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她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感慨祖国的日新月异

2019-09-23 14:34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

泛黄的黑白照片,五个年轻人穿着一样的浅色衣服,手里都拿着一束鲜花,后排最右边的女孩亲昵地和同学靠在一起,头靠在同学肩上,灿烂地笑着。

苍老的手指,拂过照片上女孩的脸。91岁的张玉珍望着60年前的自己,眼眶湿润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9年10月1日,那一天,张玉珍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要不是坚持读书,我哪里有这样的机会!”张玉珍的声音有些颤抖。

张玉珍生于1928年1月,战火纷飞的乱世,难以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张玉珍9岁,和哥哥读私塾。从家到私塾,到处是战壕和坟地。张玉珍自己带个小桌,放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念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读书时光也没维持多久,“7月7日,日本人来了,我们东躲西藏,没法念书了。”老人回忆着。

1938年,局势稍稳,张玉珍又去私塾念书。7月,一场大水,冲毁了张玉珍家的庄稼,她的读书梦破碎了。10岁的张玉珍成了家里的劳力,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这一干就是15年。

1954年,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招工,张玉珍赶去应聘,结果因年龄太大被拒绝。张玉珍伤心地哭了。“你别哭,这条路不通,还有另一条路,今年国家照顾农民的孩子,你还可以考中学!”招工老师赶紧安慰她。张玉珍一听,一抹眼泪,回家拿起书本,“我要读书!”

经过刻苦补习,26岁的张玉珍考上了师大二附中,重返校园。“同学都是我家周围的小弟、小妹……”中学三年,张玉珍每天起早贪黑,从五道口走到师大二附中读书,虽然辛苦,但她从不喊累。

刚上中学第一年,张玉珍就被选中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我看到毛主席向我们招手,太开心了!”张玉珍说,就在她以为人生一片光明的时候,一个坏消息击中了她——中学毕业当年,中考不招生,工厂不招工。看不到出路的张玉珍急得整宿睡不着觉,大病一场。

可生活还得继续。张玉珍回到农村,在公社干活。打井、挖河,她事事卖力,白天干活、晚上到小队统计工分,还和同样回公社干活的中学生组成“五姐妹小组”,种了一片棉花试验田,掐尖、掰杈,精心看管,棉花长势很好,“五姐妹”的故事还上了报纸。

1958年,张玉珍30岁了。当时,弟弟正在考大学。一天,她去学校给弟弟送衣服,看到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简章,不限年龄。张玉珍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又能读书了!而且学师范不花钱,真是太好了!”

经过考试,张玉珍被顺利录取。

1959年9月,刚一开学,学校就组织学生每天下午在官园体育场练队列,走正步。训练半个月后大家才知道,学校选拔学生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个子高的张玉珍被选中,“能参加这样的庆典,是我一生的幸福。”

幼师和北师大的学生被分配到大花篮方队,条件突出的张玉珍站在第一排。

10月1日终于来了。

盛大的阅兵之后,就是大花篮方队。张玉珍和同学们穿着中式小褂,白色长裙,簇拥着大花篮,款款而来,“那是我一辈子最好看的衣服!”张玉珍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直到走过天安门,队伍解散,张玉珍还有点儿蒙,“光顾着别走错,也没看广场,更没看天安门城楼。”这时,一位要好的同学提议,“要不咱们去照个相,纪念一下吧。”同行的五人一拍即合,欢欢喜喜地来到平安里的白雪摄影厅照下合影,留存至今。“上学的时候,由于我年龄大,被分在在职班,周围的同学都有工作,手里有点儿钱,我跟着沾光照了这张相。”张玉珍边说边看着照片上那些亲切的笑脸。

三年后,张玉珍毕业,在幼教一线奋战到退休,“这是我坚持念书,才走出的人生。”

回望自己和一代代孩子们的童年,张玉珍感慨着祖国的日新月异,“我们小时候只能玩石头子、石头片,树上掉下一个干树枝,大家都去抢,现在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还上各种兴趣班;我上学的时候,家里没钱,去哪儿都是走着去、走着回,现在,大家出门坐高铁、坐飞机,公共汽车满城跑……”

“我是幸运的,祖国的飞速发展,让我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张玉珍期待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盛况,她特别想向祖国说一声:“谢谢,我的祖国!”

(原标题:我想读书)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王谌 记者 武亦彬摄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