下是一个枕头大小的白色垫子,这个垫子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在连接门厅和客厅的门框上,装有一个白色的习惯性活动传感器,能监测老人在室内的活动情况:几点回来、几点出去、是否在室内来回走动等。走进洗手间,抽水马桶的坐垫下面还有一个传感器,能监测老人的如厕情况:如厕时间多久,是否和平时一致等。安装在淋浴喷头阀门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测老人洗澡的情况。老人的床头还有一个紧急按钮,发生意外时,老人可以按下按钮求助。

设备方负责人介绍,这套智能响应设备由一个网关和5个传感器组成,都是非穿戴式的,不需要老人时刻携带在身上,通过感应就能实现老人就寝、习惯化动作、如厕、洗浴等数据实时监测,相关数据会第一时间传输到工作人员和子女的手机上,如果发现异常,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干预。“有了这些智能设备,我入睡、起夜、上厕所、淋浴都不用操心,心里一点都不慌。”李荣存说。目前,南二社区已有72户老人安装了智能响应设备。

智能响应不光在屋里,在小区主干道和花园广场,还分布着12个室外报警桩,这些报警桩有1米多高、10厘米粗细,采用醒目的橘色涂装,在小区里十分显眼。报警桩最上面还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有人跌倒或发生意外,按动报警按钮,工作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来救助。

在位于社区养老驿站的智慧服务平台上,保存着这些智能设备、室外报警桩的响应数据,以及居民们的动态健康档案,血压、血糖、体温、心率、血氧等数据都有。针对李荣存这样的高龄老人,还有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照护计划等更详细的数据。服务平台的“大脑”24小时运转,实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如此一来,设计者不仅能掌握社区老人的整体养老需求,也能了解单个老人的养老需求、身体状况,为社区向老人提供更精细化的养老服务提供依据。

生活娱乐

不出社区也能实现

硬件跟上了,软件也不能掉队。除了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处处贴心,社区的健康环境、服务环境、敬老爱老文化环境也深得老人们的赞誉。

走进位于社区入口处的养老服务驿站,康复室、谈心室、活动室一应俱全。在活动室内,有的三五人一堆打牌下棋,有的在健康教练引导下健身锻炼,非常热闹。“这个养老驿站专门为南二社区的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健康指导、心理慰藉、助老、助餐、助浴等服务,而且每周都有专业医生坐诊,医生护士不定期上门服务有需要的老人。”南二社区党支部书记朱维丽说。

老人们家里呆烦了、想同老街坊们娱乐消遣,还可以在养老驿站、老年人活动中心一起写字画画、手工编织、打牌唠嗑。朱维丽告诉记者,养老驿站和社区经常组织健身达人、手工编织等老年团体活动,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动起来。社区也会经常性地开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援助。养老驿站旁边,还补齐了便利店、理发、家政、洗染、维修、末端物流等八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让老人不出小区就能置办齐全生活所需。

在这样的宜居环境下,老年人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发挥自我价值。几个月前,马连枝、王连富、朱同江几位老人带头,自己掏腰包,帮助社区买花买草搞绿化美化。平时,王连富还拎着水桶、拿着工具主动管护小区里的绿树花草。老年人积极参与,年轻人也行动起来,敬老爱老。张明方、张丽华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主动加入社区义务志愿团体,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停车管理等,共同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南二社区适老化改造属于‘软硬并施’,既有社区整体外观及功能等硬件条件的升级,也有服务于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针对性应用。”北下关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郭聪利说,眼下,社区还在养老驿站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开发“海淀宜居”社区信息平台,为老人和家庭提供社区线上商城、健康管理、志愿服务、在线视频四大服务,将视频通话系统和户外报警桩接入平台,能够更及时快速地应对突发情况,让老人及其子女都能够更加安心。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李瑶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