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健康

棉签掏耳朵竟导致颅内感染!其实耳屎对人有益并非多余,你了解吗

2019-09-16 16:44 编辑:TF021 来源:健康明白人

最近,澳大利亚《那就是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先是听力出现问题,接着出现了颅内感染,差点危及生命。

新华社资料图

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祸首竟是掏耳朵时残留的棉纤维。很多患者询问,“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么软的棉签也这么可怕?”“我掏耳朵从来没出过事,那以后还能不能掏了?”

其实,因为掏耳朵导致感染,甚至患病需要手术的病例,近些年在医院门诊中时常能见到。今天就来说一说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耳屎对人有益并非多余

耳屎的学名是耵聍,为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黄色素,还含有少量水分和钾、钠等元素。耵聍产生后一段时间,会随着水分挥发变成干片状,也可能是黏稠状,即“油状耵聍”,均属正常。

耵聍虽然有点影响美观,但对人体是有用的。

一是抗菌:耵聍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表面筑起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下,可起到轻度抗菌作用,保护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温、保湿:耵聍可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让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三是防异物入侵:耳道皮肤的细毛被耵聍中的油脂滋润,可阻挡外界灰尘、防止异物和小昆虫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聍的存在客观上缓冲了传入耳中的声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剧烈的声响所震伤。

清洁不当可致颅内感染

人类清洁自己的身体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耳部不适就医处理耵聍外,别随便自行掏耳朵!

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可以缓慢向耳道口移动,在人咀嚼或张嘴时自行排出。而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一般都比较坚硬或所处位置较深,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耵聍推入耳道更深处,结果是引发耵聍栓塞,以及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甚至对耳道造成永久损伤。因此,经常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 甚至自己的小手指掏耳朵的行为,并不科学。

掏耳朵为何会引发感染,能导致哪些疾病?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当它划伤皮肤时,细菌便会趁机侵入引起流脓或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掏耳朵时发现棉签上有血丝,却不太在意。但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相当于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不仅会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发炎、粗糙增厚,还会增加耵聍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湿疹等疾病。其实,看似洁白的棉签上滋生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未经消毒掏耳朵,在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引发感染。

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患上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对大脑来说就是风险,临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这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女士棉签掏耳后,引发颅内感染的原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掏耳朵本身就是一个危险行为。此时,如果旁人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的鼓膜可能就直接被捅破了。小的穿孔还好,大多数人可以自愈,大的穿孔则需要手术修补鼓膜。这样的病例门诊中并不少见。

顽固分泌物建议就医取出

如何正确清理耵聍呢?准确地说,其实没有必要清理耵聍,可以等它自行排出。

当然,我们也可能遇到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比如,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用专业办法将栓塞的叮咛取出。对于耵聍栓塞,一般用3%至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3-4天后由医生在耳内镜下将耵聍冲洗干净即可。

另外,医生建议大家在游泳、洗澡时尽量避免耳朵进水,若不慎进水,可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后适当跳几下,帮助水流出。切忌不要粗鲁地用手掌密闭外耳道口,再借着压力向外拉,这样可能导致鼓膜损伤。游泳时戴上耳塞也是保护耳朵的一种好方法。

 

来源:健康明白人

主讲:北京朝阳医院

编辑:汪丹

监制:黄玉迎 侯莎莎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