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聆听

东铁匠营地区继续“公厕革命” 最后18处旱厕年内完成改造

2019-09-25 14:27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不少住过平房的人都有体会,在胡同里上旱厕是件尴尬事儿。今年,丰台区东铁匠营地区推进“厕所革命”,辖区内最后的18处旱厕将在年内全部改造完毕。其中,7处公厕已经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改造效果如何?昨天,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经过紧张施工,改造后的公厕焕然一新,保洁员每天前来打扫卫生。

讲述

告别异味 如厕不再皱眉头

东铁匠营街道辖区内的老旧小区不少,其中,很多都是过去单位的集体分房。楼房、平房混建是这些宿舍大院的一大特征,而辖区内18个旱厕便是如此留下来的。

位于刘家窑楠辰皮革公司宿舍院内的公共厕所,就曾是一处典型的旱厕。厕所不大,挤在几间红砖平房之间,近40年来承载着周边居民的方便问题。任务虽繁重,各种抱怨声却一直不断。今年8月,老旱厕终于彻底翻新了。

“您今天起得早啊,我不急,您先来吧!”一大早,住平房的老街坊们就在这处公厕外碰了面,有的手里攥着厕纸,有的提着便盆。自打公厕改造后,不再臭气熏天了,站厕所门口多说几句话,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捂鼻强忍了。几句寒暄过后,街坊们便直奔“正题”而去。

“过去上个厕所,得捂着鼻子皱着眉头,上完出来熏得脑袋疼。”张先生说,过去大家对厕所最大的意见就是异味。而刚刚完成改造的公厕里,臭气已消失无踪。

居民杨大爷家离公厕不远,虽然老人很少提意见,但刘家窑第一社区书记高惠英留意到,以前不管天多热,杨大爷家的窗户从来都不敢开。

“我心里也着急。社区也一直在关注旱厕改造的事。”高惠英介绍说,楠辰皮革公司宿舍院目前还有50户平房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旱厕的问题越发凸显,除了异味问题,还存在环境脏乱、蚊蝇滋生、不易清理等。7月底,街道对这处旱厕进行了彻底改造,老问题全部都得到了解决。

改造

20平方米如何装下居民期望

楠辰皮革公司宿舍院的旱厕占地仅有20平方米,分成男女两间后,每间的面积不到10平方米,厕所两侧都有民房,扩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既要消除异味,又要解决环境问题,还不能减少厕位,改造工程要同时满足居民们的诸多期望绝非易事。

东铁匠营街道根据居民的反映,以及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的相关诉求,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仔细梳理和总结。在规划设计中仔细推敲,并引入先进施工技术,最终攻破全部改造难点。

改造后的公厕,安装了吊顶,新贴了瓷砖,四白落地,看上去干干净净。每个厕位上,都增设了隔挡,提升了私密性。东铁匠营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郝杰介绍说,此次改造过程中,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厕所,新埋设了PVC管线,新加了水泵,同时,还增加冲水温控装置,防止冬天结冰,保障了冲水顺畅。不仅如此,每个厕位上还增加了低位排风系统,彻底解决了异味问题。此后,施工人员又为厕所更换了门窗,做好了房顶保温,冬天如厕冷的问题也解决了。

东铁匠营辖区内,类似的旱厕共有18处。这些旱厕的改造,并非都一帆风顺。比如,刘家窑地铁站附近有3处旱厕,呈“品”字形排布,若要改造成水冲式厕所,存在无法设置输水管线的难题。后来,施工人员采用了空气冲洗式公厕,问题迎刃而解。

郝杰告诉记者,按照丰台区城管委要求,今年内这18处旱厕将全部改造完毕。根据实际情况,将有三分之一的公厕采用空气冲洗式的排污方法。

数说公厕革命

北京历来重视公厕建设,曾多次进行大规模公厕升级改造,增加数量,提升品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胡同公厕大规模建设,8.5万座旱厕改造成为水冲式厕所,机械化抽粪替代了人工掏粪。

◢改革开放后,北京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旅游业开始兴起,公厕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直接影响到中外游客对首都环境的印象。北京市开始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北京站、天安门广场、繁荣街道及旅游景点修建一批标准比较高的公厕。从1984年至1989年,北京市再次投资新建、改建公厕1500座,修建无障碍公厕20座,旅游景点公厕增加到200座,公厕建设自此开始步入标准化。

◢自1997年起,北京市连续三年把“厕所”改造任务列入为群众办60件实事之一,每年改建新建1000座胡同“公厕”,到1999年,北京城八区3000多座老旧厕所经过改造达到三类标准。2002年至2007年,城八区主要道路上的公厕全部改造为二类及以上公厕,取消公厕收费。2008年,启动新农村公厕建设,到2010年建成新农村公厕6522座。

◢“十二五”时期,围绕公厕现代化建设,北京市加强公厕硬件设施建设,突出节水、节能、环保、人性化的理念,改造648座旱厕,对1683座公厕加装防冻设施,第三卫生间达到1000余座,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0%,无障碍率达到60%。

◢近年来,北京快步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服务品质。2016年,完成公厕提升804座,2017年完成公厕改造1145座。去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城区胡同和农村地区的580座公厕。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陈圣禹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