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剪刀手"拍照指纹会被盗?网友:没事,照片能美颜到皱纹都没了

2019-09-16 08:49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生活中,拍照时比个“剪刀手”,大喊一声“耶”,早已司空见惯。但拍照喜欢比剪刀手的人要注意了!

昨日,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上,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给出一个吓人的提醒: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剪刀手”照片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将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此言一出,在网上掀起了激烈的讨论,有网友戏称:“剪刀手,永别了。还有的恍然大悟:“难怪有人的剪刀手反着的手背向外。有的还开玩笑,以后拍照干脆握拳,为了保护脸部信息还要戴面罩。

不少网友听到这个消息就慌了

还有网友想好了应对妙招

心疼这几位朋友

……

玩笑归玩笑,倘若靠拍照就能轻易获取他人指纹,并用于违法犯罪,那么无论是对于信息安全还是财产、生命安全都是一个巨大威胁。

“剪刀手”有风险的说法很早就有

按照张威的说法,“剪刀手”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所以他提醒,不但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指纹、不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自己的指纹外,而且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网上乱发。另外,家里若是有指纹门锁,尽量设置指纹加口令的双因子方式打开,才能保证安全。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剪刀手”第一次和指纹识别尴尬“相遇”。

最早是在2014年,德国一场黑客联盟会议上,有黑客组织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德国国防部长的高清照片,他们从中挑选了几张包含手部特写信息的,用一款专门识别指纹的软件,就提取到了德国国防部长的指纹。

不过,这个组织并没有将这一研究通过真实实例验证。也即他们拿到了指纹也没去干什么坏事,只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醒全网,要注意指纹的安全。

在国内引发更多热议的是3年后。2017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给出的研究结论。他们用204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不同距离拍摄人像,同样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在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能够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至3米内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被摄者指纹。

这一说法和张威的提醒一致。不过,日本这家研究所公布实验结果似乎另有目的,因为他们随后就声称开发出了一种透明纸膜,不仅能隐藏指纹,也不影响指纹解锁。

通过拍照获得的指纹真能解锁吗?

我距离拍照和指纹解锁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5月份。当时受百度安全的邀请,有着黑客奥斯卡之称的Defcon第一次走出美国,在北京举办了活动。在活动现场,百度安全一位叫灰灰(化名)的小伙子就向所有人展示了生物识别到底有多不靠谱,其中就涉及了指纹和虹膜识别。

据灰灰自己介绍,他在百度从事系统安全研究,在大学时就对拆解和研究电子产品很感兴趣,毕业后从事安全方面的工作也使他额外关注各种锁的安全。结果和小伙伴发现,目前市场上各个厂家极力推广的指纹和虹膜识别都存在很大漏洞。

现场,他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和设备,几分钟内就“复制”出了一枚指纹,拿着它们无论是打开手机还是打开指纹锁都没有问题。“采集这些指纹也很容易,比如一个人按的手印,拍照下来就能制作一枚指纹,或者用一个高倍照相机也能实现。

听到这是不是有点慌?对于“复制”指纹的过程,灰灰强调了两点:首先,对照片的精度和亮度有要求,放大后不能很暗也不能模糊,这样才能够获取精准的指纹信息。换句话说,这件事通过大部分手机是完成不了的,何况现在许多手机还自带美颜功能,别说指纹了,连抬头纹都被美颜了。

所以,拍照获取指纹,听上去简单,除非是有人刻意为之,且拥有专业的摄影器材,否则也很难成功。

其次,拿到指纹后做的硅胶指模,只能用来解锁没有“活体指纹识别”的手机或者智能锁,并不是所有锁都能被轻易破解。这么一来,能不能解锁,问题就抛给了手机和智能锁本身。

光学识别容易被假手指欺骗

郎先生在杭州做了10多年智能锁的生意。据他了解,市面上的指纹锁的识别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光学识别,一种是半导体识别,常说的电容识别就属于这一种。

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利用光线反射,相当于给指纹“拍照”;后者采用“活体指纹识别”,利用人体真皮组织的电特性,获取真人手指的持续有效的指纹特征值数据。

光从两种方式的技术原理就能看出,哪一种更容易受到假指纹的冲击。按照郎先生的说法,半导体识别可以有效避免指纹膜、假手指的欺骗,单纯的光学识别很难辨别指纹的真伪。目前,银行业也硬性规定,一定要用“活体指纹识别”,以保证一定安全等级的活体检测能力。

“如果说是照片获取的指纹,那受影响的应该就是光学识别。”他表示,目前大的指纹锁品牌普遍采用的是半导体识别,少数采用光学识别的也加入了活体指纹识别,“不过,现在做指纹锁的厂家太多,很多小厂觉得普通家庭被人获取指纹的可能性不大,为了节省成本就降低了安全性。”

不光是在指纹锁领域,手机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手机指纹识别有四种:热敏、电容、光学和超声波。传统手机普遍采用电容识别,也就是HOME键。后来“全民屏”流行,手机厂商开始推屏下指纹识别,光学和超声波识别技术站到了前台。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手机屏上操作很容易因为汗渍和油渍留下指纹。之前在一年一度的“GeekPwn 极棒破解大赛”上,就有人用一张可以反光的塑料卡片就解锁了屏下指纹锁。原理就是通过光纤反射,指纹接收器会把屏幕上的指纹油渍误认为是机主的手指,解除锁定。

需警惕

尽量避免在网上传播有指纹的微距拍摄照片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认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考勤管理、手机电脑登录、金融服务以及机场出入境等,不用输入ID或密码只要按下手指就可以确认身份,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其风险也在增加。现实生活中,指纹一旦被盗取,其危害有多大呢?

刘洋认为,指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智能设备、银行、税务、社保、企业和政府公务等领域。对普通个人来说,指纹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况还比较少见。如果是针对特定目标的犯罪活动,指纹可以被利用对智能手机等设备解锁,或用于指纹支付盗刷。一些单位的门禁系统需使用指纹刷卡,指纹被盗取后有可能被他人冒充进入。此外,伪造的指纹也有可能被用在一些文书的签订中。

“事实上,相对于指纹本身的安全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指纹的存储安全。”李丰说,以带有指纹识别器的手机为例,其是将指纹的生物信息存放在手机的一个安全区内,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黑客会对这个安全区进行攻击,从而提取出指纹的数字信息,利用这些数字信息从事犯罪活动,如支付宝需要指纹认证、转账等。

延伸阅读:

男子趁室友熟睡指纹解锁转走3000元!涉嫌盗窃已被抓获归案

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当心自己的指纹被人利用。

2019年8月2日讯 在近期的某热播偶像剧中,男主扒开女主熟睡的眼睛,解锁了她的手机,帮她向朋友报平安。这个片段让不少网友大呼“甜到上头”。然而,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趁你睡着解锁了你的手机,那你可得当心了。

7月28日,市民张先生急匆匆赶到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八卦岭派出所报案称,他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3000元不翼而飞。接警后,民警迅速展开侦查,通过追踪张先生的转账记录,民警发现这笔钱转出去的时间为凌晨时分,最终收款人是谢某。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张先生十分吃惊:谢某正是他的室友!

原来,张先生与同事谢某住在一间宿舍内,两人关系融洽,未发生过矛盾。谢某工作之余沉迷赌博,到处借贷,常常发生被人追债的情况。在谢某经济出现问题时,张先生时常二话不说就借钱给他,帮他解决债务危机。未曾想到,谢某竟会把“歪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

了解情况后,民警立即行动,将涉嫌盗窃的嫌疑人谢某抓获归案。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谢某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原来,事发当天晚上,谢某在某平台上的借款眼看就要到最后的还款期限了。他原想找张先生借,可想到之前借的都还没还上,思来想去,始终没好意思开口再借。还款期限越来越近,辗转反侧的谢某整夜难以入睡。一个转身,看到熟睡的张先生和放在他床边的手机,一个“馊主意”顿时在谢某脑海中形成。由于张先生的手机设置的是指纹支付,谢某悄悄来到张先生床边,轻轻抓起张先生的手,用他的指纹解锁手机,并成功用指纹支付转走3000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福田警方提醒市民,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有歹心的人可乘之机。市民群众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应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都市快报 深圳晚报 网友评论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